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药污染土壤中DDTs的电动力学迁移去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土壤中DDTs(滴滴涕)的电动迁移去除特性,以重庆市某废弃DDTs生产企业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GC-ECD分析了该土壤中DDTs的质量分数、电动迁移效果、电动去除率及试验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等.结果表明:该污染场地土壤中w(p,p′-DDT)最高,w(o,p′-DDE)和w(p,p′-DDD)次之,三者分别占w(DDTs)的53.02%、23.46%和12.77%;DDTs迁移效果在192 h时基本稳定,并在3 V/cm电压梯度时迁移效果最佳,其中DDT和DDD向阳极迁移而DDE向阴极迁移,o,p′-DDE富集量最大,其c/c0〔标准化浓度,c0、c分别为电动试验前、后污染土壤中w(DDTs)〕为4.70;DDTs去除率在电动时间为192 h、电压梯度为3 V/cm时达到相对稳定,其中p,p′-DDT去除率较高,为49.7%;阴极土壤pH随电动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最大值为11.63,阳极土壤表现相反,其最小值为-1.71;电流和土壤温度随电动试验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第8小时.研究显示,不同DDTs异构体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去除效果存在差异,并且电动过程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相似文献   

2.
污染物浓度与土壤粒径对热脱附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集2种不同性质的土壤(黑土和棕壤)作为供试土壤,自配不同污染浓度(棕壤)和不同粒径(黑土)的DDT及其同系物(即DDTs,包括p,p′-DDT,o,p′-DDT,p,p′-DDD和p,p′-DDE)污染土壤,采用热脱附方法,分别对300 ℃,5个停留时间(10,20,30,40和50 min)下的DDTs总去除率及热处理前后各组分的脱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水平〔w(DDTs)分别为290.17,498.69和718.69 mg/kg〕的污染土壤中,DDTs的总去除率差异不显著.此外,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污染水平对4种DDT及其同系物在土壤中的去除率也没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粒径(0.25~0.85 mm,0.15~<0.25 mm,<0.15 mm)对DDTs的去除率影响显著,粒径越大的土壤越有利于DDTs脱附.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粒径对土壤中p,p′-DDT和p,p′-DDE的脱附和转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典型农药生产场地DDTs和HCHs残留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我国西南某农药厂场地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使用GC-MS分析了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HCHs浓度变化范围为nd~90.80mg/kg之间(平均值为3.65mg/kg),土壤的DDTs含量介于nd~465.00mg/kg之间(平均值为11.22mg/kg)。垂向土壤样品分析结果显示,HCHs和DDTs的检出率普遍偏高,检出有机氯农药的最深土层达到了1100cm;虽然HCHs和DDTs在不同采样点的剖面变化规律差异明显,但均表现出较强的垂直迁移能力,这可能与本场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车间建设改造有关。总体看来,本研究场地土壤环境遭受了明显的HCHs和DDTs污染,在后续的再开发利用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或者治理修复,从而保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DDTs在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水间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杰  张玄 《环境科学》2009,30(8):2376-2380
于2007年8月~2008年3月对海河干流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滴滴涕(DDTs)污染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体DDTs含量为6.88~78.82 ng/L(均值28.54 ng/L),表层沉积物中DDTs含量为5.82~45.5 ng/g(均值21.55 ng/g),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中DDTs主要成分分别为p,p-′DDT和p,p-′DDE.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计算了p,p-′DDT在海河干流沉积物/水间迁移和分布,模型结果用现场实测浓度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进一步表明,生物降解速率常数、污染物在悬浮颗粒物/水间分配系数以及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是影响p,p-′DDT在沉积物/水间迁移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杭州某农药厂废弃场地土壤及纳污河道底泥中HCH和DDT含量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土壤中HCH和DDT的含量随土壤深度而增加,呈现明显的垂直迁移特性.历史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土壤HCH和DDT含量较高,为下一步场地详细调查监测的重要区域.该废弃场地α-HCH和γ-HCH的渗透能力较强,α-HCH发生了较大转化,且α-HCH转化能力比γ-HCH强,表层土中β-HCH残留比例较高;DDT及降解产物在0~20 cm表层土壤分布规律为ω(p,p'-DDT)>ω(p,p'-DDE)>ω(o,p'-DDT)>ω(p,p'-DDD),且P,P'-DDT比o,p'-DDT降解显著.该废弃场地100 cm以上土壤处于相对好氧环境,场地没有新的HCH和DDT输入源,但表层土中的DDT可能有新输入源.纳污河道底泥受到HCH和DDT的污染不严重,但排污口下游底泥中DDT对生物的潜在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滴滴涕在我国典型POPs污染场地中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多年生产滴滴涕(DDT)的企业厂区内及周围布设采样点,采取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分析,研究了POPs污染场地中DDT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厂区污染严重,在土壤表层,生产车间周围DDT的含量高达104mg·kg-1以上,离车间边界300m远处仍能检测到DDT,污染扩散范围与风向呈现一定相关性;在土壤深层,浓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含量梯度变化最大为0.2~3m,3m以下土壤中浓度较小,10m深处浓度最高不超过8.89mg·kg-1.DDT的降解产物DDD和DDE在各个采样点均能检出,其降解率与含水率没有相关性.不同类型土壤中DDT的降解率存在很大差异,降解程度为粉砂(或粉土)>黏土(或粉质黏土)>杂填土.深层土壤中降解为DDD较为明显.(DDD DDE)/DDT比值显示,土壤中DDT为新输入的.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土壤中DDT的残留分布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采集了覆盖整个天津地区的188个土壤表层样品,并分析了样品中p,p′-DDE, p,p′-DDD, p,p′-DDT, o,p′-DDE, o,p′-DDD 和 o,p′-DDT等6种DDT代谢产物.结果表明p,p′-DDT 和 p,p′-DDE是表土中的主要污染物,其平均残留量分别为27 5和 18 8 ng@g -1.不同类型土壤∑DDT差异不显著.污灌区与非污灌区内的样品中 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差异不显著,但1970-1980年DDT施用量较高的地区如今土壤中的残留量均较高.土壤理化性质如pH以及TOC对DDTs的残留量有较显著的影响.禁用20年以来,DDT的总体残留量水平仍较高,是否依然有间或使用,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8.
某农药生产场地中特征POPs的环境风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钻探采样和布设地下水监测井的方法,监测了华东某农药厂DDTs生产场地土壤中DDTs和HCHs等POPs类有机污染物. 结果表明,场地特征污染物DDTs和HCHs是土壤污染健康风险的最主要来源. DDTs的风险普遍高于HCHs,DDTs致癌风险最高可达5.4×10-3,非致癌危害商可达130;HCHs致癌风险最高可达4.3×10-4. 三氯杀螨醇车间土壤中DDTs风险高于DDTs车间. DDTs车间的前3层遭受DDTs污染面积较大, 其区域基本涵盖了HCHs污染范围;第4~6层也有约一半的区域遭受DDTs污染,但HCHs的污染已处于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氯杀螨醇车间的前3层普遍受到DDTs和HCHs较严重的污染,面积几乎涵盖了整个车间区域.   相似文献   

9.
以某废弃有机氯农药厂污染场地的修复过程为对象,应用被动空气采样技术研究了挖掘扰动对污染场地及周边区域空气中ρ(HCHs)(HCHs为六六六)、ρ(DDTs)(DDTs为滴滴涕)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挖掘扰动过程中污染场地及周边空气中ρ(HCHs)和ρ(DDTs)显著增加,其中污染场地挖掘区空气中ρ(HCHs)和ρ(DDTs)抬升最大, ρ(HCHs)为23.36~494.39 ng/m3,平均值为(141.54±114.54)ng/m3;ρ(DDTs)为14.78~539.09ng/m3,平均值为(201.69±143.88)ng/m3. 居民区空气中ρ(HCHs)和ρ(DDTs)抬升最小, ρ(HCHs)为(4.36~29.00 ng/m3),平均值为(13.59±7.75)ng/m3;ρ(DDTs)为3.03~42.88 ng/m3,平均值为(13.37±11.53)ng/m3. 挖掘扰动增强了空气流动,使空气中扬尘增加,从而改变了空气中污染物单体的组成比例,其中β-HCH、δ-HCH、o,p′-DDT、p,p′-DDT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余单体所占比例降低. 空气中污染物ρ(HCHs)和ρ(DDTs)与温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 因此,在对该类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或强对流气候条件下挖掘施工,施工时应减少扬尘,以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冬、夏两季,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福州市大气样品,并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mECD)分析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大气ΣHCHs浓度范围为28.04~413.0 pg/m3,总体而言,城区高于郊区,夏季高于冬季,气相高于颗粒相;气相中HCHs浓度夏季高于冬季,颗粒相中则相反;夏季气相中HCHs浓度显著高于颗粒相,而冬季气相与颗粒相中HCHs浓度基本相当.4种HCHs异构体中,气相与颗粒相中均是δ-HCH相对含量最高.大气ΣDDTs浓度范围为146.5~897.8 pg/m3,总体而言,郊区高于城区,冬季高于夏季,颗粒相高于气相;气相中DDTs浓度夏季高于冬季,颗粒相中则相反;冬季颗粒相中DDTs浓度显著高于气相,而夏季颗粒相与气相中DDTs浓度无显著差异.4种DDTs异构体/同系物中,气相中o,p′-DDT的相对含量最高,颗粒相中o,p′-DDT和p,p′-DDT相对含量较高.来源解析表明,福州城郊大气中HCHs非历史污染,存在林丹的使用或输入;大气中可能存在DDTs输入,并可能有大量三氯杀螨醇的输入.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资料的系统整理,研究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现状与分布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水样中没有检出HCH、DDT及衍生物,相对1980年降幅最大,说明在小麦种植区较好地执行了禁用HCH、DDT的政策;土壤中仍检出有HCH、DDT及衍生物,DDT及其衍生物检出样品占样品总数的34.59%,HCH及其异构体检出占土壤样品总数的0.015%;表层土壤中HCH残留量由70年代的0.282μg/g降至0.151μg/g,相差近2倍;DDT由0.3872μg/g降至0.346μg/g。DDT残留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20~40cm的土层中残留量已明显降低,40~60cm的土层中残留量未检出,揭示了有机氯农药的水溶性很差,容易被土壤颗粒所吸附,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很弱,因而难以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规律。同时表层土壤中约有612km2控制面积内(p,p′-DDE+p,p′-DDD)/p,p′-DDT的比值小于1,说明可能存在新的DDT污染源输入,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成为烟台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之一,为土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停留时间对DDT污染土壤热脱附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瑛  李扬  黄启飞  张增强 《环境工程》2012,30(1):116-120
采用热处理方法分别对自配DDT及其衍生物(DDTs,包括p,p'-DDT、o,p'-DDT、p,p'-DDD和p,p'-DDE)污染土壤在5个温度(100,200,300,400,500℃),6个停留时间(5,10,20,30,40,50 min)下的DDTs去除率及热处理前后的DDTs残留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脱附对DDTs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当温度达到300℃以上时,热脱附技术的优势开始显现。300℃下40 min时的DDTs去除率与400℃及500℃处理10 min时相当,均能达到97%以上。对热处理前后土壤中DDTs的残留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主要污染成分p,p'-DDT在200℃以上时大量减少,主要转化为p,p'-DDE。p,p'-DDE在200~300℃时大量生成,400~500℃被去除。根据能耗分析结果得出较佳热处理条件为400℃,10 min。  相似文献   

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199-204
采集江西鄱阳湖地区020 cm深度水稻土样品40件,分析样品中DDTs和HCHs的四种异构体及衍生物,绝大部分样品中均不同程度检出HCHs和DDTs,其中HCHs残留量为0.3720 cm深度水稻土样品40件,分析样品中DDTs和HCHs的四种异构体及衍生物,绝大部分样品中均不同程度检出HCHs和DDTs,其中HCHs残留量为0.377.52 ng/g,异构体以B-HCH为主,次为A-HCH;DDTs残留量为07.52 ng/g,异构体以B-HCH为主,次为A-HCH;DDTs残留量为043.04 ng/g,衍生物中p,p’-DDE占主要优势,次为p,p’-DDT。水稻土中的DDTs平均残留量高于HCHs数倍,但总量均小于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量值,总体上是安全的。通过样品中AHCH/C-HCH比值,确定该地区HCHs来自历史污染的工业HCH,无新的HCH污染源。DDTs是在有氧环境下降解,0,p’-DDT/p,p’-DDT比值大多数小于1,说明整个地区DDT来源以工业品DDT为主,极个别样品来自三氯杀螨醇。DDE+DDD/DDT比值表明大部分样品为历史遗留的DDT污染物,但是少量地区仍有新的污染源输入,其来源既有土壤风化产物,也有新的工业DDT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沂市全区表层土壤每36 km2进行样品收集,测试分析了DDTs、Org C、N等指标,主要研究了区域表层土壤DDTs的残留现状、组成和来源、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和环境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土壤中DDTs检出率为71.75%,平均含量为0.035μg·g-1;检出样品中p,p'-DDT和p,p'-DDE为主要残留物,平均残留分别为0.033μg·g-1和0.010μg·g-1,分别占检出样的60.99%和34.62%.DDTs降解率指示区域58%表层土壤为新近输入区,新近输入区在调查区中南部分布尤为明显;而p,p'-DDD/p,p'-DDE指示区域DDTs降解以氧化环境为主,o,p'-DDT/p,p'-DDT指示71.37%区域土壤DDTs输入可能与工业级DDTs有关.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DDTs分布的外在因素包括土壤Org C、N、C和p H等指标,且DDTs中p,p'-DDT组分占比越高,影响越明显.DDTs的空间分布具明显点源特征,市县周围均出现明显浓集中心,中南部部分区域浓度明显较高.全区DDTs土壤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较低,主要以一二类土壤为主,分别占78.95%和21.05%.  相似文献   

15.
分4批次分别采集某废弃农药厂拆除前和拆除后周边土壤,研究土壤中DDTs含量、分布和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拆除1个月后,土壤中DDTs残留量(平均为334ng/g)明显大于拆除前(平均为97.0ng/g),之后土壤中DDTs的残留量明显下降.拆除前,周边土壤中以p,p'-DDE和p,p'-DDD为主,平均浓度分别为35.6和31.0ng/g;拆除后以p,p'-DDT为主要残留污染物,平均浓度为289ng/g,较拆除前(9.69ng/g)增长了28.9倍.来源分析表明,农药厂拆除前周边土壤中DDTs的污染主要受厂区内历史工业品DDTs生产和农田使用的三氯杀螨醇共同影响,而拆除过程周边土壤DDTs污染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厂区内工业品DDTs的挥发.在空间分布上,拆除前和拆除后整体上西部区域土壤的污染程度高于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DDTs(包括DDT及其衍生物——DDE、DDD)高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理的机械化学球磨试剂,以某退役DDT生产场地高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将不添加任何球磨试剂处理作为对照,分析添加不同球磨主剂(CaO、CaO2和Fe粉)、球磨助剂(SiO2、Al2O3)组合以及双金属(Fe-Ni、Fe-Zn)试剂对土壤中DDTs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①对照处理下土壤w(DDTs)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8 h后降至404.0 mg/kg,仍远超过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限值〔w(DDTs)为50 mg/kg〕;单一添加CaO2处理球磨8 h后,土壤及球磨剂混合物中w(DDTs)仍为118.0 mg/kg;而单一添加CaO和Fe粉处理分别于球磨4和6 h后,土壤及球磨剂混合物中w(DDTs)低于GB 5085.6—2007标准,因此,CaO和Fe粉是较好的DDTs机械化学球磨主剂. ②与单一添加CaO处理相比,在CaO中加入球磨助剂SiO2或Al2O3球磨4 h后,土壤及球磨剂混合物中 w(DDTs)由28.55 mg/kg分别显著降至18.70或17.57 mg/kg,DDTs去除率由99.16%升至99.45%或99.48%. 与单一添加Fe粉处理相比,在Fe粉中加入SiO2或Al2O3球磨4 h后,土壤及球磨剂混合物中w(DDTs)由193.0 mg/kg分别显著降至54.25或69.98 mg/kg,虽然仍略超过GB 5085.6—2007标准限值,但却显示出SiO2或Al2O3对机械化学去除土壤DDTs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③Fe-Ni和Fe-Zn双金属球磨处理4 h后,土壤及球磨剂混合物中w(DDTs)分别为27.00和4.00 mg/kg,DDTs去除率分别达到99.21%和99.88%. 因此,Fe-Zn双金属作为去除土壤DDTs的机械化学球磨试剂,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DDTs跨界面迁移与归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DDTs(p, p¢ -DDT, o, p¢ -DDT, p, p¢ -DDD)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南京地区DDTs的四级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DDTs研究区域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及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以p, p¢ -DDT为例,在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相中的模拟输出浓度分别为9.72×10-9,9.87×10-5,4.61×10-6,8.28×10-6mol/m3.与当地对应环境相中的DDTs实测浓度2.69×10-9,2.41×10-4,8.15×10-6,2.43× 10-5mol/m3在数量级上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在南京地区的适用性,并预测了2000~2050年间DDTs在各相中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比较了各城市间多介质环境迁移特征,结果显示,南京地区的DDTs相间迁移过程与杭州地区近似,主要迁移过程依次为:气-土沉降,水-沉积物相沉降,气-水沉降,土-水流失(土壤侵蚀),水-气扩散.但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以气-土沉降,气-水沉降或水-气扩散为主.南京地区早期的农药施用是DDTs的主要来源,占总输入量的97.69%,大气和土壤中的降解则是DDTs的主要消失途径,占总降解量的95.44%~95.96%,其余4.04%~4.56%通过水、沉积物、植物降解和气/水平流输出而消失.今后几十年中,土壤和沉积物成为DDTs的主要储库,占总量的99.28%左右,并且植物相中的浓度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氯碱厂废渣堆积遗留场地中汞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某典型场地设置313个表层(0.5 m)、79个深层(0.5~13.5 m)土壤采样点位及6个地下水采样点位,分析所有土壤样品的总汞浓度、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地下水总汞浓度.结果显示:(1)该场地土壤汞污染严重,313个表层土壤样点汞检出浓度为0.002~579.14 mg·kg-1,平均为8.43 mg·kg-1,高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的风险管控值(6 mg·kg-1).反距离权重法(IDW)及自然邻域法(NNI)对该场地的汞水平浓度分布的插值更为准确.(2)79个深层点位土壤垂向检测结果显示,土壤上层区域(0.5、1.5、2.5 m)汞污染浓度更高,3个深度层的汞浓度平均值分别为7.3、5.5、3.1 mg·kg-1,2.5 m以下7个深度层的汞浓度平均值仅为(1.02±0.15)mg·kg-1;汞垂向富集因子为0.4~32,大多数(66%)采样点位汞的富集因子(EF)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显著下...  相似文献   

19.
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垂直分布状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含量介于7.6~23.7ng/g之间,且从底层至表层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中,1981~1983年间有一个急剧下降的过程,随后基本上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沉积物中滴滴涕的组成以p,p′-DDTs(p,p′-DDT、p,p′-DDE和p,p′-DDD的总和)为主,p,p′-DDTs与o,p′-DDTs(o,p′-DDT、o,p′-DDE和o,p′-DDD总和)的比值在5.1~8.4之间,说明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农药滴滴涕的残留.又因为沉积物中残留的滴滴涕是以它的代谢产物为主,DDT/(DDD+DDE)的比值为0.31~0.84,所以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源于历史的残留.此外,DDT/(DDD+DDE)和DDE/DDD比值的垂直变化特征显示,尽管我国1983年就禁止了滴滴涕在农业上的使用,但直至1990年前后,红枫湖流域内仍存在滴滴涕使用的可能.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DDE、DDD、DDT和DDTs的含量均介于ERL和ERM值之间,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风险,因此红枫湖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污染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罗东霞  张淑娟  杨瑞强 《环境科学》2016,37(7):2745-2755
2012年8月采集了藏东南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包括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污染含量.土壤中Σ_(16)PAHs的含量范围为99.3~1 984 ng·g~(-1),平均值为1 017 ng·g~(-1);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37~2.07 ng·g~(-1)(平均值为1.15 ng·g~(-1))和0.70~43.9 ng·g~(-1)(平均值为9.87 ng·g~(-1)),均远高于青藏高原中部及西部土壤中相应污染物的含量,PAHs甚至可高达两个数量级.阳坡α-HCH和DDTs的浓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阴坡HCHs和DDTs的浓度随着海拔降低或无显著变化.阴坡土壤PAHs随海拔无升高或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阳坡土壤PAHs的浓度在低海处呈现较高浓度,可能是存在局部污染源的排放.PAHs的组成以较轻组分(2和3环)为主,平均占总含量的85%以上,说明研究区域的PAHs主要来自大气远距离传输源.PAHs的特征单体比值表明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的低温燃烧是色季拉山PAHs的主要来源,同时阴坡也可能受到石油泄漏的影响.较低的α/γ-HCH比值表明,研究区域的HCHs主要是历史工业品HCHs和林丹共同输入的结果.p,p'-DDE/p,p'-DDT和o,p'-DDT/p,p'-DDT的比值显示,研究区域DDTs主要是由历史工业品DDTs和三氯杀螨醇共同贡献所致.根据研究区域污染物的浓度特征和藏东南的气象条件可知,研究区域的污染主要受印度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