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通过对临沂市全区表层土壤每36 km2进行样品收集,测试分析了DDTs、Org C、N等指标,主要研究了区域表层土壤DDTs的残留现状、组成和来源、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和环境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土壤中DDTs检出率为71.75%,平均含量为0.035μg·g-1;检出样品中p,p'-DDT和p,p'-DDE为主要残留物,平均残留分别为0.033μg·g-1和0.010μg·g-1,分别占检出样的60.99%和34.62%.DDTs降解率指示区域58%表层土壤为新近输入区,新近输入区在调查区中南部分布尤为明显;而p,p'-DDD/p,p'-DDE指示区域DDTs降解以氧化环境为主,o,p'-DDT/p,p'-DDT指示71.37%区域土壤DDTs输入可能与工业级DDTs有关.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DDTs分布的外在因素包括土壤Org C、N、C和p H等指标,且DDTs中p,p'-DDT组分占比越高,影响越明显.DDTs的空间分布具明显点源特征,市县周围均出现明显浓集中心,中南部部分区域浓度明显较高.全区DDTs土壤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较低,主要以一二类土壤为主,分别占78.95%和21.05%.  相似文献   
2.
高密市高氟地下水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市曾经是全国氟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浅层高氟地下水是病区居民致病的主要原因。在系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地高氟地下水的成因,认为岩石、土壤是当地高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探讨了地下水中氟富集的因素与过程,提出了地氟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烟台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资料的系统整理,研究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现状与分布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水样中没有检出HCH、DDT及衍生物,相对1980年降幅最大,说明在小麦种植区较好地执行了禁用HCH、DDT的政策;土壤中仍检出有HCH、DDT及衍生物,DDT及其衍生物检出样品占样品总数的34.59%,HCH及其异构体检出占土壤样品总数的0.015%;表层土壤中HCH残留量由70年代的0.282μg/g降至0.151μg/g,相差近2倍;DDT由0.3872μg/g降至0.346μg/g。DDT残留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20~40cm的土层中残留量已明显降低,40~60cm的土层中残留量未检出,揭示了有机氯农药的水溶性很差,容易被土壤颗粒所吸附,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很弱,因而难以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规律。同时表层土壤中约有612km2控制面积内(p,p′-DDE+p,p′-DDD)/p,p′-DDT的比值小于1,说明可能存在新的DDT污染源输入,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成为烟台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之一,为土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年完成的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双层网格化大密度、高精度土壤碳数据,估算了全省土壤表层(0~20 cm)、中上层(0~100 cm)和全层(0~160 cm)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及其储量,并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①山东省不同深度土壤碳库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表层土壤碳库以有机碳为主,而全层土壤碳库则以无机碳为主. ②全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50.65×106 t,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22 kg/m2,但在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 ③土壤中较高的w(黏粒)、w(Se)、w(TN)和稳定的C/N等土壤条件均可促使w(SOC)增加,而土壤盐渍化、高硅、富盐基离子的沙性土壤环境则不利于有机碳的积累;此外,人类活动对林地、草地的破坏,以及灌溉水田、园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土壤有机碳积累受降水量影响明显,随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受气温影响不明显. 在各因素综合影响下,山东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呈沿海低、鲁西北平原和胶莱盆地中等、鲁中南山地丘陵和中低山区偏高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济宁城区采集近地表大气降尘及不同污染端元样品,系统分析了大气降尘和污染端元元素含量特征,并对降尘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汽车尾气、交通、建筑等不同污染端元中元素含量差别明显,燃煤尘中As、Cd、Cu、F、Pb、S、Se等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端元尘,且明显高于降尘,对环境影响最大,而建筑尘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济宁市近地表大气尘中Cd、Pb、Se、Zn、Hg、CaO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d、Pb、Se、Zn主要来源于企业燃煤,贡献率26.32%,这些元素高含量区与燃煤污染源空间分布相吻合;CaO与交通扬尘产生的二次污染有关,贡献率10.06%,Hg主要源于汽车尾气排放,贡献率8.12%;而降尘中As、Cr、F、Ni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主要来源于土壤粉尘的沉降(自然源),贡献率30%,这4种污染源是济宁市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自然来源的As、Cr、F、Ni具有较小的富集系数,且相关性较好;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Cd、Pb、Se、Hg等元素具有较大富集系数或变异系数,在空间分布上与污染源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山东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碳储量及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大气CO2浓度的剧增为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微小变化直接影响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文利用2003~2010年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20世纪80年代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碳数据,对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碳密度、碳储量及时空变化规律和固碳潜力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土层有机碳库约占我国SOCP的3.28%;表现出"碳汇";水稻土碳密度最高、砂姜黑土次之,滨海盐土最低;研究区0~1.0 m土层固碳潜力为1.02×109t,相当于可减少大气中0.081%CO2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和N、P、K肥,以及施用Zn等矿质肥料可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碳量,提升土壤固碳能力,而含Cl量过高是滨海土壤固碳的破坏性因素。本研究为缓解大气CO2浓度的剧增的环境压力,发挥和提高我国土壤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东乐陵金丝小枣种植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土地现状调查与污染防治项目取得的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乐陵金丝小枣种植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以及土壤化学元素与乐陵金丝小枣相应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综合得出金丝小枣种植区土壤中K、P、Cu、Fe、Mg、Mn、Se等元素含量较高,且对金丝小枣的品质影响较大。根据相关分析,金丝小枣果实与土壤元素中的P、Zn、B呈显著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分别为0.5971、0.6957和0.5289;与N、Ca呈低度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3。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金丝小枣合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