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已成为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以国内研究现状为基础,参照国外加油站地下储罐渗漏污染监测的相关规范,以污染物危害性为主要筛选原则,综合参考渗漏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能力及与现有标准之间的衔接程度,初步筛选TPH、VOC、SVOC、BTEX、PAHs和MTBE为加油站渗漏污染的特征污染物。结合成本效益,拟定TPH、BTEX和PAHs为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监测的首选特征污染物指标,建议在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监测过程中,重视该类污染物定期跟踪监测;VOC与SVOS作为可选测定指标;在饮用水源地周边加油站渗漏污染监测过程中应选取MTBE为选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选择某废弃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分析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的铅(Pb)、总石油烃(TPH)、多环芳烃(PAHs)、苯系物(BTEX)、甲基叔丁基醚(MTBE),分析了污染物在该区域地下环境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测试结果表明:场地包气带和含水层介质岩性以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土壤样品中总石油烃(C < 16)和苯均存在超标现象;垂向污染物高浓度值多出现在地下水面附近,其中上层滞水区总石油烃和苯大面积超标,潜水中总石油烃(C < 16)、苯及MTBE超标,承压水尚未被污染.在分析目前石油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的实际条件,建议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主要采用异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长江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对2002-2003年采集于长江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9类234种,包括VOCs23种、SVOCs211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49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24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19种.VOCs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17μg/L.SVOC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醚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 50,1.13,0.41,0.06,0.07和0.16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1.78,0.16~0.37和0.002~0.44倍.   相似文献   

4.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2004年采集于黄河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8类192种,包括VOCs33种、SVOCs159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62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33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31种.定量出的VOCs有19种,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683和0.609 μg/L;定量出的SVOCs有69种,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农药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58,1.011,0.367,0.121,0 220和0.045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2.857,0.288和0.001~1.543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岩溶农业区水环境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环芳烃(PAHs)的迁移转化特征,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湖北宜昌黄粮地区典型的岩溶农业区为例,对该地区水环境中各取样点OCPs和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中29种OCPs均被检出,各取样点水样中OCPs的含量范围为1.73~497.81ng/L,其中雾龙洞水样中OCPs的含量异常高,整体上表现为地下水体中OCPs的检出种类数量高于地表水,地表水体中OCPs的检出含量高于地下水体;各取样点水样中PAHs的含量范围为84.79~263.74ng/L;研究区水体中OCPs的含量均未超出饮用水水质标准,但某些地方的水体中PAHs的含量超出了荷兰《地下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限值,说明部分水体已有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研究区水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检出率,低检出量"的特点,整体上看污染水平低,生态风险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石油类污染物在黏性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本文选择某机械加工厂中机床下润滑油长期滴漏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润滑油穿越地面混凝土层后在黏性土层中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壤性质研究了该场地特征污染点在土壤0.2~3.0m深度范围内总石油烃(TPH)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土壤性质与土壤中TPH、VOCs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工业企业石油类污染场地,污染物会透过素填土迁移进入较深层土壤;若地表污染源没有消除或刚停止持续污染,则TPH在表层素填土(0~0.5m)中含量较高,在浅层素填土(0.6~1.0m)中含量较低,而素填土中VOCs含量较低;在黏性土层中,大量TPH和VOCs会被吸附于在土层上方,且污染物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章爱卫  蔡五田 《环境工程》2012,(Z2):559-562
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阐述了常规洗井和取样(以潜水泵洗井,提桶或贝勒管取样为例)过程的一些弊端,并介绍了一种国内文献中未见的方法—低流速法。该法所采得的样品在代表性方面优势更加明显,获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焦化厂地下水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点和污染来源,本研究联合使用统计技术、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和风险商值法,深入分析了焦化厂地下水中PAHs的分布规律,定量解析了PAHs的污染来源,并且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科学评价.结果表明,焦化厂地下水中16种PAHs的总检出率较高,达到46.7%.地下水中∑16PAHs的浓度范围是n.d.~444.9μg·L-1,均值为1.88μg·L-1.不同生产车间地下水中PAHs的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污染最重的车间位于焦油精制区,地下水中∑16PAHs的浓度为444.92μg·L-1.应用PMF源解析模型,识别出该焦化厂地下水中PAHs有二类污染源:一是石油的燃烧源,二是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石油类的泄漏,二种污染源对焦化厂地下水中PAHs的贡献率分别为38.6%和61.4%.焦化厂地下水中∑16PAHs处在高生态风险等级,且有53.4%的地下水采样点单体PAHs的生态风险处在高风险等...  相似文献   

9.
获取特定深度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是研究裂隙岩体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花岗岩体渗透性较低且裂隙发育,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岩体内不同深度地下水出水量差异较大,在这种低渗透性裂隙岩体中定深获取原位地下水样较为困难。提出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性裂隙介质的地下水定深分层取样技术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套连续性双栓塞地下水定深分层取样设备,并对取样方法、取样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内蒙古某项目中运用该取样技术方法成功获取了花岗岩体中深层原位地下水样,为低渗透性裂隙岩体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为了确定典型喀斯特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多环芳烃的组成、来源及污染特征,沿途采集了8个断面的表层水样品,利用GC-MS仪测试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 地下河水中PAHs(总量PAHs)浓度为54.7~192.0 ng/L,平均值为102.3 ng/L, 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65.1%. 地下河沿程水中的PAHs浓度变化表明,上游高于下游,是因为城镇污水的排放,同时地下河对4~6环PAHs具有吸附作用;大石围天坑断面的PAHs浓度显著增高93.8%,是由于地下河系统中环境介质的释放和大气传输;大石围支流汇合处的PAHs浓度被稀释降低了47.3%;百朗出口断面的PAHs浓度分别高于进口和大石围断面128.3%和17.8%. PAHs来源分析表明,城镇和大石围天坑区域显示以石油类及其燃烧源为主.然而,城镇的石油类源主要是人为输入,大石围天坑的则主要是天然输入;其余乡村地区显示以草木、煤燃烧源为主.与其他地区比较,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PAHs污染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苯并[a]芘浓度6个断面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GC-FID方法对2005年11月采集于长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的6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分析测定,并对影响该类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半挥发性有机物35种,包括多环芳烃类11种,取代苯类7种,酚类5种,酯类3种,醚类2种和其他类7种. 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7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22种. 沉积物中SVOCs的分布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其分布主要受采样点所处的水利条件、与排污口的相对位置、沉积物颗粒粒径、有机质含量和洪枯季等因素的影响;采样点的水动力条件越弱,与排污口的距离越近,沉积物颗粒粒径越小,导致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相似文献   

12.
卢晓霞  张姝  陈超琪  侯珍  杨君君 《环境科学》2012,33(10):3426-3433
从天津滨海地区不同地表水表层沉积物取样,测定4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和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目的是了解该区4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天津滨海地区10个沉积物采样点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PAHs总含量范围为274.06~2 656.65μg.kg-1、平均为1 198.51μg.kg-1.化石燃料(例如煤和汽油)的燃烧是该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个别地方混有石油类产品的输入.在大沽排污河采样点,22种OCPs总含量为3 103.36μg.kg-1,35种PCBs和14种PBDEs的总含量分别为87.31μg.kg-1和13.88μg.kg-1.其它采样点OCPs、PCBs和PBDEs的含量均较低.该区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与PAHs的相关性很好,但与OCPs、PCBs和PBDEs的相关性较差,这可能与PAHs主要来自面源污染而其它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污染有关.沉积物中PAHs(尤其是低分子量PAHs)的风险较大,在多个采样点中,萘和/或苊的含量超过可能效应浓度,极有可能对底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在大沽排污河,七氯环氧化物和林丹(gamma-BHC)超过可能效应浓度,极有可能对底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其它采样点OCPs的生态风险较小.整体上,PCBs和PBDEs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3.
近期长江口沉积物中SVOCs的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GC-MS法对2007年4月24—30日采集于长江口部分区域的沉积物中的6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分析测定,并对影响该类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定量检出半挥发性有机物15种,包括多环芳烃类化合物8种,取代苯类化合物1种,酚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3种,其他类化合物1种. 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7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12种. 采样点SVOCs的分布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其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应用ERL与ERM指标进行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长江口部分区域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 应用EEC/ERL进行生态风险细分,各采样点分布在无风险与低度潜在生态风险之内,对生态安全威胁不大.   相似文献   

14.
钱程  穆文平  邢渊  武雄 《环境工程》2016,34(4):68-72
为研究气田建设项目对地下水产生的石油类污染,以西北某气田开发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和地下水污染源与污染途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MS软件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了凝析油储罐破裂泄漏情景下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及自然净化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期内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浓度小于标准值,地下水未超标但受到轻微污染;污染晕中心浓度随时间减小,污染场地及下游位置污染物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距离污染源越远的位置峰值浓度越小。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脂肪酸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组成、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水平,2013年雨季和旱季分别于地下河中进行水样采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水样中PAHs和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木关地下河水中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7.3~702 ng·L~(-1)和3 302~45 254 ng·L~(-1).组成上,PAHs以2~3环为主,其比例高于90%,脂肪酸碳数范围为C10~C28,以饱和直链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布特征上,雨季:地下河水中各采样点PAHs的含量差异较小,脂肪酸的含量在入口、出露处和出口呈现依次降低的趋势,其中出露处和出口脂肪酸的含量较为接近;旱季:地下河水中PAHs含量在入口、出露处和出口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脂肪酸含量在各采样点较为接近.总体上,地下河水中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表现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来源分析表明,青木关地下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该河流域煤和木材、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的燃烧;脂肪酸主要来自该河流域内硅藻、绿藻等水生藻类和细菌,其中以水生藻类的贡献占主导.地下河水受到PAHs中轻度污染,相对于旱季,雨季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某化工场地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规律,给场地地下水调查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某化工厂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MS软件对厂区内不同情景下油库储油罐发生泄漏后石油类污染物和厂区危险废物堆埋区重金属Zn在浅层地下水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类污染物沿地下水流方向运移明显,污染羽大致呈椭圆形;油库储油罐发生泄漏后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迅速上升,泄漏停止后由于自净作用其浓度缓慢下降,直至污染消失,有效的防渗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油库泄漏带来的地下水污染;在厂区危险废物堆埋区,随着污染源强的减小,重金属Zn在相同时间节点污染程度相应降低,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移趋势大体一致;厂区第三层土壤渗透系数较低,Zn很难向下运移,模拟期(6 000d)内Zn没有到达细砂层,不会对汉江水质造成污染,进一步说明渗透系数较低的黏土层使污染物很难向下运移,这可为场地调查中污染物运移范围的预估和采样深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三相平衡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1)和SESOIL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2)对北京市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永定河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区域、中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下27种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31种SVOCs(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11种农药/PCBs(多氯联苯)及二英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通用筛选值进行推导. 结果表明,下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最保守,顶部区域次之,中上部区域最宽松. 采用方法1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分别是顶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1.1~1.4、9.9~34.9倍,顶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是下部的10.7~24.9倍;采用方法2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是下部区域的9.8~49.9倍. 对于有连续非饱和带弱水层的中上部区域及下部区域,方法2推导的结果较方法1宽松. 其中,PAHs(多环芳烃)、PCBs、二英、多数农药及酯类等高Koc(有机碳-水分配系数)污染物均难以穿透清洁非饱和土壤进入地下水;而对于VOCs、酚类等低Koc污染物,方法2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普遍是方法1的4.3~18.4倍,下部区域为方法1的3.0~24.6倍. 考虑到土壤通用筛选值应具有风险筛选功能及一定保守性,建议各种污染物以顶部区域方法1推导结果及中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方法2推导结果中最保守的值作为北京市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通用筛选值.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滨岸潮滩14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0.263~6.372mg/kg.多环芳烃含量随取样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而远离排污口含量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芘之比以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长江口近岸潮滩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物的输入.通过与国内外河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处于低-中等水平,但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蒽、芴)超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潮滩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地下水有机污染组分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集我国北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用GC-MS扫描分析石油烃成分及含量,研究油田开采情况下石油烃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总石油烃(TPH)均值为4.75mg/L;组分包括烷烃、芳香烃、酯类、醛类以及醇类等有机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最高,占总油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5.6%;沿着地下水流向烷烃和芳香烃所占百分含量减少,分别从70.05%和14.56%下降至57.72%和10.58%,而非烃类逐渐富集,其百分含量从15.39%增加至31.72%.由样品色谱参数可知:场地Pr/Ph值在0.73~1.27之间,表明地下水处于缺氧的还原环境;Pr/C17值在0.42~1.51之间;Ph/C18值在0.61~1.30之间,指示出较强的微生物作用;细菌数与非烃类含量、Pr/C17以及Ph/C18之间呈现出正线性相关性,Pr/C17和Ph/C18值越大微生物作用越强.不同季节对石油烃浓度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空气中PAHs的优化采样及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装了HVS-1000型大流量采样器,实际工作中用滤膜"XAD-2加PUF"同时采集空气颗粒物和气相中的PAHs,有效地提高了采样效率,并初步定量评价了PAHs在颗粒物和气相中的分配;用添加替代物的方法评价了预处理过程的回收率;用乙腈和水梯度洗脱、PAHs专用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的方法对USEPA规定的16种PAHs类优先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