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针对海洋溢油污染问题,采用实验室筛选的海洋溢油降解菌HJ01和HJ02开展海洋溢油微生物降解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进行降解率测定。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20 000mg/L时,HJ01和HJ02对海洋溢油的降解效果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HJ01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HJ02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0℃、石油初始浓度11 000 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锦州石化公司采用COBR(高级氧化与生物氧化组合工艺)组合工艺处理反渗透(RO)浓水,论述了COBR工艺流程、基本原理、工艺控制指标以及该工艺在锦州石化公司浓水处理装置的应用经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运行平稳,对RO浓水中的COD去除效果明显:COD去除率为57%;当进水浓度升高、波动较大时,该工艺仍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当进水浓度波动较大时,通过适当调节参数,出水COD仍可维持在50mg/L左右。  相似文献   

3.
开展实验室模拟苯酚废水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酚废水曝气量为0~3L/min的条件下,随着曝气量的增大,COD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初始浓度不变,光照时间为1h的条件下, 调节pH值在3~11,苯酚废水COD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当pH值为11时, COD去除率又开始增 大,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COD去除率高;随着二氧化钛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增大,当二氧化钛投加量 为10g/L时,COD去除率反而降低,二氧化钛最佳投加量为3g/L;随着苯酚废水初始浓度由75mg/L增加至300mg/L,COD去除率由78.2%降低到58.1%;反应温度的改变对COD和TOC的去除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北某气井稠化酸返排液pH值低、SS高、COD高、矿化度高和透光率低的特点,提出采用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稠化酸返排液,以期达到降低返排液COD,为后续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处理提供有利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铁屑20g、活性炭15g、H_2O_2 900mg/L,微电解-Fenton联合处理2h;调节pH值至7.5左右,PAC 700mg/L、PAM 50mg/L,混凝处理30min;活性炭40g/L,活性炭吸附处理40min的条件下,处理后的稠化酸返排液pH值为7.50、SS降至15mg/L、COD降至109.3mg/L、透光率提高至99.5%,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性炭三维电极法对成品油库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电解时间、曝气强度、进水p H值和电解电压对成品油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处理效果的工艺条件为:电解时间为90 min,曝气强度为15 L/min,进水pH值为3,Fe2+投加量为1.0 g/L,电解电压为20 V。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废水中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某油田经预处理后的钻井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铁碳微电解方法处理废水,并对其COD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介绍了所用试剂、材料及采用的实验方法,考察了铁碳投加量、铁碳质量比、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投加量为0.8 kg/L、铁碳质量比为1:1、pH值3.2、反应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方法对钻井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0.25%,可有效降低后续深度处理的负荷,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7.
印染废水是高浓度难降解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印染废水的色度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水量不稳定。针对废水特点,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中,采用辫带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处理印染废水,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在进水COD浓度800~1200mg/L、色度350~500倍的情况下,经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为200mg/L、色度在80倍以下,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表2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三维电极电解硝基苯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涂膜活性炭-活性炭为填充粒子,对三维电极电解硝基苯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探讨了投盐量、槽电压、主电极间距、反应时间及初始浓度对电解硝基苯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在电极间距为9mm、槽电压为20V、硫酸钠投加量为1.5g/L、pH值为6、电解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硝基苯去除率可达90%以上。在三维电极电解作用下,硝基苯转化为可生化和低毒的苯胺,苯胺在三维电极电解作用下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PAC和PASS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恭任  于瑞莲 《环境技术》2004,22(5):35-39,43
主要研究PAC和PASS混凝剂对高浓度和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确定了PAC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pH:4.39;色度:18750倍;COD:6480;浊度:1462)的最佳pH、混凝时间、投药量为5~7、8min、24mL/L;PASS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pH:10.16;色度:2020倍;COD:168;浊度:36.4)的最佳pH、混凝时间、投药量为6~7、15min、12mL/L。PAC处理高浓度的印染废水效果较好,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效果较差;PASS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比PAC要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本实验室制备的N-F原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作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对甲基橙(MO)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在催化剂用量固定为3cm2时考察了不同初始浓度、pH值、溶解氧(DO)等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当溶液DO为19.2mg/L、pH值为3、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300min时,降解率可达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