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能源生产与利用方式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一些政策纳入能源发展规划,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事业,正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综合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以保护环境和...  相似文献   

2.
马伯文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539-540
1 德国热电联产联供概况 德国的电力市场构成比较复杂,从国家到地方大约有1000家电力公司在运行。其中9家跨地区的大公司控制着全国大约85%的发电量和大部分跨地区的电力输送,有些小的电力公司和地方电力公司从这些大公司购买电力。在发展热电联产过程中存在着:电力价格持续走低,投资回收期偏长,电厂建设在环保方面的许可程序复杂等发展障碍。但德国政府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核电量的环保角度出发,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再加上天然气价格比较便宜,以及欧盟倡导能源市场解放运动对德国的影响,德国在欧盟中热电联产发展处于中上水平,其热电联产的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4%,总装机容量超过22000MW。  相似文献   

3.
热电联产的推广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需要,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防治法其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是清洁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清洁能源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特作如下规定:第一条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认真贯彻执行“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  相似文献   

5.
从地区资源优势、城市总体规划、热电联产的供需条件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对县级发展热电联产加以探讨。阐述了具备条件的县级应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项目;根据当地生产陶瓷需要大量燃气以及解决非供暖期能源利用的瓶颈等问题,提出法库县发展热电联产要首选IGCC技术。  相似文献   

6.
刍议总量控制约束下排污收费费率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2):13-15,21
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政策框架下,要实现社会生产最大化,就必须提高排污企业和行业的排放绩效.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只对污染物排放当量收费而没有考虑污染物排放绩效,这一政策在改善企业环境行为方面的作用尚未发挥到极致.将排放绩效指标引入排污收费制度,鼓励排放绩效高的企业发展,抑制排放绩效低的企业发展,将使排污收费政策的作用从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转变为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下对环境容量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污染物排放量在各生产者之间的有效分配实现社会生产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关中各市区政府因"治污减霾"而拆除大量燃煤供热锅炉而造成居民冬季采暖的问题,陕西省政府拟在关中五市一区建设9座集中供热设施。在调查各市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集中供热方式可能产生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燃煤热电联产较分散燃煤供热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减排与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有环境容量、可实现"增产不增污"的供热项目因建设燃煤热电联产,对于容量不足、气源有保证的市区可建设燃气分散锅炉,位于期间的可考虑进一步实现区域替代或者建设燃煤集中供热锅炉供热。  相似文献   

8.
采暖供热是石家庄市最大的耗煤方式,排放源量大面广,也是煤烟型污染物的最大排放源类.是解决石家庄市煤烟型污染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以大代小的集中供热方案。即以大型热电联产、大型集中供热站替代小型热电联产、小型集中供热站、分散供热锅炉房和居民分散采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2项前端技术即低硫煤替代普通燃煤和天然气替代普通燃煤以及3项尾端治理技术即除尘、脱硫、脱硝,并对这几种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主城区内保留少量的大型供热设施,是一种彻底消除面源污染,便于实施污染集中控制的最佳技术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盘锦市热电联产行业的主要污染为废水、废气、废渣,其污染物浓度高、排放量大。虽然采取了治理措施,但由于没有从源头得到有效控制,至使能源消耗大,对环境造成污染。2002年,对盘锦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辽河油田勘探局热电厂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对生产、产污、排污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评估,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排污节点,并针对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以1m2房屋每日的供热量为基准,对散煤采暖,电锅炉,低温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锅炉集中供热,洁净型煤等7种采暖方式的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相比散煤取暖,清洁采暖方式可有效地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尤其是PM10和PM2.5.其中,以天然气为热源的燃气锅炉集中供热和燃气壁挂炉最为清洁,可减排SO2和NOx 85%左右,减排PM10和PM2.5 99%左右;洁净型煤和电锅炉的减排效率相对较低.低温空气源热泵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对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可达到80%以上,而电锅炉仅30%左右.此外,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可有效降低农村地区采暖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物质热电联产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内蒙古发展生物质能热电联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集中供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着力点.开展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分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2020年集中供热碳污耦合排放清单,摸清碳污排放现状;考虑热电联产供热范围以及生物质资源分布,分析拆炉并网、煤改气以及煤改生物质等措施的局限性及碳污减排潜力;结合情景分析,识别碳污减排关键路径,为开展集中供热减污降碳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热电联产、燃煤工业锅炉分别是集中供热部门CO2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是该部门碳污排放的热点区域.燃煤工业锅炉污染控制水平及热效率较低是开展集中供热部门减污降碳的重要切入点.(2)热电联产供热管网难以全面覆盖35 t/h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超40%的小容量燃煤工业锅炉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综合改造.(3)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空间差异较大,制约了供热部门低碳化,如华北及东北地区难以满足本区域燃煤工业锅炉生物质改造的能源需求.(4)加强低碳情景下,2060年集中供热部门SO2、NOx  相似文献   

13.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我国污染控制实现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大举措.乳制品生产过程消耗大量的水、电,并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本文针对乳品生产企业的部分生产环节,着重阐述其部分生产环节中如何节能,如何增加产品产量、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如何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4.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工业污染防治战略转移日照市环保科研所沈东玲清洁生产是工业产业化生产发展中维持环境生态平衡的最佳生产模式,也是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其主要特点是:既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生产量,又要求污染物最...  相似文献   

15.
GPS(Generation Performance Standard)是美国为控制大气环境污染,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一项新举措。其含义为发电绩效标准,是以火电厂单位发电量所排放的污染物作为基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它改变了过去以燃料输入为基础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以电能的产出为基础来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而将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和燃料紧密相连,而且和生产工艺、生产效率等密切相关,对于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制定和实施基于GPS的新的电力行业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可能。GPS已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得以实施,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炼焦工业的发展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通过对现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控制因子的局限性和有效性分析,结合行业排污特点和日益从严的环境管理要求,作为《炼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课题组的主要参加者之一,对拟修订的炼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具体控制因子的选取及修订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新标准未发布之前,本文作为技术交流进行研讨,以获取有关专家更多合理、科学的建议,使之在未来实施中更为科学有效,以促进炼焦工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洁生产作为防治污染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根据目前金属静电粉末喷涂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其产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并从原料、工艺和设备出发,探讨金属静电喷涂的清洁生产途径,以减少静电喷涂过程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天相 《环境保护》2013,(24):23-25
雾霾天气的频发及国家大气治污最严产业政策的出台,倒逼东北地区火电行业朝着"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方向转变,同时,结合热电联产、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改造、发展公共交通以及完善地方性法规标准等措施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排放,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4):29-29
大力发展节能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日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苏明表示,政府应通过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类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20.
近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表示,新标准的实施将提高火电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推动火电行业排放强度降低并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转变火电行业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