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春节假期又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种社会活动水平相对较低,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五位专家就大家关心地出现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成因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数据、近地面气象数据和颗粒物激光雷达资料对南充市主城区2016年5月12日的沙尘气溶胶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的来源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新疆盆地的沙尘气溶胶经高空远距离输送到达四川盆地上空后沉降造成南充市主城区的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升高,PM_(2.5)/PM_(10)值极显著降低;沙尘天气过程中,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气压、能见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子发生变化并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其中风速与PM_(2.5)和PM_(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与PM_(2.5)/PM_(10)值间显著负相关;颗粒物激光雷达连续监测到整个沙尘气溶胶沉降过程,与地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在对盆地城市沙尘天气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警预报时,将历史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与常规气象因子数据、颗粒物雷达资料和后向轨迹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沙尘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3—2015年唐山、秦皇岛环境与气象观测资料,对冀东地区冬半年重污染天气及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天气呈现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和沿海略少的分布特征;地面气象要素分析表明,重污染天气与优良天气相比,日均气压低4 h Pa,日均相对湿度高30%。重污染天气下以静风和小风为主,风速小于2.0 m/s的占71.8%;平均风速大于2.0 m/s且持续3~4 h的大风对重污染天气消散有主要作用,弱降水或短时降水对重污染天气的消散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2年8月26~30日成都地区出现的灰霾天气,对当时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灰霾天气是由两次小的污染过程组合而成的,一次是26日、27日因气象原因和常规的内源性污染造成的,另一次是28—30日因中元节祭祖烧纸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从污染过程演变、天气条件分析、颗粒物组分变化、污染输送分析、后向轨迹分析等几方面,对大连市2014年12月28~29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地面风速小、湿度大,为此次污染的累积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的持续输送是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山东省冬季重污染天气成因,以2020年1月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例,基于各类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深入分析污染演变过程、气象条件特征、组分变化特点等。结果表明,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是污染过程形成的主要气象原因,各市PM2.5浓度与风速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呈现海陆差异,内陆城市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明显强于沿海城市,因此秋冬季时需准确识别山东省各区域的不利气象条件,并进行针对性预报。在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一次颗粒物不断累积,SO2、NOx等气态前体物向硫酸盐、硝酸盐的二次转化均是推高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建议在PM2.5污染期间除管控一次颗粒物排放外,也应加强无机组分前体物SO2、NOX排放源的管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昌吉市为例,研究并分析了温度、风、气压三种自然因素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非常复杂,污染天气的形成与不利的自然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滨州市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文章以滨州市2020年12月一次重污染天气为研究对象,选取12月3—14日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温度、湿度和风级3项气象因子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同时选取重污染天气峰值当天的气象条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此次重污染天气形成以本地污染物排放为主,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高湿、低风和无降水天气,大气边界层较低,垂直扩散能力较差,导致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发生重污染天气。(2)重污染天气的污染因子以PM2.5、PM10、NO2、CO为主,尤其是PM2.5、PM10。因此,在预防和应对重污染天气时,可重点考虑PM2.5、PM10的减排。  相似文献   

9.
①南方罕见冻灾警示北京奥运会是否出现极端天气南方地区最近发生的罕见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再次提醒我们:大自然翻云覆雨,变化多端。北京市气象局专家介绍,根据对历史同期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今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非常小。不过,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8日揭幕,正值北京汛期,历史数据显示,平均两三天就可能有一次降雨。北京的气象工作者为了确保奥运会顺利举办,未雨绸缪,通过建立立体式全天候探测系统、集成国内外先进预报技术、选拔全国优秀天气预报员等方式,争取提前做出准确、隋细的预报,为奥运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管理》2013,(4):52-52
环境保护部8月27日在京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打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攻坚战,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丁向阳指出,冬季的大气环境质量是全年最差的季节,去年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国内外反映强烈。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着手,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打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攻坚战。一要因地制宜,做好各项预防和准备工作。各地政府要深入分析本地污染源的种类和数量,深人分析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年初辖区内大气污染气象数据、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于2014年,系统集数据中心、预报中心和分析运算中心功能为一体。江苏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主要体现在常规预报、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预报可视化会商3个方面,实行预报员轮值制度,在遇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中预警等级与条件遵循省政府修订的最新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冬春季污染频发时段,参与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可视化会商,遇重大活动期间参与周边省份及城市空气质量联合保障工作,积累了大量的预报预警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朝晖超级站多参数环境空气观测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型,对杭州G20期间会期一次短时PM2. 5污染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严格的污染管控措施,杭州G20峰会期间整体空气质量较好。会期9月4日凌晨发生了PM2. 5短时污染事件,其小时浓度达到100μg/m3,PM2. 5中无机离子短时有数倍的增长,NOR在5小时内增长了10倍。激光雷达观测和后向轨迹模型计算显示来自河北南部、山东和江苏北部的气溶胶污染团通过长程传输经东海进入杭州后快速下沉是造成该短时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今年,由于气象等因素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特别是1月10日以来,长春市空气质量也有所下降。为积极应对出现的污染状况,保护市民身体健康,长春市环境保护局迅速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我省和长春市两级环保部门采取了联防、联控、联动措施,积极应对雾霾天气影响,打响了春城空气质量综合整治战役。长春市之所以持续出现雾霾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数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北京等多个城市更是遭遇连续雾霾。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PM_(2.5)又称细颗粒物。为了进一步治理北京雾霾,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须了解北京地区PM_(2.5)的来源。本文基于后向轨迹模式并结合PM2.5浓度计算了2015年9月1日0:00至2016年8月31日23:00以北京为起始点,向后推算48小时的轨迹,并结合轨迹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等,探讨北京地区PM_(2.5)的来源。结果表明:模拟的后向轨迹经过聚类分析可分为6类,其中来自内蒙古西部的轨迹最多,来自西北、北西北方向的轨迹次之,来自西西北方向且在京津冀地区停留一段时间的轨迹占比最小,来自河北、山东、河南的交接地区及河北的沿海地区的轨迹占比也较小。其中来自内蒙古西部地区及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的两类轨迹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是北京PM_(2.5)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区;来自北西北方向及河北的沿海地区两类轨迹的气团最为清洁,为北京带来良好的天气;来自西北及西西北方向的部分轨迹对应的PM_(2.5)浓度严重超标,说明来自此方向的气团对北京的空气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2016年11月18~21日发生的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数据分析,再结合发生期间的气象资料,得出此次沙尘过程是受冷空气南下过程中起大风所引起,大风经过内蒙古、甘肃省内沙尘源区,带起了大量的沙尘,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一路输送至武威市、白银市、兰州市等区域,在兰州市区域受到兰州小高压的影响开始向西输送,逐步影响海东市和西宁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成都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空气污染时,地面气象要素的搭配类型特征,基于成都地区2014~2016年多个逐日气象要素值(气温、气压、湿度等)和逐日AQI资料,对2014~2016年成都地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特征分析,并且通过TSI天气分型方法,并结合同期逐日空气质量资料探讨了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空气质量特征,主要结果为:(1)2014~2016年成都市总体空气质量夏秋季空气质量最佳,春季次之,冬季最差。(2)不同天气类型空气质量状况差异较大。春季3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夏季1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秋季3型容易出现轻度污染;冬季4型和5型天气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以上的空气污染状况。研究为成都地区空气污染气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空气污染预报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昌吉市大气中PM_(2.5)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源解析分析,对大气总细颗粒物贡献最大的是燃煤源,占比32.5%;第二是机动车尾气源,占比25.4%;第三位是工业工艺源,占比15.8%。对优良天气和污染天气下的颗粒物进行污染物来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污染的形成与燃煤和工业工艺源颗粒物的增加有关。三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次污染过程主要受到燃煤源颗粒物及工业工艺源颗粒物的影响;第二次、第三次污染过程主要受到燃煤源颗粒物及机动车尾气颗粒物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春节期间处于冬季中后期,气象条件常常不利扩散,大量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各项污染物浓度剧增,极易出现重度污染过程.结合安徽省滁州市2017—2021年春节期间各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燃放烟花爆竹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滁州市实施了烟花爆竹限制燃放、禁止燃放的规定,设置了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以期为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19.
2016年采样期间和重污染期间,秦皇岛市区PM_(2.5)浓度分别为85.9μg/m~3和180.7μg/m~3,表明重污染期间大气复合污染更为严重。采样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为39.7μg/m~3,其中SO_4~(2-)、NO_3~-和NH_4~+占总离子的66.5%,重污染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是采样期间浓度均值的1.5倍。重污染天气主要是受大陆均压场控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建议从完善重污染应急措施、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鞍山市雾霾影响因素,对有效控制鞍山市雾霾天气十分重要.以空气质量指数为基础,采用SPSS软件分析鞍山市雾霾污染指数与大气组分因子、气象因子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雾霾污染指数与PM2.5,PM10,SO2,NO2,CO的相关系数为正数,与03的相关系数为负数,且与PM2.5,PM10的相关系数较大;与气压相关系数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