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噪声不只是引起听觉和人体生理方面的改变和损害,而且会导致心理、生活及工作效能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实验.认为长期接触噪声的工人,能引起主观症状为神经衰弱的症候群,并且随噪声强度的增高和时  相似文献   

2.
长期接触加DBP作业工人,在自觉症状,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醒人们在生产作业中要引起足够重视,为国家制订车间空气中DBP容许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氨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氨、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62名长期接触低浓度氨、二氧化硫作业者的健康监护体检资料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有毒物质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咳嗽.其它还有胸闷和神经衰弱综合征.结论:氨、二氧化硫长期低浓度接触产生联合作用,对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的增加与否,作为细胞遗传毒理学的指标来评价一些理化因子的诱变性,是检测化学致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某碳素厂接触生产性煤焦沥青烟气的工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观察表明,车间接触组工人SCE明显高于非接触组工人(约1.67倍);在接触线组中,在者SCE高于非吸烟者;同为吸烟者,接触组工人SCE高于非接触组工人(约1.48倍)。结果提示示煤焦沥青烟尘能引起工人SCE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喷涂作业中,由于油漆使用量大、工作时间长等原因,喷涂过程中产生的“三苯”(指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对长期接触的作业工人产生危害,甚至引起慢性中毒。为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保护工人健康,我站在某减振器厂喷涂线上设计安装了局部通风排毒及尾气净化处理系统,以控制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为了解该系统的防护效果,我们对该装置进行了现场管道通风测定、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和劳动卫生学评价。1 材料与方法1.1 测定方法对作业环境空气中“三苯”浓度进行测定。用密闭性能良好的100ml玻璃注射器采集…  相似文献   

6.
粮食粉尘污染危害严重据报道,粮食加工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能引起许多呼吸道疾病,长期接触能引起哮喘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导致慢性咳嗽的发病率比吸烟者还要高。此外调查还发现,在从事粮食加工的工人中,有6%~32%的人发生一种怪病—“粮食热”。其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野外长输管道施工职业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口径长输管道施工现场进行噪声监测并对接触不同噪声工人及办公管理和后勤人员进行电测听检查,分析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结果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3.5%,管理及后勤人员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6.341,P〈0.01)。结论接触高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远大于不接触或接触低噪声人员,且噪声强度越大、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听力损伤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formamide,DMF)是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 ,接触人数多 ,职业危害严重。为了解 DMF长期低剂量接触的职业危害 ,我们对某腈纶厂 DMF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某腈纶厂纺丝车间 DMF作业工人12 6人作为 DMF接触组 ,其中纺丝操作工72人 ,水洗操作工 2 5人 ,烘干 15人 ,打包 14人。另外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 DMF及其它毒物者 6 8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研究对象的组成情况组别人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均值范围接触工龄 (年 )均值范围接触组 …  相似文献   

9.
本方法是使用一种新型除NO_x的吸附剂。这种吸附剂不仅对高浓度的NO_x,而且对低浓度的NO_x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催化作用。该吸附剂是以丙烯腈纤维为原料、经氧化及活化处理而得到含氮4~15%,表面积为100~650米~2/克的纤维状物质。当它与含有NO_x的废气在氨存在下充分接触,就能除去废气中的NO_x。这种吸附剂主体用原料为:丙烯腈或含丙烯腈80%以上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其制作方法是:在200~300℃温度下,把这些纤维状物质置于空气等氧化气雾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李君海、何日清同志: 你们俩在来信中都问及职业与肿瘤有否联系,生产环境中有哪些致癌物质,以及职业性肿瘤有些什么特点。现一并答复如下。生产过程中接触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与一般肿瘤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其病因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长期动物试验证实确与职业性因素有关。目前国际学术界已公认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有:沥青、煤焦油、芳香胺类、铬酸盐、镍、石棉、苯、芥子气、氯甲醚、砷、电离辐射等。 18世纪英国一名外科医生首先揭示了职业与肿瘤的关系,他发现伦敦扫烟囱的童工因接触煤烟灰易患阴囊癌。其后陆续出现的报道有:接触煤焦油的工人易患皮肤癌;应用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多发肺癌、白血病;染料工人好发  相似文献   

11.
氨是氮肥生产中一种主要化工原料,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氨气可发生急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氨气对人体的损害报道较少,本调查旨在通过对作业工人健康调查,了解氨气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某氮肥厂合成氨车间职工为接触组,本次调查对象298人,占合成氨车间职工总数的90.58%,其中男198人、女100人,年龄范围21~55岁,平均年龄37.76±8.86岁,平均接触工龄为19.09±9.53年。另选同厂压容车间和行政科的职工246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1人、女105人,年龄范围22~55岁,平均年龄38.57±6.95岁,平均接触工龄为19.89±7.35年。…  相似文献   

12.
镉为人体不需要的元素,人体中的镉是出生后从外环境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摄取而蓄积的。慢性镉中毒的临床表现为肺气肿、骨质改变与贫血。日本发现某些地区由于长期食用被污染的、含镉量很高的米和水而发生痛痛病(骨痛病),主要病变为骨软化,疼痛始于下肢,后遍及全身直至卧床不起。铬酸盐粉尘及铬酸雾可引起鼻中隔穿孔,部分长期接触者有头痛、消瘦、消化功能紊乱及胃肠道溃疡、轻度肾损伤的现象。炼铬铁工人肺癌发病率较高,铬的致癌问题越来越引起注意。镍通常从饮食中摄入,被认为可诱发肺癌和鼻窦癌。国外曾报道,镍引起的肺癌平均发病…  相似文献   

13.
丙烯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是高毒性物质。由吸入或皮肤接触而中毒。浓度为1g/m~3时,接触1~2小时,可致死。浓度为35~220mg/m~3时,接触20~45分钟,除粘膜受到刺激外,还可出现头痛、胸痛、兴奋及恐惧感。  相似文献   

14.
上海高桥化工厂、北京化工研究院和岳阳化工总厂腈纶厂的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贯彻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始终坚持“两个服务一个结合”的方向,大搞“三结合”,使丙烯腈污水处理的科研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果,并用于工业生产实践,以满足生产需要,为治理“三废”,保护环境作出一定的贡献。 他们研制的15吨/时处理丙烯腈污水装置经过几个月运转实践表明: 1.加压水解-生化法两级处理丙烯腈污水时,在温度为170℃,压力为8公斤/厘米~2,pH为9.5,反应时间为45—60分钟的条件下,经过水解后,污  相似文献   

15.
红丹(四氧化三铅)是玻璃、油漆工业原料,呈粉末状态、粒度为0.3~0.5微米,附着力强,在空气中容易飞扬,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有一定危害,长期接触容易引起铅中毒。红丹从出厂到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苯、酚及石油烃等混合毒物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早期损害,以便有效地进行健康监护,我们对某石油化工厂从事污水处理的作业工人进行了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以某厂从事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作业的工人114人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6人,女48人,平均年龄34.09±9.30岁,作业工龄13.1±8.96年。选择该厂不接触有害因素的行政及后勤人员99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7人,女52人,平均年龄35.79±7.83岁,作…  相似文献   

17.
王菊凝 《环境科学》1978,(1):6-9,48
一、意义和迫切性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外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进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环境中化学物质引起癌肿的例子很多,如早在1775年Pott报导的扫烟囱工人的阴囊癌,1895年Rehn报导的接触化学染料工人的膀胱癌,接触氯乙烯的肝血管肉瘤,接触砷的呼吸道癌等。E.Boyland在1969年根据若干推测提出,人类肿瘤中的85—90%是由化学物质所致,近年来的研究和经验多支持这一观点。在癌肿越来越成为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人们很自然地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对北京地区某聚氯乙烯工厂的14名工人和14名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了染色体畸变频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数目的检查。 两种细胞遗传学技术——常规技术和SCE技术对长期接触环境中高浓度氯乙烯的工人的染色体的诱变效应都是灵敏的。 实验监测结果表明工人的染色体断裂频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数目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4名工人的平均染色体断裂是16.5%,对照组是2.57%;12名工人的每个细胞的平均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数目是8.27±0.45,对照组是4.13±0.11。  相似文献   

19.
苯的硝基化合物具有肝毒性,长期接触可以引起肝脏的损害,目前对于化学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肝病还缺乏特异的诊断指标,在接触人员的职业体检中,经常采用的检查项目是血中肝的生化指标检测与肝脏的B超检查。为探索接触肝毒物引起肝脏B超声像图变化的情况,我们对某厂硝基氯苯车间的生产人员进行了肝脏B超的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检查对象该车间生产对硝基、二硝基、邻硝基氯化苯,车间空气中硝基物的浓度平均为0.3mg/m3(0~2.1/m3)。接触组检查76人,平均年龄25.5岁(18~51岁),平均接触工龄…  相似文献   

20.
在印刷行业的生产环境中 ,虽已告别了铅污染 ,但现在却存着以混苯为主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作业接触者的职业危害 ,工人在制版、塑印、上光等过程中 ,使用了大量的混苯等有机溶剂 ,从而使接触者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为保护劳动者健康 ,我们对 43名印刷业混苯作业工人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和职业危害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我市某印刷厂制版、塑印及上光混苯接触工人 43名作为接触组 ,其中男 2 2名、女2 1名 ,工龄 2~ 3 5年 (平均 1 0 .70年 ) ,年龄 2 1~ 55岁 (平均 3 2 .88岁 )。同时选择另一工厂不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