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西北电业管理局自1980年成立以来,11年间,电力生产系统共发生人身伤亡事故254起,死亡92人,重伤176人。分析这些伤亡事故,大体可分为11类(略),其中较触电、高处坠落、机器工具伤害、起重装卸伤害及车辆伤害5类事故为多,占总伤亡人数的72.8%,现将11年来主要类型的伤害事故作一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质勘探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华北某地质勘探系统24年的生产性工亡事故,结合系统安全理论,从事故发生的总体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条件因素等方面分析事故的趋势、特点及规律。发现:24年来我国地质勘探事故的总体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每年4-9月份是我国地质勘探事故的高发时期;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地质勘探事故发生的主要条件因素。根据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指出我国地质勘探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减少地质勘探行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 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严重伤害两类。考虑到数据异质性,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与k-means聚类进行聚类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对聚类分析得到的两类集群进一步分析,从预测准确率和协变量共线性指标两个方面确认了模型的适用度。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变道或超车、车龄、支路及环形交叉口、双幅路(有中央分隔带)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有异质性影响;行人年龄大于46岁和夜间行车会明显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其中,变道或超车和行人年龄对新能源汽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比传统人-车事故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主次图分析法及其重点控制主次图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寻找事物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鞍钢冶金工厂35年间发生的工亡事故进行分析,得出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烧烫、触电、机械伤害等七类事故占总数的87.7%,分别处于 AB 区内,若使这七大伤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工亡事故将减少90%左右。所以,从1984年开始,鞍钢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到防止七大伤害事故上。例如,为防止车辆伤害,加强了厂内铁路道口的管理,投资20多万元,增设了六处铁路道  相似文献   

5.
马海澎 《安全》2015,36(6):11-15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提速,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电气事故高发,触电已经成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四大伤害之一,而这些事故几乎都与未能严格执行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与TN-S系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密切相关。本文以加强施工现场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电气技术标准,消灭触电事故为目的,运用事故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未严格执行标准而导致伤亡的触电事故入手查找原因,从保证设备本质安全方面强调了严格遵守并落实《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及强制性,结合标准重点论述与触电事故密切相关的TN-S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系统中的正确运用与合理选型。通过分析,得出了防止电气事故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与TN-S系统相关电气技术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分析影响翻车事故伤害程度的各项因素及其对不同受伤等级事故的影响,根据人、车、路、环境及事故5方面的安全因素,构建考虑异质性的翻车事故伤害混合logit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计算相应显著变量的弹性;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从22个备选变量中确定混合logit模型的输入自变量。结果表明:驾驶员性别、年龄、安全带使用、安全气囊展开、甩出车外、酒驾、毒驾、偏离车道行驶、疲劳驾驶、采取错误避让措施、车辆类型、车辆行驶意图、路段类型、限速值、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日期、不良天气、光线及路面条件与翻车事故伤害程度显著相关;年轻驾驶员与男性驾驶员群体对事故伤害程度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高原山区公路环境下不同交通事故形态的致因,明确不同事故形态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采集的典型高原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基于事故形态视角构建Logistic模型,选取追尾、正面及刮擦3类事故形态为因变量,从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设施与车辆类型等方面选取7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分析事故致因。结果表明:不同事故形态的致因存在明显差异性,标志标线设置是3类事故发生的保护因素,信号灯设置是正面碰撞事故发生的保护因素,追尾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机非分隔带;对追尾事故影响最大的是大型客车,是其他车辆的5. 282倍;中型货车对正面碰撞的影响最大,是其他车辆的5倍,但对刮擦事故的影响最小;不利天气对追尾事故发生的影响是正常天气的3~4倍;夜间行车无路灯照明,发生追尾事故的概率为白天的1. 312倍。  相似文献   

8.
自1879年法国里昂一家剧院发生第一起触电死亡事故以来,人们对电击和安全电流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检查措施,但也只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为人们的一时疏忽大意,或客观上电气绝缘性能的降低导致漏电,以及架空线路发生断线等意外情况,仍然会造成触电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触电的方式、防止触电的措施及触电后现场紧急救护有个大体的认识与了解。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影响因素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使部分或整个身体遭到电的刺激或伤害,引起电伤和电击。电伤是指人体的外部受…  相似文献   

9.
严玉琼  张苏  梁志星  盛伟 《安全》2023,(4):46-51
为探究我国电力企业人身事故发生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16-2021年全国电力企业人身事故进行研究,对事故发生月份、区域、类别、作业环节、企业类别和事故原因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1年期间电力企业人身事故总体形势平稳;4月和5月是事故高发时期;8∶00~10∶00和14∶00~16∶00为事故高发时间段;内蒙古、广东和四川省为事故多发省份;火电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相对较多;主要事故类别为触电、高坠和机械伤害;设备检修、电厂施工和清煤作业环节事故频率较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未正确使用安全带、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足、安全操作程序不正确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建设部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部位等的统计分析,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所占的比例如下:高处坠落(占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事故(占6%).由此可见施工现场中因为触电导致的安全事故占第二位,其中由于手持电动工具而引发的触电事故也在逐年增多,现就施工现场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各种电气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拟Co污染土壤的方法,分别投加2.5 mmol/kg、5.0mmol/kg、7.5 mmol/kg的EDDS、NTA、CA和OA,研究了其对花生生长与吸收土壤重金属Co,以及对土壤中Co的活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合剂处理使花生的生物量降低,在高浓度整合剂处理时,降幅最大;EDDS的添加比NTA、CA和OA更显著地增加了土壤Co的有效态质量比,同时明显提高了花生的富集系数和转运能力;在螯合剂处理下,花生的转运系数最高达到0.916,具备了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能力;根系和地上部富集Co能力最强时分别达到58.64 mg/kg和46.33mg/kg,是对照组的1.29和3.63倍;各处理花生根系中的Co质量比要高于茎叶中的质量比,花生植株Co质量比与土壤有效态Co质量比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综合来看,螯合剂的投加能有效活化土壤溶液中的Co,促进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编队内碰撞是编队飞行最大的安全威胁。为解决编队飞行灵活性与编队飞行安全的矛盾,建立了编队内各机碰撞风险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使用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确定了各指标的碰撞权重,实现了编队内各机碰撞的风险评估。以空军航空兵某部一架机型G与一架机型H混合双机编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简便易操作,可提高编队飞行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FDS模拟计算,考察烟气稳定性、烟气溢流厚度、烟气溢流量和机械排烟效率等参数研究排烟口高度的变化和排烟速率的变化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效果随着排烟口位置的升高而逐渐变好,排烟口与蓄烟池下沿的垂直高度在0.8 m以上效果最好;排烟速率宜适中,过大容易导致烟气层紊乱,过小则控制烟气溢流效果不好并且排烟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沿空留巷围岩活动规律,以谢桥矿12418工作面轨道顺槽为工程背景,采用多点位移计及钻孔窥视仪等设备进行实测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空留巷巷道表面围岩变形具有典型的近场效应,留巷前距工作面60 m以外的巷道基本无表面位移,随工作面的推进,巷道表面位移逐渐增大,距工作面10~15m范围内,表面位移变化速率显著增加,留巷后巷道表面位移与留巷前变形趋势类似,但表面位移量较留巷前有明显增加;从顶板钻孔窥视结果可以看出,留巷前仅在孔深2 m处发育单一离层裂隙,留巷后在孔深1.2m、2.4 m、3.8m和5.3m处发育多层离层裂隙,且随滞后工作面距离增加裂隙逐渐增大;尾巷充填体应力在充填材料固结后逐渐升高,并一直维持较高应力状态,因此,巷旁充填体既要确保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又要有一定的适应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快速系统故障分析,在多因素影响下了解系统故障变化程度范围,预先判断故障变化速度趋势,在空间故障树(Space Fault Tree,SFT)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QPSO)的分析方法.论述了 QPSO的基本模型和步骤,在SFT中给出了描述系统故障概率变化的表达式,进而提出了多因素影响下系统故障概率变化程度范围的确定方法.方法适合于连续因素组成的连续空间中系统故障概率分布的优化,可实现单因素和多因素联合影响下的故障变化程度范围确定.使用经典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算法得到的结果虽精度降低,但与传统解析结果相似,同时提高了分析速度.因此方法有利于系统故障的应急分析、预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采用DSC-TGA(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同步热分析仪对软质聚氨酯泡沫(聚氨酯软泡)在不同氧气体积分数(0、10%、30%、50%)和不同加热速率(10 K/min、20 K/min、50 K/min)下热解到800℃的过程及其对阴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氧气体积分数介于10% ~ 50%时,聚氨酯软泡热失重DTG曲线只有1个峰;当氧气体积分数降低到10%时,DTG曲线开始逐渐分离为2个峰;当氧气体积分数降为0(即氮气气氛)时,DTG曲线已经明显分为2个峰.这表明氧气体积分数对聚氨酯软泡热解特性具有重要作用.氧气体积分数和加热速率降低均对聚氨酯软泡的热解有抑制作用,均能减小阴燃传播速率和向明火转化的可能性.加热速率降低主要是延长了聚氨酯软泡的热解周期,从而减小了热解可燃气体积分数和放热速率.氧气体积分数降低对聚氨酯软泡热解的影响相对复杂的多:当氧气体积分数从10%降低到0时,主要提高了聚氨酯软泡的分解温度,而对热解速率影响不大;当氧气体积分数介于10%~50%时,氧气体积分数减小主要会降低聚氨酯软泡的热解速率、放热速率和放热量而对热解温度影响相对不大.氧气体积分数和加热速率降低抑制了多元醇的分解,而多元醇是聚氨酯软泡维持阴燃或向明火转化的主要物质及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7.
对在役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耐久性进行合理的评估,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考虑到在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利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及模糊可拓理论,建立了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的在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模型。首先,根据桥梁的结构及所处环境的特点,建立了在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指标体系。其次,运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使用模糊可拓理论确定耐久性等级。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影响物流企业员工安全参与行为的因素与演化路径,推动对物流企业员工的安全监管,在员工和物流企业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从物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机理出发,构建了员工安全参与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模型的演化趋势,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物流企业员工安全参与行为及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奖励力度、惩罚力度等参数影响着员工策略的变化,物流企业可加大对员工不积极参与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并适当提高奖励力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物流企业还应建立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同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监督成本,实现对员工安全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9.
将SOR理论引入个体安全行为研究领域,探讨了情绪智力与具身认知对施工人员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分别从企业、组织及领导者3个层面选取安全氛围、非权变惩罚及道德领导作为外在刺激变量,以情绪智力及具身认知为中介变量,对来自建筑业施工人员的357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和道德领导对施工人员情绪智力与具身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非权变惩罚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施工人员情绪智力与具身认知对其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两者在SOR模型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 SOR理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预测理论,还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忽视个体情绪与认知双重作用对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影响的缺陷,进而为施工企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员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视野受限时的行人疏散理论,探讨了出口指示标志在行人疏散中的作用和其他影响疏散的因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视野受限时的疏散理论模型,统计估算了行人的疏散时间;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比研究了出口指示标志在行人疏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出口指示标志能够明显地影响行人疏散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避免了无出口指示标志时的盲目和绕行现象,优化了行人疏散路径,提高了疏散效率。同时发现,在不同出口宽度下大的视野距离会对疏散起积极作用;初始行人密度较小时,行人数量的变化对疏散时间影响不大;初始行人密度较大时,疏散时间与行人数量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