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为提高地铁车辆故障模式危害度评估的准确性,开发基于信息公理和区间二元语义的故障模式危害度评估方法。评估过程中,将语言值作为风险因子的评估值,并考虑存在评估值为区间语言值以及评估值缺失的情况,同时为避免转换过程中信息丢失,利用区间二元语义转换语言评估信息;提出基于区间二元语义的风险因子主客观权重求解方法;结合信息公理,提出基于区间二元语义的信息量计算方法,并根据信息量,评估故障模式危害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故障模式的危害度符合实际情况,其结果较用对比方法得到的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的评价理论和分析方法。为了能够在系统使用阶段进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并缩减其工作量,对故障源分析过程进行改进,并对乙烯罐区进行FMEA风险评价。对乙烯罐区安全操作中的各种不期望发生事件,潜在的故障类型、故障因素、后果严重度、发生概率及风险等级进行逐个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研究表明,FMEA不仅能保证系统运行过程的可靠性,而且通过研究导致不期望发生事件(事故)的故障源(故障类型),从源头消除故障隐患。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工艺安全管理系统,其中工艺危害分析是工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对通常采用的故障假设/检查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保护层分析五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它们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及应用时机。故障假设/检查表分析法比较容易使用,适用于工艺的初次评估;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适用于高危险性工艺中的工段、组件或单元操作的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可以非常系统、全面的对工艺进行分析,是最有效的工艺危害分析方法。保护层分析方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防护层的失效概率来评估潜在事故的危险性,并与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防护系统防护性能的判断。通过对分析方法的比较可以指导化工企业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进行工艺危害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地铁车辆转向架的安全管理,提出1种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和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的改进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可转化为区间直觉模糊数的语言变量表征专家对故障因果关系和风险因子的评估信息,构建评估信息一致性最大化模型并求得专家和风险因子权重信息;通过区间直觉模糊加权几何算子集结信息得到故障因果关系区间直觉模糊风险优先值;基于DEMATEL方法确定故障模式与故障致因风险顺序,并结合案例分析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轮对运行不稳和加油堵脱落分别为某市地铁公司车辆转向架系统风险排序最高的故障模式和故障致因。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案例是各种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演变过程、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总结的真实记述。基于突发事件案例的特征和应急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对案例的复用要求,根据系统工程的思想,设计了突发事件案例元模型、案例库组织模型、案例库主题词表、数据库系统及其高级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邓勇亮  李金运  孟苗苗 《安全》2021,42(4):44-51
为提高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前兆信息进行识别与控制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3种方法总结、分析、识别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前兆信息,共计得到36个前兆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前兆信息的特点,提出3类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全面地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前兆信息进行识别与控制研究,可以帮助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人员深入认知安全风险,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处置和预防公交车火灾事件,针对公交车火灾事件案例的特点,确定事件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一个包含110起公交车火灾事件案例库,通过分析相似案例提出相关建议。结合信息量权数法与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建立案例相似度匹配模型。通过案例匹配找到案例库中与目标案例相似的历史案例。匹配结果表明,检索出的历史案例与目标案例基本信息相似,可以作为相似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3起人为事故案例的异同点,总结出人为公交车火灾事件的处置方法和预防措施为:快速联合救援、保证常态安保、加强车内疏散指示以及定期监管车身状况与消防工具的配置。  相似文献   

8.
据相关资料统计,绝大部分的电梯事故都出现在电梯门上。所以,在防范电梯事故发生中,电梯门成为电梯事故的风险点。电梯门的锁紧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电梯门的锁紧的相关要求,探讨电梯门的锁紧的检验方法,尤其是电梯门锁啮合长度的检验方法——刻度+试启测量法。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评价人为因素对户外端子箱失效的影响,利用CREAM(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模型的共同绩效条件分析端子箱操作过程中人的行为机理以及行为可靠性因素;应用SLIM(Success Likelihood Index Method)模型计算人为失误概率,并采用比例故障模型计算户外端子箱自身的故障率;以某断路器端子箱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案例的人为失误概率为1.56%,设备故障率为0.84%,系统的风险值为10.7%,系统的风险等级为3;从概率的角度说明事故发生原因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从行为可靠性影响因素层面对人为失误概率进行调控,可使户外端子箱操作人因可靠性得到提高,系统的风险等级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0.
虽然工程建造技术和装备在不断更新完善,但施工安全事故仍时常发生.究其原因,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涉及大量人员、机械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行为,风险可能在系统中多个节点同时孕育、传递,并演化出不可预料的结果.为加强工程管理对于安全风险的系统性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安全风险耦合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库构建加权的风险耦合复杂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分析计算单事件的演化路径概率和损失,进行风险事件等级判定;最后,利用事故链分析多事件发生情景下的风险等级,综合评估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将该评估方法应用于案例中,并与传统风险等级评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对各类风险事件的等级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加符合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对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对于TSG T7OO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2号修改单以前生产的电梯,门锁回路故障时往往在机房控制柜处通过导线短接门锁回路来排查具体故障出处,导线短接操作常因忘记拆掉短接线而引发风险,错误的短接风险更大。电梯增加旁路装置,旁路时,电梯退出正常运行,只有在检修或紧急电动的情况下才能缓慢移动轿厢,并伴有声光报警,给维保人员提供了方便,本文从某品牌型号的电梯旁路装置产品缺陷以及三种常见旁路装置中探讨旁路装置的检验要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梯运行状态监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定义通信协议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以STM32F103ZET6为控制核心的电梯监测终端,通过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分析获得电梯运行状态及故障的信息,监测服务平台与电梯监测终端之间采用自定义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监测服务平台将所获取的电梯状态及故障信息发送到云计算中心服务器。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电梯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及历史信息。通过长期实际应用,该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对电梯远程的实时、可靠监控,为电梯的维修、维护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电梯门锁锁紧元件啮合状态可靠性是确保电梯门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现有电梯门锁啮合长度检验方法存在的测量精度不足、自动化程度低、通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分析了电磁感应开关通断检测原理和接触式位移传感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门锁啮合长度检測装置,并介绍了使用该装置的检验步骤。实测结果表明:该检验方法和检验装置可以实现门锁啮合长度的快速准确检验,数据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梯“掉层”故障,通过现场勘查和模拟试验等方法,对电梯“掉层”现象的原因进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灰关联分析在故障树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一种灰色诊断法。在故障诊断模式识别中,运用灰关联分析,依据故障树的底事件重要度,通过关联度计算及排序,对故障树分析中,各种故障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从而为处理事故的先后、缓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层门机械强度是电梯层门的一项重要特性,层门机械强度不足时门扇受力后容易产生较大变形甚至脱落,造成人员坠落井道的伤亡事故。本文对国内外电梯标准t层门机械强度要求条文进行了解析,基于国家标准中层门机械强度的规定,通过试验方法进行测试验证,指出国家现有标准中关于层门机械强度要求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我国的提高电梯层门机械强度的措施和方法,以期提升我国在用电梯层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电梯的意外轿厢移动保护功能。轿厢意外移动对乘客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为实现意外移动保护,利用门区及辅助轿门触点构成检测单元;AGSR及BCR检测继电器组合控制UCMR继电器,形成控制单元;UCMR继电器分别控制安全回路及抱闸回路,形成执行单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梯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将故障树分析法、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概率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用于电梯的故障诊断。以电梯的安全回路系统为例,用故障树法对回路进行分析,获得训练样本与故障类型;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概率神经网络的平滑因子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针对粒子群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对惯性权重的改进策略;采用相对误差对诊断效果做出评估,并与传统的概率神经网络和基本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概率神经网络在各种故障类型输出和最大相对误差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诊断电梯故障。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故障树安全评价的方法和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以人员安全为出发点,对轨道交通运营过程火灾事故风险进行评估。并对重庆市轻轨2号线临江门车站进行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计算,判断轻轨临江门车站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时,能否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结合轨道交通现状给出相应对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乘客生命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20.
Ethylene treater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o remove impurities from ethylene feedstock imported from pipeline networks or storage caverns. The safety concerns of dense phase ethylene treaters due to the reactive and highly flammable nature of ethylene are well known and studi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ethylene may self-polymerize and decompose violently with heat release. Under other conditions, ethylene will auto-refrigerate, generating cold liquids that may cause potential brittle fracture hazards. Therefore, dense phase ethylene treaters present design challenges with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and cold temperature brittle fracture hazards.Due to these safety concerns, it is important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engineering design options for dense phase ethylene treaters and the associated regeneration facilities. Totally automated treater regeneration systems add complexity and instrument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while manually operated systems rely heavily on operator training and procedures. Unfortunately, little or no information or design guidance is available from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evalu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current industrial design options and practices for dense phase ethylene treaters.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risk assessmen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afe operation options for dense phase ethylene treaters. The propos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 integrates human factors task analysis into the traditional HAZOP, LOPA and fault tree analysis to allow evaluation of automated, manual and hybrid approaches with a goal of selecting and optimizing design options to ensure plant safety.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realistic assessment of the operational risk and allows identification of fit-for-purpose risk reduction. Applying this systematic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 a simpler and more cost effective design solution can be justified, thereby avoiding the need for a high integrity protectiv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