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加油加气站雷击静电事故分析及安全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主要损坏加油加气站电子系统设备并引发一系列危害,大都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反击造成,静电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结合近几年来,山东省淄博地区汽车加油加气站现有防雷防静电装置的检测(验收)情况,归纳出缺少防直击雷装置、缺失SPD防护、未共用同一地网等五个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并逐一给出整改措施。对大型加油加气站应依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来确定其防雷类别,新建站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和验收"三同时"原则,建立雷击静电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定期检测与维护防雷防静电装置是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的重要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近50年的气候资料,结合当地的人口数据对北京市的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发现北京市的雷电灾害与雷击次数、下垫面的人口密度及建筑物等有密切的关系,雷电灾害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雷击灾害对某化学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2010)中的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化工行业的单位在预防雷击灾害和安全生产方面作为参考.某化学公司建设项目的生产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存在多种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份,若该项目防雷防静电措施达不到防护等级要求,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事故.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的是分析建设项目遭受雷击损害的可能性,计算雷击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并与风险允许值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以及防雷措施应达到的防护等级,提出科学、经济、符合项目特性的防雷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使雷击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及财产的防雷安全.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布达拉宫曾多次遭受雷击,损失严重,确保布达拉宫的防雷安全重要而紧迫。为了有效指导布达拉宫防雷减灾工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考虑雷电致灾机理和布达拉宫建筑实际特征,基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应急能力构建布达拉宫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采用正态云模型解决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计算不同风险等级云隶属度,评估了布达拉宫雷灾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布达拉宫雷电灾害风险评价等级属于高风险。需要提高布达拉宫雷电防护水平、提升雷灾应急能力,才能有效降低雷灾风险。  相似文献   

5.
对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即首先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然后再根据其评估指标采取相应防雷措施或步骤.对完成雷电防护试验系统进行第2次雷击风险评估.通过现场研究和实践,其雷电防护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油库是储存易燃易爆油品的专用场所,雷电是油库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油库防雷已成为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课题。针对目前我国油库雷击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对大量事故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库雷击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指出雷电产生的火花引燃油气是导致油库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并重点从安全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事故预防与控制的"3E"对策,分别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油库雷击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雷灾特征及灾情的灰色关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气象局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和内蒙古115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灾害次数月分布呈单峰型,与其雷暴日数的月分布基本一致;内蒙古雷电灾害次数、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数、行业灾害特征等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呈“东部多西部少”特征;从行业雷电灾害特征来看,石油化工及矿业部门遭受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居民用户发生雷电灾害次数最多;雷灾致人员伤亡地点多发生在农村牧区,其雷击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的62.4%.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内蒙古各地区的雷电灾害进行了损失评估,内蒙古各盟市雷灾主要属于轻灾或微灾等级.  相似文献   

8.
杨磊  强玉华 《安全》2021,42(11):57-61
为做好古树名木雷电防御措施,提出雷电灾害风险分级的计算方法.首先,分析古树名木的雷电危害机理,并根据古树名木附近的平均地闪密度、平均雷击电流强度,计算古树名木和周边建筑物相互影响的雷击等效面积,从而得到古树名木年预计雷击次数;然后,结合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中规定的分级保护办法,划分防雷保护等级,提出古树名木的雷电防御措施;最后,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此分析计算方法可为古树名木雷电防御措施的选择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驾校考试手段的变化,大量电子、通信设备应用于考场,其雷击风险越来越高。做好驾校考场的雷电综合防护工程对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邹平安星驾校科目二考场项目的防雷工程进行剖析,指出驾校雷电防护要点,就如何做好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按照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对邹平安星驾校科目二考场采用避雷线进行直击雷防护,并运用接地、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措施进行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该工程经过5年夏季雷暴季节的考验,没有因雷击造成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
淄博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角度出发,利用山东省淄博市8个气象台站1963-2012年雷暴日资料和2002-2012年雷电灾害资料,结合各区县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选取雷击大地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4个指标,对淄博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张店区、淄川区是极高易损区,沂源县、临淄区为高易损区,博山区、周村区是中易损区,桓台县为低易损区,高青县为极低易损区。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淄博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图,为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指导城市规划、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吊的形状及结构常使其受电台电磁辐射和雷电的影响而感应高压电,创新介绍利用电路模型计算塔吊感应电压和分析感应雷过电压特点,独创性提出制作等电位圈避雷器和建立一种建筑塔吊的多频率接地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塔吊因雷电和电磁波辐射感应高压电而难于防护的棘手问题,提高了建筑塔吊在雷电及电台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加油加气站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多年来对加油加气站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测经验,总结归纳了加油加气站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测技术要点,针对检测准备工作、检测程序、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及方法、检测数据的整理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研究的"黑匣子"是一种在线监测、记录、还原雷击参数的智能仪表,对特定环境设施(如:避雷针、低压供、配电线路与信息传输线路)入侵的雷击具备在线实时监测、记录并还原雷击参数的雷电流幅值、持续时间、极性(雷击电流走向)与波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列车遭受雷击时列车内的人员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列车内人员不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和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第一种情况下,人员是完全安全的;第二种情况下,人员可能会有像蜜蜂刺痛或烟头灼痛的感觉,但不威胁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作为新型加气站的一种,其一旦发生雷击并引发火灾或爆炸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的防雷安全十分重要。在结合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所处环境及其系统特点,雷电对其破坏机理和途径,分析了造成雷电灾害因子。通过计算分析,运用ADBSGP现代综合防雷技术从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防雷击电磁脉冲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安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防雷等电位连接技术作为防闪电感应措施,采取屏蔽和安装SPD作为防雷击空间电磁场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雷电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加油站防雷预案执行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应急预案无准确执行依据的问题。方案引入近几年成熟的电场监测和雷电定位技术,对加油站周边地区的电场和雷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基于监测数据和加油站业务特点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先进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在雷电发生前获得高精度的短时雷电预警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油站防雷预案执行方案,最后对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民用飞机闪电分区适航验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电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秒可发生几百次闪电.雷击的结果或多或少都会影响飞行安全,对闪电效应的分析是评估闪电防护的基础.本文介绍了闪电对飞机的危害和闪电分区技术的相关概念,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飞机闪电分区适航验证技术应用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前景.指出我国在飞机闪电分区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闪电防护分区技术相关适航规章与文件体系还尚未完善;二是闪电分区技术研究手段单一,集中在实物试验方面,尚未针对性开展仿真及数值分析技术研究.最后,结合闪电防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仿真模拟应与实物试验并重的设想,为飞机适航验证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