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全球性棘手问题,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其污染的修复也十分困难,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修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土壤污染防治已被提上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议程.文章先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接着介绍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农耕区及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及其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曼  杨雪杰 《环境保护》2012,(18):16-18
当前,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血铅超标等重金属污染事件反复挑战社会神经,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定。为治理重金属污染,我国频出重拳。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拉开了全力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序幕。针对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难点,本刊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进行了专访。重金属污染治理难度很大《环境保护》:您认为当前我国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吉林省重金属污染现状,重点分析了废水、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现状及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找出吉林省目前的重金属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在所有的重金属污染中,Cd以其移动性大、毒性高成为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之一。修复Cd污染的土壤,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治理成本低廉,土壤破坏力小,安全性高,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介绍了Cd污染现状、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现状,提出菌根修复技术做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其作用原理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菌根技术的优越性,并提出不足和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已有广泛报道。海参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值海产品,而作为沉积食性生物,其重金属暴露风险却又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在海参体内的污染、毒性和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将来亟待开展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金属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同时污染农作物,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很多,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其中生物修复法近年来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全面介绍了目前各种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包括修复原理、进展、优缺点等。矿山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导致矿区土壤中富集大量重金属,结合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对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整体修复提出设想,并进一步指出发展方向:将基因工程引入植物的重金属修复;构建菌根-植物-微生物修复体系,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8.
城市垃圾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垃圾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分别从城市垃圾中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污染及治理现状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城市垃圾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尤其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国内对河流、湖泊底泥重金属的研究偏重于重金属的分布、污染特征以及重金属对生物、生态的影响,对底泥重金属的治理研究相对较少。分析了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机理,简单介绍治理底泥重金属的一些生物技术,着重讨论当今处理底泥重金属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铬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开展土壤重金属铬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是目前农业生态与地下水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土壤中重金属铬污染的来源以及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与转化入手,分析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的危害,综述了已有的土壤重金属铬污染修复技术,并在详细阐述和分析铬污染土壤的化学还原稳定化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等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联合修复技术,与以往单一的修复技术相比,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对土壤重金属铬污染进行修复处理,其修复效果更好,不仅可缩短修复周期、减少修复成本,还能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是未来土壤重金属铬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造成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我国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比较严峻,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防范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同时简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在防范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同时针对广东省某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提出了运用生物技术来修复该矿区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最后对现在生物修复技术提出合理性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行为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重金属来源的不同把重金属污染土壤分为2类: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后者重金属来自成土母质.2类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在不同颗粒中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分布于细颗粒中,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向细颗粒富集的特点;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颗粒分异特征相对不明显.提取试验表明,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较为稳定,释放较缓慢,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颗粒磨细程度对土壤重金属释放的影响明显高于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pH对外源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均有较大影响.连续淋溶试验表明,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释放重金属的强度虽然较高,但其释放持续时间较短;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释放重金属的强度较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评估近海重金属污染状况,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且较具代表性的近海沉积物及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结果表明,目前虽然对沉积物重金属已有多种评价方法,但各评价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对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仍然不够成熟。视评价目的而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到更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结合多介质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可更加有效系统地获知近海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植物修复定义为利用绿色植物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使其无害化的生物技术。针对目前植物修复技术的不足,文章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邵水松 《环境工程》1991,9(2):60-62
目前,国内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还没有简单、公认、标准的评价方法。本文在新开河污染源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浓度法和单项等标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污染的实际情况,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7.
何智远 《环境》2012,(Z1):136-136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日趋严重,对其进行研究在预防和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土壤重金属复舍污染的特点,分析共存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评价土壤重金属复舍污染的表征方法,进而探讨土壤重金属复舍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重金属污染事故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民生污染问题,被国家列为优先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力度势必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就常用的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分析重金属在其中的迁移转化现象,为该工艺处理含有重金属污染的污水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沿海滩涂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状况,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Pb、Cr、Cd、Hg和As)含量、污染风险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该滩涂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重金属呈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和警戒级综合污染水平,其趋势均为工业园区>居民区>镇郊农田>围垦滩涂;2种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驱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升高的主因,强烈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壤重金属累积,宜采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监测监控和强化源头防治以防控和削减该区土壤重金属危害.   相似文献   

20.
工业企业排放的含重金属废水经处理后,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污泥中,其存在形态较为复杂,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常用的方法均未对其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重金属依旧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含重金属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重金属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