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由于农村生活、农业生产过程等污染,临沧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不容乐观。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应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调查,尽快科学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完善饮用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水质监测制度,严格执法、强化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用水质量受到广泛关注,而影响饮用水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水源水质、运输管网及处理设施等.针对江汉油田矿区饮用水运输管网,对饮用水处理站出口水质和管网末梢水质进行了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及细菌学指标的对比研究分析,发现用户所用的饮用水水质受出口水水质、输水管网材质及使用年限、二次供水设施情况的影响,并从运输管道材质的选择、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和对管道的技改、清洗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二次供水面临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环境》2007,(9):30-31
作为直接进入用户家中的二次供水设施,对终端出水水质有直接的影响.国内二次供水设施大都陈旧落后,维护不善,是造成供水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新水标的颁布,由二次供水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太湖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对太湖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太湖流域生态补偿关键要建立生态补偿法规、实施垂直统一的环境监测体系及对水质自动监测设施监管,为我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卫生,分析多层面水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对策:构建职责明确的企业自检、行业监测、行政监督制度,实现监管独立;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部门的水源水质监测防治委员会;实行水质产权化管理;建立纵向和横向信息沟通网络平台;建立饮用水断面水质指标评价体系和面向公众的水质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自备井和二次供水监管主体;建立社区用水协会,形成供水部门、公众和监管主体三位一体的信息渠道。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14,(18):65-66
重庆市大足区以"生态立区"目标,建立总量减排、环保委员会例会制度、一票否决等考核机制。结合自身特点,重点改善区域次级河流水质,加强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设施等排污监管力度,实施山体修复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土壤修复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行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环保投入,强化全区环境监管能力,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化学工业园废水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某化学工业园废水集中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废水处理技术改造进行了探讨.化工废水集中处理技术改造中应采用Fenton氧化对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粉末活性炭-生物法强化生物处理及曝气生物滤池保障出水水质.此外,必须强化对园区企业点源污染预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论文最后对园区废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稳定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深圳湾水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湾水质严重污染。随着深圳市污水处理设施陆续投入运行,2000年前后,水质一度有所改善。此外深圳湾水体交换不畅、底泥污染物释放进一步恶化了水质。但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和污水排放量,目前深圳湾水质状况仍然堪忧。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工业废水预处理制度对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管控成效显著,主要特点包括:明确划分各实施主体的责任,形成全过程有效监管机制;预处理标准以基于技术和基于水质为双重约束;对工业用户实施重点分类管理,细化工业用户合规要求;授权公共污水处理厂直接管控工业用户,提高制度执行效率;注重污染源头控制,鼓励废水和污泥回收利用。对我国启示如下:健全我国工业废水预处理制度体系,强化纳管企业主体责任;在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阶段,开展工业废水来源调查,编制纳管企业名单;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阶段,开展进水水质跟踪评估,建立污染负荷溯源机制;加大对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不断关注,国家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也日趋重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制度和法规的出台和完善刻不容缓。本文从国家层面、行业方面和环保督查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的现状,针对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监管法规缺失、机构权责不清和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法规颁布、健全监管体系和创新监管模式等措施,并就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沘江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水质及底质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隐患突出;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城市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沿岸土壤受到污染。提出水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矿区生态恢复;开展河道内污染源清理;实施面源污染控制;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生活用水系统;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将投资 80 0 0万元 ,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等环保设施 ,用两年时间改变库区水环境保护监管能力不足的现状。1 1月 6日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周建司长表示 ,除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朱沱自动水质监测站外 ,国家还将在涪陵、万州等地建设 3个自动水质监测站。据悉 ,建成后的自动监测站将对水温、溶解氧、p H值等 7个指标进行 2 4小时自动监测 ,及时了解水质变化 ,出现问题自动报警。目前前期评估工作已完成 ,预计明年开始实施。除国家投资建设的自动水质监控站外 ,重庆还将在巫山长江出境断面、酉阳乌江入境断面、合川嘉陵江入境断面建设自动…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广东意见时指出,汕头、揭阳两地在练江治理工作上不积极不主动,工作进展缓慢,练江污染长期未得到改善。《广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要求,汕揭两地要切实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遏制水质恶化,确保水质逐年改善,阶段目标按期实现。反馈意见后,作为练江上游的普宁市狠抓产业规范、设施建设、河道整治、监管执法,举全市之力铁腕治污,推动练江水质持续改善,消除了感官上的黑臭。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概述了望花区通过连片整治,使该区域的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和监管能力及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武强县环保局成立了4个督查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强化辖区内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管措施,由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管实行局长总负责,副局长分片包干,对辖区内水污染防治设施和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加强监管,加大了现场监察、监测力度和频次。该责任制要求环境管理人员要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仔细查阅运行记录和药品投加量,对污染防治设施的各个环节和排污口认真进行检查和取样,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独龙江全流域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云南省新兴旅游发展开发区。独龙江干流分为2个水功能区,独龙江藏滇缓冲区和独龙江自然保护区,规划水平年水质目标都为Ⅱ类。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独龙江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质标准。现状调查显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时有发生,存在处理水质不达标现象;全乡所辖各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未全覆盖,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健全;对于独龙江马库断面,影响独龙江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氨氮和总磷。提出对策措施:严格环境准入,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效率;加大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环境教育及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监管系统由现地信息采集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前者由闸控现地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水量水质监测系统、水雨情监测系统和便携式水质仪组成;后者由一体化平台软件、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应用服务系统软件、移动服务软件等组成.尾水导流工程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建设,能提升尾水导流项目运行维护能力,满足徐州市水务局系统维护便捷、测量精度一致、信息共享的需求,满足江苏省南水北调尾水导流水质监管系统网络的需求,适应后期尾水导流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太湖大型水生植物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湖泊资源的利用,太湖大型水生植物的爆发性生长已经成为提高太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严重阻碍。大型水生植物死亡后可能会导致水质异常,进而给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依据对太湖主要湖区大型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分布范围、季节更替的研究,表述了大型水生植物监管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了太湖大型水生植物暴发应急防控与长效监管体系,为政府部门实施系统性监管提供支撑,并在全国湖泊大型水生植物监管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工业园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水污染超标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工业园区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监管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监管存在的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污水排放标准体系不完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处理能力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政策框架,建议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标准体系、形成园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长效机制等,为提高工业园区污水排放全面稳定达标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要求和部署,宿迁市创新环境监管执法方式,在全市重点企业推广使用有动力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状况监管系统,被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列为运用"试点工作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系统通过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用电工况实时监控,实现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全流程监控,倒逼企业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对自身污染控制,提升环境质量,为环保部门环境监管工作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