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上海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考核评分方法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上海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一套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考核评分方法,为空气质量预报结果的考核和预报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定量依据,并在上海得到实际应用。该方法基于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重点对未来24 h的分段预报(当日夜间20:00至次日6:00、次日上午6:00—12:00、次日下午12:00—20:00)结果进行考核,区分优级时段和非优级时段,侧重对污染日的评估并突出首要污染物的评分权重,并增加级别变化趋势的描述评分和污染加分项。  相似文献   

2.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1年6月5日开始,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已相继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日报和预报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80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其中90个地级城市还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并通过地方电视台、电台、报纸或因特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发布。  相似文献   

3.
典型高原山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聪  王健  向峰  邱飞 《中国环境监测》2017,33(5):95-100
空气质量预报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为公众提供空气质量预报信息、评估城市空气质量,为污染控制战略、动态环境管理以及决策制定提供支持。研究对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现状进行了回顾,以云南省为例提出了高原山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针对系统建设现状,提出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北部地区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项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形势较为严峻,近几年频发的重污染过程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开展西北部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十分必要。研究选取西北部主要城市展开讨论、分析,并初步总结了主要城市2013—2015年的空气质量分布特征、预报影响因素、预报要点等,为环境监测系统预报工作人员在未来预报业务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法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实际案例,从实时监测、污染源、大气条件以及数值预报模拟4个方面阐述了对比分析法在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帮助预报员比较类似污染源排放条件下的大气条件变化或者类似大气条件下的污染源变化,以便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时间同比、空间比较和大气条件对比的分析方法,能够判断在类似污染源排放和相似大气条件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重污染发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污染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水平传输影响等;采用污染源变化对比分析法,能够获得在类似大气条件下,污染源排放的减少或剧增对主要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程度;通过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对比分析,能够获得在类似的污染源排放条件下,大气环流形势的稳定程度和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对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对比分析法是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持续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供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员开展辖区空气质量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资料调研,对中国、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便考查中外AQI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国内外AQI的指标项目及取值时间、分级方案等主要依据各自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制定,并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而不断更新。②在指标项目方面,各国AQI指数逐渐增加PM2.5指标且更加注重气体污染物急性效应的评价;中国AQI指数在API指数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扩充,在指标数量方面是世界上最多的。在分级方案方面,中国分级浓度限值主要参考美国和中国香港而制定,且大部分指标的分级浓度限值均与国际衔接,但中国SO2-1 h平均和PM2.5-24 h平均两个指标在AQI<200时的低浓度区间的评价结果偏宽松。③与国外相比,中国AQI实时报中颗粒物和臭氧的滑动平均时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建议中国开展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价相关研究,改进AQI实时报的统计方法,并尽快开展AQI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贵阳市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贵阳市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基于不同季节,调整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个数和隐藏层节点数,建立不同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进行参数检验,最终选取预报效果最好的模型带入实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夏季的预报效果最好,采用的模型TS评分为81.6%,平均绝对误差为9.1,正确率为97.4%,用该模型检验预报效果,实况和预报的相关系数为0.71,平均误差为9;而冬季的预报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季节,采用的模型TS评分为65.7%,平均绝对误差为19.5,正确率为72.9%,用该模型检验预报效果,实况和预报的相关系数为0.79,平均误差为19。而且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效果同隐藏层个数与隐藏层节点数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分析了预报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SO2、NOx预报误差相对较小,TSP预报误差相对较大,误差主要由局地污染源的不确定和特殊天气情况造成,具此提出了提高预报准确性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徐鸣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2):86-89,115
通过对环境空气质量浓度预测预报及其误差从环境监测及气象预报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总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对提高预报的准确性等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数值预报是各地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业务预报的主流预报方法之一。模式预报产品、基础输入资料、外部技术支持、主客观预报偏差和预报命中概率等诸多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数值模式预报效果,研究探讨了上述因素对数值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及其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以期降低预报偏差,改善业务预报整体效果,为各地提高业务预报质量提供方法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空气质量预测在国内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传统的空气质量预测系统通常运用数值化学传输模型,利用物理方程来计算污染物的扩散、沉降和化学反应。而化学传输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详细的污染源排放信息和气象模型的输出结果。基于统计模型的OPAQ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可预测各污染物的日均值或日最大值。并对北京空气质量预报的结果进行了评价,OPAQ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对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较高,能够利用较低的计算资源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与数值预报相比,OPAQ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不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作为输入,可弥补数值预报的不足,并成为数值预报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做好G20峰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建立G20峰会空气质量保障机制,形成专项工作小组,按照空气质量保障组织框架运行,为精准保障提供空气质量预报、污染态势特征及评估、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污染溯源等管控技术支撑。2016年9月,G20峰会期间杭州市空气质量总体优良,8月24日至9月7日G20峰会前后杭州市PM_(2.5)、PM_(10)、SO_2、NO_2、CO、O_3等污染物浓度同比2015年分别下降40%、40%、37%、56%、22%、7%,在该机制的推动下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山市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系统。对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预报效果评估表明:系统可以较好地反映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但仍存在系统性偏差。通过对排放源清单的调整优化及对模式干沉降模块的改进使模式系统的偏差显著减小。总结并建立中山市污染天气案例库,发现在典型污染天气形势下,除O3-8 h外,其他污染物均值均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未来将从2个方面提高中山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包括逐步实现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及时更新和提高极端气象条件下O3污染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滨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为污染精准管控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学参考,以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青岛市9个国控空气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对2013—2019年青岛市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青岛市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青岛市空气质量超标,超标指标为颗粒物;青岛市2014年空气质量最差,2018年空气质量最好;2013—2019年,青岛市O3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余5项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青岛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是PM2.5,其次是O3;青岛市空气质量冬季差于其他季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等人为活动使空气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苏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多模式预报结果,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对江苏省13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预报偏差特征,发展了多模式集合预报算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数值模式,集合预报算法显著改善了PM2.5和O3预报的准确率,其对江苏省PM2.5和O3空气质量分指数等级的预报准确率超过了80%。就江苏省整体而言,PM2.5集合预报的准确率相比最优单一数值模式提升了6%。O3浓度较低时,集合预报能有效改善各模式存在的高估现象。但受限于目前的校正策略,出现高浓度O3污染时,集合预报对预报效果的提升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6.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已应用于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并在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通过对颗粒物实时报反映不及时、臭氧评价结果有矛盾、臭氧8 h浓度计算时段不明确、部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划分不合理、城市空气质量缺少总体评价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经验,简述近年来中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评估技术的进展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结合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和未来我国\"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进的需求,提出在监测网络、监测...  相似文献   

18.
2016年秋季新乡市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新乡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平台,采用相关系数(r)、标准化平均偏差(NMB)等统计指标,系统评估2016年秋季新乡市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和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的预报效果,对比分析2套模式不同预报时效和不同水平分辨率的空气质量等级预报准确率。结果显示:2套模式均较好地表征了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2套模式的等级预报准确率高于60%,其中CMAQ对中度及重度的预报等级准确率达到70%。对比模式24、48、72 h 3种预报时效效果,24 h预报时效的统计数据最优,说明24 h预报时效模拟结果可作为业务预报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