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周围 《环境教育》2007,(11):21-22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一个物种的灭亡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多米诺效应,就像电影《蝴蝶效应》一样,谁都无法断定某个生物种群的灭绝,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人类必须要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生物物种资源。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为此,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16个成员单位共同编制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扭转生物物种资源管理面临的被动局面,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5,(4):52-52
地球是我们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其他的生物都消失了,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人类还能够生存在地球上吗?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请你不要随意捕杀野生生物。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综合资源,经自然长期演化而来,它不仅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提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国土资源开发以及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规划中。  相似文献   

4.
李绍凯 《环境教育》2006,(11):30-3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5.
战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破坏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且也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战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介绍了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对环境要素的直接影响分为对水体、对生物、对大气、对土壤的影响;间接影响可分为常规武器、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生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海南省建设生态省的社会意义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核心是指海南省如何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人类居住水平、食物水平、工作条件、业余活动场所等)和精神生活条件等及其与保护恢复环境资源协调起来,人类得以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不为一时的或局部的发展而牺牲我们未来生存和发展,或牺牲全局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资源,也不为单纯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发展。而是要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以保持和利用海南环境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前提,把环境保护、资源合…  相似文献   

7.
曾宗永 《绿叶》2011,(9):95-100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健康的基础,它保障人类的食物安全,并为人类提供药物资源和医疗研究资源。生物多样性在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中起着双重的作用,一方面,生物多样性可能是一个大的潜在新病原体源,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又表明,生物多样性能够抑制已有疾病传播或新疾病的出现。鉴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极端重要性,在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综合到一起,就是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层面上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它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环境创造孕育了人类,人类又变革开发了环境,人类是组成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必然参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和信息流。当前,人口、食物、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陷人类于困境之中。人类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文化,它具有沟通现在与未来的双向性。本文分别阐述上述困境的形势,并指出缓解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加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文化教育。创立生态文化的目的在于协调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活动引起的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加剧和环境的变化,使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惊人。生物多样性锐减将对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绿色视野》2009,(7):27-31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身生存的基础正在受到严重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2l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综合到一起,就是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层面上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它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物种的产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物种形成和灭绝的历史进程相当长,形成灭绝的速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相等,因此物种之间也长期维持着一种近乎平衡的自然状态,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直接影响下,生物多样性的格局或多或少被改变和破坏。特别是近百余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物因受到人类活  相似文献   

13.
一、野生生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存,根本在于地球上存在着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形成某一地区生态平衡关系。某一地区物种的减少和  相似文献   

14.
刘芳 《绿叶》2012,(6):36
策划人语: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环境保护"这一术语被广泛采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思想、理念、方略和措施得以深度发展。不过,回顾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会发现,环境问题并非始于现代,而是始于人类出现之初。既定的自然环境决定着存在于其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人类和人类活动概莫能外,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受惠于其所身处的自然地理和生态资源。与此同时,人类文明也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王文选 《环境教育》2006,(11):68-70
自人猿相揖别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便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口急增、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害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现象的凸显,学术界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6.
杜晓 《环境教育》2006,(4):33-33
有一次,老师让我用”地球”二字造句,我说:”地球是人类的妈妈。”不错,地球是人类的妈妈,她原本有着美丽的容貌,也有着漂亮的外衣,是一个美丽而有活力的母亲。因为地球上有丰富的资源,所以地球上能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幼小的生灵,才能使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下来,繁衍后代。然而,就在这几十年的光阴里,地球妈妈突然病了,一片片树林倒了下去:一个个工厂发出呛人  相似文献   

17.
方遒 《绿色视野》2008,(7):55-55
造物主真够仁慈、善良而且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他老人家为了人类的生存,慷慨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考虑到人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繁衍,他对这些资源又做了  相似文献   

18.
湖泊是地球上最生动和最美丽的景观,被誉为"地球上的眼睛"、"河流上的明珠".自然和人工湖泊占据了地球表面所有液体淡水的9 0%以上,是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水体,也是世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重要宝库.湖泊是动态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家园,保留着地球上大量独特的生物.它是内陆水系统极富变化的水体,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情感、精神、智慧和灵感.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大事。水则是所有生命产生和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没有水便没有生命。人类活动更是时刻不能离开水,人对水的依赖仅次于对空气的依赖。所以,水是人类最宝贵的物质财富之一。地下水体污染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能使地下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向坏的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使水质变坏,会给饮用该水体  相似文献   

20.
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源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盲目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威胁,人类也逐渐认识到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于是1987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