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修订工作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状况。新标准明确监管对象为危险化学品,并通过设立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的方式拓展了监管范围。我国采用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着重关注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物质的固有危险性作为评判依据,更符合我国危险化学品现状。利用蒸气云爆炸及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两类事故模型对GB18218-2009中临界量的易燃气体可能的致害范围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认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在物质固有危险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事故发生频率、次要危险性、化学反应活性及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内在原因,运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的控制变量划分为两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详细分析这两个方面可能发生突变的原因,通过分析结果建立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尖点突变模型。通过实例应用研究表明,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从稳定区过渡到潜在突变区域,并越过分歧点集时,系统就有可能发生突变,进而发生事故。该尖点突变模型能够用来阐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的突变机理,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本质预测和控制提供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产系统的状态与危险源结构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描述了生产系统存在的三种状态 ;即安全状态、危险状态和事故状态 ,把危险源分为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构成生产系统重大事故的危险结构 ,认为人们可通过对系统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达到使系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重大工业事故隐患辨识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导致事故发生的两类危险源理论出发,结合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工业事故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进行重大工业事故隐患辨识和评价的本质就是对危险控制措施和控制能力的评价,即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到位,能否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该方法通过对工业单元固有的事故易发性和所采取措施的控制能力二者之间是否满足必要的受控关系,作为重大危险源是否构成重大工业事故隐患的判断依据。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该法,可以客观反映危险源的危险控制情况,便于危险源所在单位及时加强技术干预,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提出了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进行风险评价,并通过实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进行研究,可以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和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供电企业生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以作业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事故逆推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供电企业危险检查表,共计19类118项;并建立了适用于一线员工使用的危险检查表与工作危害分析(JHA)危险场景描述相结合的危险辨识方法;该方法在太原供电分公司6大专业146个作业项目及1084个工作场景进行应用,实用结果表明:通过员工层控制可达到危险消除或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与模糊性,采用安全混沌学理论开展风险评价有利于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基于混沌模型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以“人-物-车-环”为要素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混沌模型。结合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辨识结果,利用突变级数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进行多层次分析与计算,确定系统的总突变隶属函数值以及系统安全等级,并进行了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安全混沌学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好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基于安全混沌学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安全混沌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液化石油气储罐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法与事故树评价法2种方法的有效结合,提出一个新的风险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初步判断液化石油储罐的固有危险度;再利用事故树评价法,对储罐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根据最小割集/径集确定控制方向;最后对事故危害后果的现实危险性进行预测并且予以量化,通过分析判断危险等级和控制等级的匹配与否来获得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使重大危险源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广州钢铁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经营的钢铁综合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把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强化危险源点辨识与控制管理,共识别确认203个危险源点,其中公司级2个,分厂级77个,工段级95个,班组级29个,有重点地进行了控制管理,使近几年的工伤事故连年下降。我们开展危险源点辨识与控制,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源点 组织有生产实践经验,明了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性能的专业人员参加,对系统内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进行定性、定量…  相似文献   

10.
刘亚沁 《安全》2012,33(4):38-40
1 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概念 1.1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就是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辨识危险,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和分析,寻求最佳的危险源控制与处理对策,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是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分析海上交通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识别导致海上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分别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人、船、环境、管理等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运用N-K模型构建了海上交通安全风险耦合度量模型,结合中国海事局、德国联邦海事事故调查局、英国船舶事故调查局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等海事调查机构公布的710起海上交通事故,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计算出不同风险耦合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值。结果表明:风险耦合因素越多,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越高;人的因素是引发海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状况变化特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日本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为例 ,通过对其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特征、内在原因的深入分析 ,探讨了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系统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变化特性。笔者认为 ,准确把握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发展过程中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变化特性对改善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对油港运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确定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构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通过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分析,找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过程中优先级较高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表层风险因素多为设备因素,中层风险因素集中于港内自身和港外环境因素,深层风险因素主要为人为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AimsThe cor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risk perception in use of private and public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An additional aim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erception of transport risks with risk perception of non-transport factors and also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worry, perceived control of transportation modes, as well as trust in authorities’ risk handling, safety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s transport safety.SampleThe results are based on a mailed self-comple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arried out among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Norwegian public aged from 18 to 65 years (n = 1864). Data collection was carried out during October–December 2008.ResultsPerceived control related to private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knowledge about safety and trust in authoritie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respondents who often used private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compared to those who most often used public modes. It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verity of consequences due to which transport modes that the respondents used most frequently.ConclusionIt may be that conclusions of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the role of consequence judgement for precautionary action and demand for risk reduction are misleading when generalised to decisions about transport mode use.  相似文献   

15.
刘家祥  陈全 《安全》2019,40(5):11-14
为提升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以R化工厂的甲醇成品罐区为例,运用系统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对其设备、工艺过程、切罐、倒罐操作程序、生产作业活动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形成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基于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开发各种风险管控工具。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对企业实行动态化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管道运输是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为了研究油气管道本质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薄弱环节,通过分析美国和加拿大油气管道的事故原因,识别了3种影响因素和7个薄弱环节;通过统计管道工程各阶段的事故和影响因素的数量,分析了每个阶段存在的本质安全问题。结果表明:施工阶段的事故和影响因素的数量远多于其他阶段;施工和制管阶段的影响因素种类多,事故原因分散,本质安全提升难度较大;设计和运营阶段的影响因素种类少,事故原因相对集中,本质安全提升难度相对不大;各阶段都存在技术和管理的不足。根据油气管道本质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管道本质安全5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冯凌杰  陈晓勇  马栋梁 《安全》2019,40(6):19-23
为更好的预防与控制城中村火灾风险,本文将事故树、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通过FTA建立AHP模型,从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安全管理水平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中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分析评价城中村火灾风险安全等级,最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有利于城中村火灾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为提高城中村火灾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危险化学品装卸环节与运输环节安全事故频发,涉及监管部门较多,及危险化学品流转过程中多物态、跨地域、跨时空的特征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运输介质不符、疲劳驾驶、超载、企业超资质营业、装卸操作不规范等是影响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环节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另外,装卸、运输环节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为更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职责,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和理念,设计并研究集危险化学品装卸与运输一体化的安全风险预警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在山东淄博上线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提高了该市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过程本质安全水平,增强了政府危险化学品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雅克拉气田单井具有高温、高压、高CO2腐蚀等特点,安全生产风险大。为将天然气生产控制在安全状态,预防安全环保伤害事故发生,必须对各种风险加以控制。分析了影响雅克拉气田安全生产的主要风险,提出消减风险的安全控制保障系统三级控制模式,论述了系统结构及各子系统技术原理,阐述了系统消减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对系统的新颖功能、特性、优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危险品道路安全运输路径优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危险品道路运输量逐年增加,对人类安全健康的危害的风险正在扩大和加深,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极为严重。笔者从人-机-环境角度分析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基于对运输网、运输风险源、后果影响区域3个层次辨识,分析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提出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选择的一般方法;并给出危险品道路运输线风险源的可接受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探讨了危险品运输约束最优化选线模型。路径优化选择可减少运输沿线影响人员风险和事故概率,优化影响人员风险与运输效率冲突问题,为政府监管部门与危险品运输企业提供了安全管理的基本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