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油废水中含有各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一般采用机械、生物和物理化学方法去除,但耗资较大。以Омский炼油厂为例,废水需流经沉砂池、隔油池、沉降池、叶轮浮选池、瀑气池、二沉池、蓄水池,再进入城市水处理场进行深度净化。俄国给排水、水工设施与工程水文地质科学研究所的И.Н.Мясников等人将水处理剂应用于含油废水净化,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连续进水条件下(20d),废水流量3400m3/h,隔油池出水水质为:COD100~900mg/L,BOD580~600mg/L,油40~500mg/L,酚1~7m…  相似文献   

2.
两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甲胺磷生产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湘梅  高明华 《化工环保》1994,14(4):225-229
介绍了两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甲胺磷生产废水的试验情况。胺化废水脱氨后与甲基氯化物废话水按比例混合并稀释后,进行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当进水COD300mg/L、有机磷800mg/L左右时,出水COD<200mg/L,有机磷<25mg/L。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石河口发电厂1000t/h直流炉柠檬酸酸洗废水和该厂生活污水用活性污泥法进行联合处理。在室温下,控制污泥沉降比30% ̄35%,pH7.0 ̄7.5溶解氧4.0 ̄4.5mg/L。  相似文献   

4.
絮凝-树脂吸附法处理高色度邻硝基苯胺废水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刘俊峰 《化工环保》2000,20(2):20-23
采用絮凝-树脂吸附法处理高色度邻硝基苯胺废水,比较了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硫酸铝作絮凝剂,以生石灰作助凝剂,加入少量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处理,然后用CHA-101树脂进行吸附处理,处理后废水色度由≥16000倍降至40倍以下,COD由≥5000mg/L降至≤80mg/L,PH6~7。  相似文献   

5.
味精厂废液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岳俊 《化工环保》1996,16(3):183-184
味精厂废液的综合治理1前言味精厂排出的谷氨酸味精废液;其pH为3-3.2、COD高达8万mg/L、BOD高于2.7万mg/L,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味精生产废液的治理还处于小试、中试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化。武汉化工学院于90...  相似文献   

6.
硫酸生产中废水治理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细斌 《化工环保》1995,15(5):307-312
采用NaClO氧化共沉淀脱砷工艺处理硫酸废水,在NaClO投加量1200mg/L、铁砷比3.0、氧化终点pH3.5、聚丙烯酰胺投加量15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中砷含量降至1.06mg/L,再经第二级中和沉淀后可达国家排放标准。此工艺能使砷富集于沉渣中,达到可回收的水平,此外还可大大减少含砷废渣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重力分离-NMC(中和、混凝、吹脱)工艺处理对二氯苯生产废水,对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试验,选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静置分层时间50-60min,中和至PH7,PAM投加量50-75mg/L,空气流量10l/min,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60min。废水经处理后,苯和氯苯浓度可分别降至1.00mg/L和1.10mg/L且可回收90%以上的苯和氯苯。  相似文献   

8.
重力分离-NMC工艺处理对二氯苯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力分离-NMC(中和、混凝、吹脱)工艺处理对二氯苯生产废水,对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试验,选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静置分层时间50—60min,中和至pH7,PAM投加量50—75mg/L,空气流量10L/min,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60min。废水经处理后,苯和氯苯浓度可分别降至1.00mg/和1.10mg/L,且可回收90%以上的苯和氯苯。  相似文献   

9.
赖氨酸生产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庄镇民 《化工环保》1994,14(1):6-11
采用调节废水pH的方法,使废水中高浓度的蛋白质胶体沉淀下来,沉淀物可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与沉淀分离后的废水再经厌氧生化、好氧接触氧化及气浮处理后,出水COD<200mg/L、BOD<20mg/L、SS<70mg/L、色度<100倍,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缩合—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程里  马骁懿 《化工环保》1994,14(5):290-295
采用缩合-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缩合过程的最佳PH为5.0-6.0,甲醛的最佳投加量视废水中苯胺含量而定;电解过程中,NaCl的最佳投加量为3%(wt),控制电解液PH为5.0-7.0、电解时间120-140min、槽电压3V、电流密度0.9A/dm^2。在上述条件下,苯胺含量为1000-10000mg/L的废水经缩合-电解法处理后,COD<250mg/L,苯胺<0.1mg/L。  相似文献   

11.
高翔 《化工环保》1997,17(5):302-302
研究了乙醛对白鲢幼鱼的毒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醛对白鲢幼鱼48h的半致死浓度为146.18mg/L,安全逍度为14.62mg/L。该结果为制定废水中乙醛的排放标准及水环境中乙醛的污染评价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缩合-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缩合-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缩合过程的最佳pH为5.0—6.0,甲醛的最佳投加量视废水中苯胺含量而定;电解过程中,NaCl的最佳投加量为3%(wt),控制电解液pH为5.0—7.0、电解时间120—140min、槽电压3V、电流密度0.9A/dm ̄2。在上述条件下,苯胺含量为1000—10000mg/L的废水经缩合-电解法处理后,COD<250mg/L,苯胺<0.1mg/L。  相似文献   

13.
废铁屑—H2O2法处理炼油厂含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伟  孙金蓉 《化工环保》1997,17(6):342-345
用废铁屑作催化剂,H2O2作氧化剂,对炼厂汽提后含硫废水进行了除酚试验研究,考察了初始PH、H2O2投加量、废铁屑投加量对酚去除率的影响。对含酚量为331.5mg/L的废水,将其初始PH调至7.2,30%H2O2的投加量为7.5mL/L,废铁屑的投加量为3-8g/L,经2h反应后,酚的脱除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14.
制胶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胶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浮预处理,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然后通过生物接触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处理,出水COD为92mg/L,挥发酚0.050mg/L,甲醛未检出,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臭。为制胶废水的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处理十三吗啉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光  肖月竹 《化工环保》1995,15(3):131-135
介绍用活性炭纤维处理十三吗啉农药废水的工艺过程。研究了活性碳纤维对该种有机废水的吸附规律及脱附再生方法,并探索了其使用寿命。实验表明,用活性炭纤维处理十三吗啉农药废水,CODcr由2462mg/L可降至150mg/L以下,净化率达94%。  相似文献   

16.
喷射溶气回流浮选工艺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喷射溶气回流浮选工艺处理含油废水,替代原来的全加压溶气浮选工艺,提高了浮选过程的处理效果,增强了系统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浮选出水油含量由原来的〈40mg/L降至〈20mg/L,COD由原来的〈150mg/L降至〈110mg/L。  相似文献   

17.
甲醛对青霉素废水厌氧处理抑制作用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静  张琳 《化工环保》1994,14(2):85-88
甲醛对青霉素废水的厌氧处理会产生抑制作用,使厌氧发酵过程不能正常维持。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甲醛浓度在0-180mg/L内时,厌氧发酵相对稳定,不产生抑制作用,当甲醛浓度≥200mg/L时,厌氧发酵出现异常,抑制作用明显。适宜的进水COD为7500mg/L左右,达到10000mg/L时,废水处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还原-中和絮凝-生化-粉煤灰吸附法处理分散染料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在废水初沉后COD为2800-3200mg/L、色度为2000倍的情况下,处理出水COD<200mg/L,色度低于20倍。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还原对废水脱色有明显的效果;废水中的分散染料可生化性好,对生化过程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粉煤灰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废水中COD的吸附能力可达到20mg/g。  相似文献   

19.
泥法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腈纶废水和炼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昭文 《化工环保》1998,18(1):41-47
采用泥法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腈纶废水和炼油废水,出水中COD〈100mg/L,NH3-N〈15mg/L。但进水中油〉20mg/L,NH3-N〉700mg/L或SCN^-〉70mg/L时,将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介绍了1年来的运行情况,探讨了系统受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炼油废水生物脱氮中间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炼油废水中氮氮的生物降解用两种工艺进行了中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工艺条件下,O/O工艺处理后出水中NH3-N〈25mg/L,COD〈40mg/L,油〈5mg/L;A/O工艺处理后出水中NH3-N〈20mg/L,COD〈50mg/L,油〈5mg/L,NO^3-N〈1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