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北京市不同尺度大气颗粒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在2000年2个典型季节分别采集不同尺度的颗粒物样品,分析其中2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利用这些数据较详细地研究了北京市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分为地壳元素、污染元素和双重元素三大类.利用不同污染元素在各种尺度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确定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具有复合型污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四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采集280多个来自中国4城市粗细颗粒物样品,用X一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其中的42种元素报道了空气颗粒物中元素的组成特征,并对元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可分成地壳元素及燃煤或燃油污染元素两大类污染点颗粒物中污染元素的浓度比对照点的要高,而且,这些污染元素在细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比在粗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要高出许多倍但城市内污染元素的富集团子在污染点与对照点之间的差别不如同一种元素在两城市间的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中元素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用同步辐射X荧光光谱分析了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0.028 7~2.40 μm)中元素粒径分布、质量中值粒径、元素相关性和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Ca、Ti主要分布于粒径>2 μm的颗粒物中,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33,富集因子在0.1~3.2之间,且与粒径无明显关联,主要来自土壤扬尘等自然来源.V、Cr、Mn、Ni、Zn、Cu、Pb、Cl、S等元素主要分布在0.1~1.0 μm颗粒物中,质量中值粒径在0.56~0.94 μm之间.V、Cr、Ni、Cu、Zn、Pb显著富集,且富集程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其中Pb在超细颗粒物(<0.1 μm)中的富集因子达2 023.7~2 244.2,远大于在细颗粒和 PM2.5中的富集程度.这些元素主要来自燃油、燃煤、冶金和机动车尾气等人为污染.Fe在>0.2 μm颗粒物中分布较均匀,质量中值粒径1.3 μm.除了局部污染源,远距离传输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铁路站场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技术对北京市铁路站场采集的颗粒物的形貌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及元素相关性对颗粒物中的各元素来源进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铁路站场所采集的主要是2μm以下的球形或椭球形富含S、Br、Zn元素的颗粒,富集因子及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铁路机车燃油排放。因此,确定颗粒物的排放源并以此进行控制,对于改善北京铁路站场周围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PIXE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上海冬季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化学特征,2001年12月~2002年1月使用TEOM1400型和2100型空气采样器,采集了市区和郊区19个有代表性采样点的PM2.5和PM10样品.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PIXE)测定颗粒物中近20种元素.结果发现,除了Ti和P等元素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平均浓度是市区高于郊区.不同采样点的PM2.5/PM10范围为0.32~0.85,平均值为0.60±0.16.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上海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元素来源可以分为地壳元素和人为污染元素2类,S、As、Pb、Ni、Mn、Se等污染元素更趋于富集在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6.
在镇江市文化商业区和工业区布设两个监测点,采集不同颗粒物粒径中汞,分析了汞元素的浓度水平,并对汞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可吸入颗粒物中汞含量高于文化商业区,颗粒态汞主要富集在小颗粒中,细颗粒物中的汞占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汞的比例为75.0%~85.7%;镇江颗粒物中汞的来源非自然源主要为人为源,且主要与燃煤电厂、石化燃烧、汽车尾气等相关。  相似文献   

7.
京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表征及来源鉴别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及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测定了160个样品中的45种元素含量,研究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元素浓度的分布规律,得知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主要富集在粒径小于2μm的细颗粒中。根据测定的元素浓度特征,可分成七个主要污染来源,即煤、土壤、石油、汽车尾气、建筑材料、海盐及冶金工业。化学元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七个污染源中,尘土和燃煤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美国安德逊五段冲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采样,用中子活化法进行分析,获得43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并求得各种元素的质量中值直径和几何标准差.对大气颗粒物的元素组成及浓度分布、元素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对43种元素进行了富集,用富集结果阐明沈阳市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特征与主要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上海市5个采样点,1986年至1987年连续12个月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11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市区各功能区之间,以及各个季节之间,元素分布特征差异;细粒子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受局部地区工业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与其它城市相比,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数倍;通过粒径-成份以及富集因子分析,探讨了这些元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化学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PM2.5,Φ<2.5μm)和粗颗粒物(PM2.5~10,2.5≤Φ≤10μm),按时间分布均匀原则选取20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分析了细、粗颗粒物中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和典型的地壳元素的体积分数、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广州市市区颗粒物元素污染相当严重,并以细颗粒物中更明显;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更易在细颗粒物中富集,并在远离市中心区更明显;市中心区和远离市中心区的粗、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均是S,Cl,Zn和Pb,显示了广州市的大气污染具有煤烟型硫氧化物污染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EPAMethod29方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采集和分析一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污泥掺烧前后的原燃料、烟气和副产物样品中各痕量元素浓度,研究污泥掺烧对燃煤电厂痕量元素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富含Zn、Cu元素,浓度分别是煤样中的18.81倍和17.64倍.污泥掺烧使掺配后入炉煤中痕量元素含量普遍升高.污泥掺烧前后整个系统、锅炉系统和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的痕量元素质量平衡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污泥掺烧对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无明显影响,随粉煤灰排放是痕量元素的主要排放去向.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的痕量元素排放量占比很小,不超过0.43%.污泥掺烧前后SCR入口烟气中痕量元素除Hg外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污泥掺烧后各痕量元素在粉煤灰和底渣中的相对富集系数未显著改变.经过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协同控制后,污泥掺烧前后烟囱总排口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分别为0~12.76,0~14.97μg/m3.污泥掺烧后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均满足美国燃煤发电机组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上海市燃煤耦合污泥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城市大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城市大气环境的多耦合性与复杂动态性,识别城市环境质量中评价主体及环境要素的不确定性;确定城市大气污染评价因子及其评价等级的界定;实现可拓论经典集合中"属于"和"不属于"集合的定性描述扩展到精准定量描述,并将可拓工程方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依据大气质量等级标准和大气质量影响因子构造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实现关联函数逻辑域由(0,1)到(-∞,+∞)的扩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特征加权,建立变权可拓论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新模型不仅可以体现大气质量整体等级水平,而且通过质量与等级的关联度可以辨识影响大气质量的主次要污染因子。以阜新市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为应用评价对象,将应用评价结果与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比较,给出新模型在大气质量评价应用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铜陵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本次工作采集了样品,并测量了样品中15种元素、5种水溶性离子的含量,初步了解了铜陵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林西气象站1953-2009年气温、风速、降水量月、季、年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近57年三个要素的年际变化和突变特征,为气象站的迁站资料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该站近57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风速明显减小,两个要素都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分析认为,这种变化特征除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关外,主要与该地城镇的发展及测站周边逐步出现较高建筑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大气PM2.5元素组成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秀镇  盛立芳  徐华  屈文军 《环境科学》2012,33(5):1438-1445
利用2007年5月~2008年5月气溶胶观测资料和逐日天气资料,分析了青岛市2.5μm气溶胶粒子(PM2.5)浓度特征、元素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青岛市PM2.5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86.6μg.m-3和120μg.m-3.PM2.5浓度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夏季最低.PM2.5浓度在荒漠和人为共同影响下的气团中最高,在海洋影响气团中最低.PM2.5和PM10的主要组成元素是S、Ca、Cl、K和Fe,主要污染元素集中在PM2.5中;PM2.5中Cl、K、Zn、Br和Pb浓度采暖季较大,夏季较小,Ca元素变化趋势则相反.V、Cr、Cu、As、Se、Sr和Zr的浓度受不同来源气团影响不显著,S、Cl、K、Ti、Mn、Fe、Zn、Br、Pb和Ca的浓度在不同来源气团下存在较大差异.降水对S、K、Pb和Fe质量浓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富集因子分析表明,所有元素在PM2.5中的富集因子普遍大于PM10,青岛市非地壳来源的元素在PM2.5中所占比例大于PM10.Ca元素富集因子夏季较大,可能受到建筑尘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推导了用滤膜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放射性(气土)子体(ThB、ThC)浓度的计算公式及其潜能公式,为放射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提供了一种方便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污染源排放清单,气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型MM5,ADMS-城市模型软件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首次提出了空气质量环境背景值的确定等提高城市空气污染预报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邓林俐  张凯山 《环境工程》2020,38(5):113-119
吸附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金属元素具有强稳定性和富集性,随着城市大气PM2.5污染加剧,对公众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的地区特征,选取中国雾霾发生频次较高区域中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2013—2017年城市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来源。经分析,地区气象条件、工业布局和污染源的差别是各城市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水平及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二次气溶胶、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在研究城市大气PM2.5金属元素来源中占据主要贡献,其他源类在各个地区贡献率有所不同。未来的工作应进一步探讨工业布局的改变对大气PM2.5及其中金属元素污染及来源的影响,以期为环保部门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尺度空气质量模型和平流扩散理论出发,通过对气象要素归类,利用空气质量与各类气象条件对应排放源强表征量的关联,建立了气象要素变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包括风(风速和风向)、云量、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等基本气象要素,能定量有效评估长期气象要素变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该方法在河南省鹤壁市的应用表明,相对2020年,2021年PM2.5浓度下降7.2μg/m3,气象要素变化和人为减排分别下降0.4和6.8μg/m3,占改善浓度的5.6%和94.4%,人努力起到主导作用;从季度来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使夏、秋、冬季PM2.5浓度均有所降低,其中冬季下降27.8μg/m3,减排措施贡献16.8μg/m3,人努力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