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 ,不稳定。根据水环境条件 ,可被氧化成硝酸盐 ,也可被还原为氨 ,硝酸盐在无氧环境中也可受微生物作用而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 ,失去血红蛋白在体内运送氧的能力 ,出现组织性缺氧症状。亚硝酸盐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某些深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有报纸、杂志介绍存放时间过长的水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 ,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亚硝硫盐(NO_2~-—N)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很不稳定,一定条件下,可以氧化成硝酸盐或被还原为氨。亚硝酸盐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病原体,且可与仲胺类(RR'NH)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RR'N—NO)物质。因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可由氨氮氧化产生,也可由硝酸盐氮还原产生,随水环境不同而异。亚硝酸盐氮在水系中不稳定,在含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可氧化为硝酸盐氮,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氨氮。目前尚未见有关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形成与归趋方面的文献报道。S水库是某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几年来由于上游水下断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导致春夏之际水库水氨氮浓度升高,有时高达2.5mg/L,亚硝酸盐氮在自来水中的浓度也相应提高,且亚硝酸盐氮浓度随水样放置时间而变化,这一点对凡能引起自来水停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4.
蔬菜的硝酸盐污染问题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宏 《陕西环境》1997,4(1):18-1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菜区尤其是城市附近的菜区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蔬菜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污染等,尤其是硝酸盐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胁已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与食品的限量标准硝酸盐本身对人体并没有毒害,但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硝酸盐在人体内经硝酸还原菌作用后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变为不能载氧的氧化血红院,引起缺氧中毒反应;亚硝酸盐与二级假作用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能诱发消化系统癌症,据有关资料介绍,浙江某市…  相似文献   

5.
FNA的抑制作用及反硝化过程的交叉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娟  王丽  彭永臻  王淑莹  高永青 《环境科学》2010,31(4):1030-103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常被认为对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有抑制作用.通过大量批式试验,对不同浓度亚硝酸盐在不同pH条件下对硝酸盐还原的抑制作用及2种电子受体之间的交叉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还原与游离亚硝酸(FNA)有显著的相关关系,FNA而非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的真正抑制剂.FNA浓度为0.01~0.025mg·L-1时硝酸盐还原能力受抑制程度为60%,当FNA浓度0.2mg·L-1时,硝酸盐还原反应被完全抑制.此外,污泥亚硝酸盐还原能力也受FNA抑制,当FNA浓度由0.01mg·L-1增至0.2mg·L-1,亚硝酸盐还原能力下降80%.研究还发现,亚硝酸盐还原受硝酸盐抑制影响很小,不同浓度抑制剂下还原能力恢复达90%以上.相反,硝酸盐还原能力仅恢复3.04%~72.54%,且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抑制剂投加量,而受抑制时间和抑制剂投加方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的亚硝态氮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亚硝态氮积累问题,试验分析在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两个体系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以及磷源对二者的影响,从而探究硝酸盐生物修复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源不足的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对碳源的竞争能力强于亚硝酸盐还原菌,此时将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碳源充足时,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以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还原速率的1.7倍。磷浓度也是影响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磷源后,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16倍;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23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提供氧分子以外的其它电子受体时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采用批式试验方法研究了活性污泥在供给硝酸盐、亚硝酸盐、EDTA铁盐或硝酸盐+EDTA铁盐条件下对苯的降解效果,探讨了这些电子受体对缺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苯的影响以及这些电子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①在供给硝酸盐时,苯的生物降解作用、硝酸盐还原和亚硝酸盐暂时累积现象同时出现;②当供给亚硝酸盐时,苯的生物降解作用不明显;③在供给EDTA铁盐为电子受体时,苯的生物降解作用明显,亚铁盐浓度逐渐升高;④当同时供给硝酸盐和EDTA铁盐时,苯的生物降解作用明显.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亚硝酸盐和亚铁盐累积现象.这表明,同时供给硝酸盐和EDTA铁盐时,伴随苯的降解首先硝酸盐和铁盐还原产生亚硝酸盐和亚铁盐,随后亚硝酸盐将亚铁盐氧化为铁盐.氧化产生的铁盐又继续作为苯降解的电子受体来降解苯;铁离子和亚铁离子之间构成的氧化还原循环,从而促进了苯的缺氧降解和硝酸盐还原.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的硝酸盐污染导致了对健康的危害,因为硝酸盐在胃肠系统里可以还原成为亚硝酸盐离子。硝酸盐可以导致肠原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发生,这是一种对婴儿尤易感染的致命疾病。另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一种潜力,能形成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虽然还没有被确认为能使人致癌,但它是动物的潜在致癌物已成定论。因此美国环境保护署和欧共体分别确定了NO_3—N的最高含量为10mg/1和11.3mg/1。  相似文献   

9.
镉柱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硝酸盐的含量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硝酸盐的测定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硝酸盐本身的特征,如最常用的酚二磺酸法以及马钱子碱比色法、紫外法、气相色谱法及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测定;第二类是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或氨后,测定生成的亚硝酸盐量或氨量。测定涉及还原剂的选择,氧化还原体系的变化、还原效率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目前,在这后一类中,主  相似文献   

10.
为削减微污染水库中氮污染负荷,从西安市李家河和黑河水库沉积物中驯化筛分出在低C/N条件下能够高效脱氮的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混合菌群,并将其命名为Z13.利用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亚铁与乙酸作为共同电子供体的反硝化基础培养基,研究了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混合菌群Z13对氮素、亚铁和有机物等的代谢特征.考察了不同温度、初始pH值、C/N、Fe2+浓度对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混合菌群Z13脱氮性能及亚铁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N条件下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混合菌群Z13在78h时硝酸盐氮去除率为99.85%,总氮去除率为89.91%.Fe2+的总去除率为99.86%,其中生物氧化率为82.70%,无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累积.单因素实验表明,在温度30℃,pH 6.5,C/N 1.821,Fe2+浓度30mg/L时,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混合菌群Z13对亚铁氧化和氮素的去除效果最好.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混合菌群Z13在微污染水体生物脱氮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镉柱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方法探讨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翟美华《海洋监测规范》中,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为镉柱法。该法是将待测水样中的硝酸盐氮通过镉柱定量地还原为亚硝酸盐氮,然后按重氮-偶氮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的总量,扣除原有的亚硝酸盐氮,即得硝酸盐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不但为人们增加了食物品种,而且为人体提供了大量的纤维素、维生素,保证了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但是,有时吃了不新鲜的、腐烂的或加工不当的蔬菜,也会使人生病,典型表现为口唇、指、趾,甚至全身皮肤出现青紫,严重者还会有神志不清、昏厥、四肢发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情况,挽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这就是常见的亚硝酸盐中毒,也叫肠原性青紫症。发生这种中毒,主要是由于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后,把能够携带氧气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所造成的。蔬菜中的亚硝酸盐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知道,蔬  相似文献   

13.
氢自养反硝化系统中亚硝酸盐的累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彩霞  顾平 《环境科学》2008,29(10):2830-2834
建立了序批式反应器氢自养反硝化系统中亚硝酸盐累积的数学模型,定义了反硝化系数α来描述亚硝酸盐的累积状况,研究了序批式反应器内加入亚硝酸盐前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速率以及亚硝酸盐累积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第l阶段中硝酸盐的还原速率为6.52 mg/(L·h),亚硝酸盐的还原速率为4.40 mg/(L·h),亚硝酸盐累积明显,加入亚硝酸盐后亚硝酸盐的还原速率上升到4.89 mg/(L·h);第2阶段中硝酸盐的还原速率下降到3.94 me,/(L·h),此时几乎无亚硝酸盐累积.亚硝酸盐的加入,改变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还原速率,从而最终影响了亚硝酸盐的累积浓度.亚硝酸盐的累积过程与根据模型计算得出的理论值吻合较好;反硝化系数α能够准确反映亚硝酸盐的累积状况:α1时,亚硝酸盐累积浓度很低,<0.30 mg/L.  相似文献   

14.
ANAMMOX菌利用零价铁转化氨和硝酸盐实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周健  黄勇  袁怡  刘忻  李祥  沈杰  杨朋兵 《环境科学》2015,36(12):4546-4552
研究在自养条件下,零价铁促使厌氧氨氧化菌同步转化硝酸盐和氨氮的性能.添加零价铁,温度35℃±0.5℃,进水p H7~8,进水氨氮、硝态氮分别为50~100 mg·L~(-1)、50~100 mg·L~(~(-1))条件下,添加ANAMMOX菌后硝酸盐的还原加快8.2倍,并且出现硝酸盐和氨的同步转化,其转化速率最高达17.2 mg·(L·h)~(-1).改变反应时间及进水n(NH+4):n(NO-3),两者摩尔转化比于1.2~3.5范围内波动,该反应并非基元反应.实验证明,氨与硝酸盐同步转化途径为零价铁作用首先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生成的亚硝酸盐再与氨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对硝酸盐的测定已报导过约12种以上的方法,但基本上还是以分光光度法为主。而分光光度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常用的还原剂有二苯胺、二苯基联苯胺、番木鳖碱、硫酸肼和Zn、Cd镉汞齐、Cd—Cu、Zn—Cd等。 在我国《海洋污染调查规范》中选用了Zn—Cd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但该法操作比较繁琐,且还原率较低,很难准确地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含量。 我们参照K·格拉斯霍夫(Grasshoff)关于用Cd—Cu还原的方法测定了海水中的硝酸盐。在装有镀铜镉屑的还原柱内,硝酸盐被定量地还原成亚硝酸盐,反应式为: NO3-+Me(固)+2H+→NO2-+Me2++H2O 生成的亚硝酸盐与磺胺重氮化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然后以分光  相似文献   

16.
本报告提出了一种快速、灵敏且精确的流动注射方法,用以测定天然水中的硝酸盐。在镀铜镉柱中,硝酸盐首先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3—氨基—1.5萘二磺酸反应,生成偶氮酸。此酸在碱性介质中,生成荧光性盐。注射速度约为30ml/小时,2×10~(-5)μ硝酸盐注射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检出限(S/N=3)为1×10~(-3)μ硝酸盐。  相似文献   

17.
环境样品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催化光度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mol/L高氯酸溶液中,氯酸钠可将有机染料劳氏紫的兰色溶液缓慢氧化使其褪色.痕量的亚硝酸盐存在下此反应被大大加速。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该法测定NO线性范围可达3×10-9~5×10-6mol/L,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大量的硝酸根存在不于抗测定.结合样品处理技术,可同时测定环境样品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总量及分量.实际分析样品的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以喹啉或吲哚为单一碳源时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喹啉或吲哚为单一碳源和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NO2--N)的积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喹啉为碳源时,在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反硝化过程中均出现明显的NO2--N积累;而且其最高积累率随着C/N比增大而降低,当C/N比为2.5时,NO2--N最高积累率达93.97%,当C/N比为12.8时NO2--N最高积累率为42.31%.而以吲哚为碳源时,在不同C/N比条件下反硝化过程中NO2--N积累程度都很低,最高积累率只有4.71%.以喹啉为单一碳源时,亚硝酸盐的还原速率小于硝酸盐的还原速率;而以吲哚为单一碳源时,亚硝酸盐的还原速率大于硝酸盐的还原速率;上述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还原速率的不同导致了以喹啉或吲哚分别为碳源时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不同.基于碳源完全降解和完全反硝化的考虑,以喹啉或吲哚为单一碳源时的最佳碳氮比均为6.8.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污泥中氨氧化的潜在电子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祥  林兴  王凡  袁砚  黄勇  袁怡  毕贞  刘忻  杨朋兵 《环境科学》2017,38(7):2941-2946
通过接种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污泥,投加潜在电子受体(亚硝酸盐、Fe~(3+)和硫酸盐)研究了厌氧条件下氨氮氧化的潜在电子受体.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是厌氧氨氧化最适合的电子受体,能够与氨氮在短暂的时间内完全反应;在亚硝酸盐缺乏的情况下,厌氧氨氧化污泥中微生物利用自身细胞有机物将产物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参与氨氮转化;Fe~(3+)与硫酸盐在氨氮氧化后期出现转化,但是直接还是间接参与还需进一步研究.厌氧氨氧化污泥对氨氮产生过量氧化之前必须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微生物活性激活,并且好氧氨氧化菌和亚硝化菌出现增长,推测微生物产生了H_2O_2.该现象并不可长久持续.虽然其氧化速率较慢,但是过量氧化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厌氧氨氧化污泥中肯定存在氨氮过量氧化的现象.厌氧氨氧化污泥对电子的利用顺序是亚硝酸盐、硝酸盐、Fe~(3+)和硫酸盐.  相似文献   

20.
污水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SBR反应器,以甲醇为碳源,研究了污水反硝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积累现象.在试验温度为14℃,初始pH值为7.33,污泥浓度为1 000 mg·L<'-1>条件下,反硝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亚硝酸盐浓度随着硝酸盐的不断还原而逐渐增加,2.5 h时,硝酸盐基本消耗完毕,亚硝酸盐浓度达到最大值22.35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