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在概述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典型发生方式基础上,从模型化、径流研究、水体富营养化、非点源毒性污染物、新技术应用、调控与管理等角度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的五个方向:建立集成化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软件;加强非点源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重视高速公路和城市路面的非点源污染;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和治理流域非点源污染;以及在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制定排污交易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综述了非点源污染的定义、特征、污染现状以及危害,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技术方法方面的进展,指出利用与RS、GIS的紧密结合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对非点源污染过程进行模拟是进行非点源污染研究必然的发展趋势,并简单介绍了两个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和SWAT模型,最后讨论了利用模型模拟非点源污染过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河北省永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在RS和GIS的基础上,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河北省永定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来源分析、负荷计算、分布模拟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在时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丰水年及丰水期,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平原区、耕地(尤其是坡耕地)、经济作物种植区、化肥农药强施用区、农村人口集聚区。因此,优化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改善农业耕作方式、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养殖污水和加强农村固废管理等措施是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般性问题     
X501 XllZ(X)3(X) 124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胡雪涛…(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2,23(3)一124一128环图X一5 随着工业污染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污染类型之一,如何科学地认识并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因而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描述非点源的基础工具—非点源模型so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就非点源模型的主要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主要的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非点源模型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图1表1参4D…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和模型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采用GIS技术和USLE,SCS-CN,污染物流失经验模型及AnnAGNPS机理模型相结合,对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南方中等尺度流域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结果表明:利用GIS和经验模型回答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来源与贡献,标识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等污染物的关键源区,发挥了经验模型所需模型参数少、研究尺度较大、效率较高的优点,通过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实现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识别了NPS的关键源区.借助AnnAGNPS机理模型,在模型得以校验的前提下,模拟了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方案.以模型和GIS的定量结果为依据,对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进行了区划,共划分了水土流失控制区、生猪养殖+水土流失控制区、化肥施用+生猪养殖控制区、水土流失+化肥施用控制区及化肥施用+水土流失控制区5类控制单元.   相似文献   

6.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农业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分类比较几个常用模型,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讨论了非点源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地区开展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控制和减少非点源污染的具体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个是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实施有三方面建议:一是加强非点源的调查和监测.二是加强非点源污染控制管理政策的理论研究.三是政策实施前要对其进行经济、技术、制度上的可行性论证评估.  相似文献   

8.
污染分布的非参数估计/杨筱苗(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一2(X)l,29〔6)一7(X)一702环图N一19X322(X) 2(X)ll3北京市宫厅水库水质预报系统/胡治飞(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2(X)1,21(3)一275一278环图X一58X322(X犯(X) 1 16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研究的概况与展望/李贵宝…(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2以)1 .20(3)一190一191环图X一巧X322(X刀(X) 114污染线性模型的相合估计/尹…  相似文献   

9.
XS 9800178国内外农业福污染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张格丽…(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1997,16(3)一114一117环信X一15 文章对近5年国内外农业福污染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该研究领域的文献发表概况、作者情况以及文献的主题内容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列出了农业福污染研究文献的主要作者和主要刊物,阐述了近5年国内外农业锅污染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表4参2XS 9800179盐渍化改造区的发展演替及其氮肥利用率与环境间题研究/刘红(中国农大资环学院生态环境系)//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点源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范围广,污染不易控制,因此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呈起步晚、速度快、范围广的发展特点,近十年来相关论文发表已达到一定数量,但是现有研究多是针对非点源污染体系中某些方面进行探究,缺少从全国尺度和长时间序列角度对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本文从全球主要文献库中检索了1988—2018年我国非点源污染的相关文章,挑选出1354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年发文数量、研究区所属省份、研究区所属流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分别进行统计展示.对我国近三十年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其机理,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深度不足,研究地区有较大差异,研究方法存在复杂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未来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仍会以农业和农村非点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城市非点源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非点源污染物的防治与利用将成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在国家实施的长江大保护战略及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中,非点源污染也是关键研究问题;全球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也将是未来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近三十年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规律进行了总结,探究发展变化原因,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污染源控制以及污染管理提供科学建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潮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关键因子识别及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GIS技术、ArcSWAT模型与分析技术相结合,以农耕养殖程度较高的北京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近20年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异情况进行模拟,识别影响非点源污染流失的关键因子,进行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年均负荷量分别为563.3,28.7t/a,氮磷负荷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丰水年以地势较高且农业耕作活动频繁区域为主,平水年和枯水年表现为靠近河道的农业用地与畜禽养殖区为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11种不同因素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程度表明,施肥量是影响氮磷输出的最主要的因子,坡长、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坡度是影响氮磷输出的次重要因子;针对潮河流域长期传统耕作以及化肥过量施用的现状,土壤有机磷的含量也会对总磷的输出产生一定的影响.潮河流域可划分为3个污染控制区,第1类:污染控制区(以近河道耕种区为主,面积186.74km2),第2类:污染治理区(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区为主,面积23.09km2),第3类:生态修复区(高坡度强降雨区为主,面积1365.25km2).该研究结果可有效提升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效率,为水源地流域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智文  杨幸 《环境》2006,(Z1):129-129
随着我国点源污染逐渐受到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本文介绍了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模型化研究,分析介绍了非点源污染控制的BMPs原则,对我国非点源的研究和控制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拟试验修正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对研究区域和苏州河进行网格和河网概化;以CODCr为控制因子,根据各断面的水环境目标,计算其水环境容量,以确定其削减量.结果表明,为达到苏州河2010年总量控制目标,各种非点源污染均须不同程度地削减,以村镇用地和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削减为主,村镇和鱼塘的单位网格削减量较高.最后提出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对策,寻求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总量控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X52200701648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分类控制对策/郭青海…(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7(11).-2170~2175环图X-5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是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湖泊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农村居民地、城市居民地、商业用地和滩地等用地类型是城市湖泊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流域中的17个汇水单元可聚为3类,分别以农村居民用地,…  相似文献   

15.
XS X823.03 200(X) 1419氟里昂替代品降解产物三氟乙酸的环境影响/张剑波(北京大学技术物理学系)…//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9,7(5)一132~136、环图x一4 氟里昂替代品在大气中的降解反应将产生大量的三佩乙酸,其在大气中可与OH自由基反应生成三佩甲烷和二氧化碳,主要的去除机制是沉降和雨除,并在地面水中累积;本文还对其在地表水中的积累预测和背景值监测做了描述。参11非点源(NPS)污染控制与管理研究的现状、困境与挑战/何萍…(中国环科院生态所)//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1999,18(5)一234一237环图X一1…  相似文献   

16.
涪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及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丁晓雯  沈珍瑶 《环境科学》2012,33(11):4025-4032
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涪江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主要污染源进行了辨识,以期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表明,2010年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为9.11×104t,全区平均负荷强度为3.10 t.km-2;农业非点源总氮负荷总量最主要分布在旱地、绵阳市和缓坡区,农业非点源总氮负荷强度的高负荷区为旱地、德阳市和缓坡区;农业用地的化肥流失是污染的首要污染源,贡献率为62.12%,其中旱地的化肥流失是最主要来源,贡献率为50.49%.可见,改进粗放的农业耕作方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合理处理养殖废水、集中收集农村生活污水等是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邓欧平  孙嗣旸  吕军 《环境科学》2013,34(4):1284-1290
本研究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农业流域——长乐江流域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构建模型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将流域内各种非点源污染过程的概化设置和相应管理操作与模型进行有效耦合,利用近3年的流域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建立了该流域氮污染过程的ArcSWAT模型,模拟估算了流域不同非点源氮的入河量,并着重分析和识别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性污染源.结果表明,长乐江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氮肥施用、大气沉降和土壤氮库,对河流总氮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35%、32%和25%.不同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性污染源具有明显差异.从时间分布来看,土壤氮库和大气沉降所产生的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时期在雨季,而氮肥污染则主要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从土地利用分布来看,园地和人居地非点源氮素的控制性污染源分别是氮肥施用和生活排污;而水田和旱地的三大污染源(氮肥施用、大气沉降和土壤氮库)入河量相差不大,需要同时控制.因此,治理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问题,应分时、分区、分类制定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特有的分散性及时空异质性等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较为困难。最佳管理措施(BMPs,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是实现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国内外相关经验表明,合理的BMPs配置能够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而对BMPs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则是实现BMPs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通过对目前国外及中国的成本—效益研究案例剖析基础上,分析了BMPs成本—效益研究的现状、意义以及局限性。结果表明:(1)目前BMPs配置的成本—效益研究多以"典型"区域或小尺度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未考虑不同研究区之间的差异;(2)仅关注某种措施的生态效益,或者BMPs实施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如:成本—收益、成本效益曲线),未考虑BMPs实施的外部成本;(3)对BMPs成本-效益评估的不确定性表征不足。基于上述评述,对中国今后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BMPs配置研究中成本—效益分析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点源污染是水环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模型对非点源污染进行研究是该项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广泛性、时空异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用常规方法分析、评价、控制和管理有较大难度.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以及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者的结合已在该项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基于插件式GIS技术、RS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是非点源模型发展应用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据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和排放强度分析,划分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管理分区,并研究设计分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案例区,系统开展了流域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排放特征识别与总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四湖流域水环境COD、总氮、总磷、氨氮负荷主要来自于农业非点源污染,4类非点源污染物分别占到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7.6%、 82.2%、 84.7%和50.9%.对四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和畜禽养殖业发达的洪湖、监利、潜江、沙洋地区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贡献源区.根据污染物在流域空间上的排放特征和源强评价结果,将四湖流域划分为3个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即长湖上游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四湖干渠农村非点源污染综合控制区和洪湖水产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针对不同管理分区分别提出了污染控制措施.基于水质改善和水体纳污能力综合考虑,设计了针对3个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的总量控制方案,分阶段实现监测断面全指标达标和满足水体纳污能力要求.主要污染物中,COD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COD削减量的43%和42%;氨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氨氮总削减量的66%;总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总氮削减量的42%和31%;总磷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流域总磷削减量的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