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春天要注意防"风".先了解一下风对人体的影响.气流即是风.一般认为在气温>18℃时.室内微小气流(0.1~0.2米/秒)对穿衣服者的体温调节不起作用,气流从0.5米/秒起开始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和主观感觉.低气温时,气流能加强热的传导和对流,促使身体热量散失增快.当气温在36℃以上,气流使人体皮肤温度上升,并使汗液大量丧失,致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气流还能影响人的神经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2.
春天要注意防"风"。先了解一下风对人体的影响。气流即是风。一般认为在气温〉18℃时,室内微小气流(0.1~0.2米/秒)对穿衣服者的体温调节不起作用,气流从0.5米/秒起开始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和主观感觉。低气温时,气流能加强热的传导和对流,促使身体热量散失增快。当气温在36℃以上,气流使人体皮肤温度上升,并使汗液大量丧失,致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气流还能影响人的神经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3.
电动机在工作状态下,线圈和铁芯都要发热,温度逐渐升高。热量通过电动机的外壳和冷却风扇的作用散到周围空气中。电动机发出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相平衡,电动机的温度便趋于稳定。在正常情况下,电动机的容许温升在55℃以下。如果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使发热量大于散热量,两方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矿井作业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是矿井环境的气候条件。这种条件,主要产生于各种热源放出的热辐射。它可使周围物体温度增高,并直接或间接以辐射、对流、散热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当人体因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人体散发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相等时,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人体温度正常,自我感觉舒适。若气温超过37℃,人体就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烦闷,严重的可引起中毒。针对矿井的特殊环境,《矿山安全条例》对温度作出了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当采取降温或其他防护措施。” 矿井产生高温裔汇的主…  相似文献   

5.
安全帽作为一种个人头部防护用品,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工人在生产作业中遭受坠落物体和自坠落时对人体头部的伤害,它广泛地适用于建筑、冶金、矿山、化工、电力、交通等行为.实践证明,选购佩戴性能优良的安全帽,能够真正起到对人体头部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话中暑     
中暑是一种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是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无论冬天或夏天,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6.5-37℃之间。这是由于人体本身有着调节体温的中枢,使人体产生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保持平衡。人吃的食物在体内产生的热和肌肉活动产生的热叫做“体热”。体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放散出来。一种是当空气温度比人体皮肤温度低的时候,皮肤把热传给身体附近的空气,由空气把热带走,这叫做“对流”。一种是身体将热直接放射到周围的物体上,这叫做“辐射”。另一种是出汗,当大气温度超过33℃时,对流和辐射散热几乎停止,人体主要靠出汗散  相似文献   

7.
火灾中混合温场下隧道管片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洋  马云东  崔铁军 《火灾科学》2013,22(4):201-206
对于以盾构方式修建的地铁,其隧道管片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在实际的火灾中,管片所在的温场往往是热对流及热辐射两种形式的混合温场。不同位置管片受热不均匀,整周管片内部将产生非均匀的热力荷载,与地应力荷载共同作用使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更为复杂。从热量的角度进行温场融合,分别计算每个单元在两种温场下的温度及热量,将每个单元的两种热量分别相加求得每个单元的总热量,根据总热量再反算单元温度,从而确定这个混合温场。使用FLAC3D在模拟过程中随温度升高实时调整材料参数,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当温度较低(〈500℃)时混合温场中以热辐射为主的均匀温场势力较强,当温度升高(〉500℃)后以热对流为主的非均匀温场势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面对高温,人究竟能忍多久?资料显示,人体的热感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以水汽压表示)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人如果在45℃的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气象部门规定,我国高温灾害性天气的标准为:长城以南,最高气温≥38℃,或最高气温达35℃同时绝对湿度≥34百帕;长城以北,最高气温≥36℃,或者最高气温达33℃同时绝对湿度≥32百帕。人体的耐热本领虽很强,但也是有限度的。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高温天气尤其是超过…  相似文献   

9.
温度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工作环境的最佳温度是18℃~21℃,此时工伤事故发生率最低,超过或低于这个温度时,事故发生率明显升高.比如,高于24℃时,事故发生率要高出23%,低于13℃时则要高出32%~35%,差别可谓大矣.这是因为人处于18℃~21℃感觉不冷不热,很舒服,愿意展示自己的本领,劳动产生的热量也容易及时散发,累了也不感到疲劳.而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人的体温得不到正常调节,热量失衡,就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不是心烦意躁就是陷入情绪低谷,精神难以集中,极易导致操作失误和麻痹大意,事故隐患就有了可乘之机.因此掌握了温度变化与安全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人为改善温度,为生产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房间里,人们吸入新鲜的空气而呼出二氧化碳,同时人体还散发热量、湿气.而室内的燃气用具(例如煤气灶、液化气灶、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泵等)工作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散发的热量远比一个人的大得多,因此工作中的燃气用具污染室内空气,又使室温和空气温度升高,破坏了人的舒适感.尤其是当燃气用具发生不完全燃烧时,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危及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1.
1.重症中暑的临床表现重症中暑者的症状是而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或皮肤干燥无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甚至出现突然晕倒或痉挛,体温高达40℃以上。重症中暑根据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又称中暑性高热,多发生于处于高气温、强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发病较急。其原因是由于人体产生的热量和获得的热量超过散发的热量,致使体内不断蓄热,体温不断上升,体温调节功能衰竭。患者高烧,很快昏迷不醒、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肛温达41℃以上,甚至高达43℃。此病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无汗伴有皮肤干热发红。热射病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热痉挛是工人在高温、强热辐射或太阳  相似文献   

12.
温控相变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于某种需要,人们必须在超出人体所能耐受的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工作,如在炼钢车间炼钢,在高寒地区勘探、采油和野外值勤。为了完成预定任务,也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恶劣环境的伤害,就必须对人体进行相应的隔热防护,即在外界温度过高时阻止热量传入,外界温度过低时阻止体热散失,从而使人体体表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护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防护材料的绝热程度。常见于人体隔热防护的材料是棉絮或纤维绒,提高其绝热性的方法主要是增大厚度和减少密度(增加空气含量),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其重大缺陷:厚度的增加会使穿着者活动的自由度减小,不利于其顺利完成作业;材料中所能捕获的空气体积也是有限制的,材料的自重、穿着时外界给予它的压力都是制约其空气含量的因素。因此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来取得材料绝热能力的突破。温控相变材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来的,近年来倍受关注并已开始应于高低温环境中的人体防护。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综合分析了煤矸石堆积自燃过程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煤矸石自燃过程中,PAHs的生成与散失同时存在。较低的温度(60℃)对多环芳烃的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00℃之后,PAHs全部散失或者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含量几乎为0。单个PAH的含量变化与总含量基本一致,仅是某一个PAH在不同温度下在总含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自燃过程中高环的PAHs可能生成低环的PAHs使其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氧气是一种极强的助燃剂,尤其是当氧气压力较高(≥1.6MPa)时,其助燃更为激烈。而且在此条件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也会降低,如:在氧气压力达到2.94MPa时,铁的着火点下降近100℃。所以输送中压和高压纯氧时管道系统必须十分安全可靠。国内外曾多次发生氧气管线的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所以近年来对氧气管线的设计、施工、运行作了许多规定。在输氧管线上设置阻火设施是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的重要措施之一。最简单的阻火设施就是在氧气主管道上配置阻火管。1 阻火管的材质 制作阻火管的理想材质是铜或铜合金。铜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在尚未发生燃烧前,在氧气管道中的某些可燃物(如施工中未消除的杂物:焊条头、焊渣、毛刺或被氧气流冲刷剥落的铁屑、铁锈等。)因摩擦、碰撞而发热升温,当与铜质阻火管接触时,部分热量被导走而降温,避免发生燃烧。而当管道发生燃烧并烧至阻火管时,释放的热量除辐射、对流散失部分外,一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至铜管时被迅速导走,另一部分热量则由于铜的熔融而被带走。  相似文献   

15.
安全帽作为一种个人头部防护用品,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工人在生产作业中遭受坠落物体和自坠落时对人体头部的伤害,它广泛地适用于建筑、冶金、矿山、林业、化工、电力、交通等行业。实践证明只有选购佩戴一顶性能优良的安全帽,才能真正起到对人体头部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全帽作为一种个人头部防护用品,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工人在生产作业中遭受坠落物体和自坠落时对人体头部的伤害,它广泛地适用于建筑、冶金、矿山、化工、电力、交通等行业。实践证明,选购佩戴性能优良的安全帽,能够真正起到对人体头部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加拿大皇家学会等著名权威机构 ,在最近召开的移动电话与大众健康研讨会上 ,对移动电话安全性再次达成了共识 :所有近期的评估和监测均未发现移动电话的无线电波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据介绍 ,移动电话在使用中会发射低功率无线电波 ,尽管电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产生热量 ,当热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但使用移动电话所产生的热量会被人体的正常热量调节系统消除。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 ,遵守国家非电离性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的移动…  相似文献   

18.
<正>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乍暖还寒,但千万别急着脱下厚衣服,气温早晚变化温差大,也因为如此大量病菌趁此侵入人体,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低的婴儿更容易引起疾病。1.戴帽子头作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当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相似文献   

19.
防暑降温,在印染行业的夏季生产中,是一项重要工作。从上海印染行业看,绝大部分是解放前遗留下的老厂,各种通风排气装置不够齐备,在夏季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就更显重要。为了帮助职工增加一些防暑降温知识,大家共同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我们从工业卫生方面,谈谈印染行业的防暑降温,供同志们参考。 一、增强人体散热的途径 人体在日常消化大量食物的过程中,放出的能量就是热量。热量的一部分用以保持人体一定的体温,从而进行各种正常的劳动,而多余的热量,必须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这种热量的散发称人体散热.散热多了,人就有冷的感觉;散热少了,人就…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专家研究表明,当工作环境处在最佳工作温度18—21摄氏度时,工伤死亡发生率最低,除此范围,无论过热、过冷,工伤事故都会上升。气温超过24摄氏度时,平均发生工伤数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23%;在13摄氏度以下时,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32—35%。 为何气温变化与工伤事故频率有关呢?人在活动中都会产生热量,从事体力劳动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当环境温度在18—21摄氏度,这种热量能适当地往外散发,人就会感到较舒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人体散热渐趋困难。当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时,人体状况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