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技术要点与指标体系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以便捷、高效满足城市现代化客运需求,适应各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截至2007年1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0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而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上确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PEA)的地位,是规划层次上实施的战略环评(SEA)。  相似文献   

2.
铁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十年来铁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五点结论:(1)评价结论应逐步定量化而且应做出综合评价;(2)评价应与污染工程治理相结合;(3)为解决铁路环评滞后问题,应建立铁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支持系统(EIA.DSS);(4)应体现清洁生产工艺全过程控制的要求;(5)应考虑公众参与和危险运输品的风险等风险评价内容和社会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3.
开展环评回顾评价提高环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未开展环评回顾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环评回顾评价规范化、制度化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战略环境评价实践》相当于一本如何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实践指南,它将清晰易懂的战略环境评价(SEA)方法和思路呈献给环评实践者。这也是结合欧盟2001/42/EC号指令(《SEA指令》)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战略环境评价议定书而编写的第一本出版物。本书对战略环境评价普及国家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战略环境评价的目标、原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上海市某废弃矿坑水样的主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在钠吸附比法(SAR)、钠含量法(Na%)、残余碳酸钠法(RSC)和灌溉系数法(Ka)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极限条件法确定水体的灌溉适宜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样阳离子以Ca2+或Na+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山南侧矿坑水体的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偏高,主要受蒸发浓缩控制,而山北侧矿坑水体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山南侧矿坑水样的Na%和RSC不符合适宜灌溉的限值要求,评价结果为不宜直接灌溉,而山北侧矿坑水样的所有评价指标均符合适宜灌溉的限值要求,评价结果为非常适宜。  相似文献   

6.
环评报告是建设项目开展环保验收工作的重要依据。环保验收工作中必须对照环评报告的内容及要求进行调查和监测。由于环评报告中工程内容、环保措施、评价因子等内容不够完善,使得工程建设中措施无法完全落实,造成环保验收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环保验收监测中遇到的实例进行分析,为更好的开展环评及验收监测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讯     
江苏省首次对高速公路网规划做“环评”2006年3月26日,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在宁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近10位专家,对江苏省首次高速公路网规划“环评”提出了各自的意见。2005年,在江苏省现有高速公路网规划已逐步实施并将于2010年基本形成的前提下,交通厅组织开展了江苏省第二轮高速公路网规划。此次规划至2020年,最终形成"五纵九横四联"的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路线总里程达5 080 km。为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根据省政府关于强化规划“环评”的要求,交通厅决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院对该规…  相似文献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的目的、意义、项目类型的确定及评价时机的选择,重点明确了回顾性评价的程序和内容,以及如何提高回顾性环评针对性的方法,并得出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是对环评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监督建设单位落实环评中规定及环保主管部门批复的环保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期一周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第二十九期(新疆片区)持证上岗培训班于1997年9月4日在乌鲁木齐市结束。本次上岗培训班由国家环保局委托自治区环保局主办,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安惠民同志代表国家环保局在培训班开幕式上讲了话。来自全疆14个甲乙级评价证持证单位的145名环评人员及松辽地区环境监测站的一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为办好此次培训班,国家环保局特聘请了北京大学等单位的5名著名专家学者,给全体学员作了各有关专业环评技术的最新进展及环评工作中应该重视和注意问题的专题讲座。国家环保局监管司李新民先生还从环境管理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分析了环境评价工作完善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评价专业技术水平,改革环评科研管理体制,加强环评科研力量,强化技术经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以优质,高效,低价为特点服务于社会,使环评研究工作逐步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秦成  刘浩  刘念 《中国环境监测》2019,35(2):136-141
为建立和量化适于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的评价方法体系,提出了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一致性、可行性和适宜性评价问题,并建立了选址可行性和适宜性评价2套指标体系。以自动站选址与手工断面位置不一致为前提,利用累乘指数判断选址可行性,在可行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一步分析选址的适宜性。应用案例显示,罗汉大桥断面水质自动站选址于手工断面下游150 m处是可行的,并且此选址高度适宜,在具有水质代表性的同时兼顾成本和运维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胜利电厂污染源和污染治理措施回顾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回顾评价采用现场调查,与一期环评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污染源、污染治理措施的调查分析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工业园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归纳、统一了2002—2021年学者提出的8类99个指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面临的困难。以X工业园为研究案例,结合理论分析,确定其制约因素是水资源数量和环境空气质量,并将制约因素纳入指标集。针对干旱区和大型工业园两个特点,建立了新疆大型工业园总体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并对其中4项需要严格要求的特色指标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4—2021年福州新区的地表温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乡镇单元尺度分析热环境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究植被和土地利用对热环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21年福州新区地表温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新区热岛比例指数(URI)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在此期间热岛效应状况总体有所缓解;植被覆盖率(FVC)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可将福州新区的“热点”划分为FVC、NDVI均较低的乡镇和FVC较高、NDVI较低的乡镇两类;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及周边环境亦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26日,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在宁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近10位专家,对江苏省首次高速公路网规划“环评”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是蝴蝶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为探究森林转变为茶园与菜园后蝴蝶多样性的变化特点,于2019年4—10月采用样线法在江苏宝华山逐月调查了上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蝴蝶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共监测到蝴蝶5科47属62种;森林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茶园和菜园,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茶园最高;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二次熵指数(RaoQ)都是森林显著高于其他2种土地利用类型,但菜园的Fric显著高于茶园;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和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3种土地利用类型间无显著差异。蝴蝶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与植被类型及其时空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对蝶类群落多样性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述武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1):48-49,56
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餐饮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科学管理,抓源头,集中发展”的观点,通过合理规划、事先环评、部门合作,实现餐饮业的有序竞争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区,从生态敏感性、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角度分析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以生态用地为约束评价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中度敏感区占比最高,为4170%,主要处于以高、中覆盖度草地、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为主的浅山区和脑山区的相交区域;高度敏感区占比1513%,集中分布于以林地为主的脑山区。9887%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处于非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内,流域内城乡建设用地类型空间布局总体上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布局合理;水域、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的改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不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李沫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62-166,F0004
运用GIS、R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2006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对乌鲁木齐市5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2个方面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其变化原因和内在规律,为研究区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对景观的规划与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周边的平塘县、罗甸县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3S”技术手段,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土地利用程度系统、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土地利用可持续系统4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ITOPSIS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较低,且存在时空变化差异。2000年、2005年、2013年平均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分别为27.45%、29.84%、17.76%,呈先增大后减小波动变化趋势;2000、2005年平塘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均高于罗甸县,2013年略低于罗甸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