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创建“绿色社区”是一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是两个文明在社区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以创建绿色社区为载体、构筑创建的移动平台,让“绿色”渗入到更多的社会细胞,倡导绿色文明、推动社区环保工作日趋完善,美化我们的市容市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有93个社区,27个社区达到了贵阳市市级生态文明绿色社区创建要求。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社区特色仍不突出,建设内容的针对性不明显。通过对贵阳市生态文明绿色社区创建机遇、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针对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绿化系统建设、垃圾处理、排污系统及创建实施保障建设进行探索研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为实现污染减排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层单元,学校、社区、家庭的环境建设在推进国家环保中心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教育部、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通过在广大中小学校、社区、家庭中倡导环境友好的理念并开展具体实践,有力促进了环保事业在社会基础层面的开展,成为总局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全国妇联有关文件的要求,2007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评选、抽查的基础上,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组织召开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2007全国绿色创建表彰大会,系统总结了2005年来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继续树立了一批绿色创建工作先进典型,有力发挥了广大学校、社区、家庭参与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绿色系列创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有机结合,使绿色系列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在社会上更加具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绿色社区是指自主建立并长期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创建绿色社区,是城镇居民群众在环境保护新形势下的共同期望和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同时,也是生态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绿色社区创建推动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社区"是践行"两型社会"的基础;"绿色社区"创建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平台。但"绿色社区"创建中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朝阳社区是铜陵市成立的第一个社区,老社区总人口8170人,社区内有三个园林式花园广场,绿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2002年11月,朝阳社区在建立社区党总支的基础上又尝试性地在安徽省率先成立了首家社区党委。社区建设围绕“服务、文明、安居、文体、民心”五大工程,以实施创建绿色社区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区环境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的综合阵地,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始终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倡导绿色消费与创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苏州市8个受国家表彰的绿色社区做样本,开展社区碳汇林调查,得出基础数据,论述中国社区碳中和的现状及预期值,提出在社区范围内,通过碳汇林建设达到碳中和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北辰区天辰社区是一个企业化社区,主要由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组成。由于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始终把保护环境、造福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将“不懈的天辰追求——保护环境”贯穿于企业发展理念之中,从而使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具有机构健全、领导重视、资金充足等先天优势,为创建绿色社区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9,(12):76-76
甘肃省命名第三批省级绿色社区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绿色社区"创建这一载体,加快"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步伐。经各市、州环保局、民政局推荐及省"绿色社区"领导小组审定。近日,省环保厅、省民政厅联合对14家创建"绿色社区"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成为第三批受到表彰的省级绿色社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昆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将绿色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提升了城乡品位,传播了环境文化,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昆明市已创建了市级绿色学校381所,市级绿色社区156个,市级环境教育基地23个,绿色酒店51个,绿色商场39个。其中,国家级绿色学校5所、绿色社区3个,省级绿色学校131所、绿色社区58个、环境教育基地8个。  相似文献   

12.
张金兰 《青海环境》2006,16(3):134-135,142
文章就“绿色社区”涵义和青海省创建“绿色社区”的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绿色社区”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中,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风雨亭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他们通过“两个有机结合”:政府与企业、居民有机结合:社区与辖内企业、旧城区物业管理部门和业主三者之间有机结合这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多方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使风雨亭“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好的成效。2006年风雨亭社区被评为广州市“绿色社区”。同年7月,该社区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这是广州市首个获得该项荣誉的社区。现在他们正在朝着省级、国家级?绿色社区”的目标迅跑。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12,(10):46-47
在谢小诚的积极组织下,宁波市累计创建成:全国绿色学校6所,全国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色学校143所,省级绿色社区62个,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13个,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谢小诚长期以来负责宁波市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为宁波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由于工作出色,2001年6月被宁波市政府评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先进个人,2008年5月被宁波市政府评为生态市建设先进个人。谢小诚1986年7月一1987年7月在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化验室工作,1987年7月一1997年8月,在宁波市环保局办公室工作,1997年8月至今,一直在宁波市环保宣教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5.
张丽  刘建雄 《环境教育》2008,(12):28-30
一、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概况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全省2000多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万人进社区,由省厅污控处牵头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社区污染现状、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废水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省环保宣教中心在13个省辖市选择了14个社区试点,开展“一十百千”社区环保宣教工程,  相似文献   

16.
韩宁会  唐棣  老歌 《环境教育》2009,(12):50-51
伴随着"绿色社区"创建在马鞍山市蓬勃开展,一个又一个"绿色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眼前。如今,该市已有30个社区获得"马鞍山市绿色社区"命名表彰,已占全市106个社区总数的30%。马鞍山市环保局在推进创建过程中,对创建指标不搞一刀切,实行新旧小区硬件标准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刘蓉 《环境教育》2009,(10):76-76
近年来,民乐县环保局始终把创建绿色文明单位活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民乐、和谐民乐的重要抓手,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创建绿色文明单位,成效显著。以乡镇、机关、社区、村庄、企业、学校等为主体的创建活动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县已有20余家单位积极参与创建,有14个单位被命名市级绿色文明单位,其中环境优美乡镇3个,绿色学校8个,生态示范村2个,安静小区1个,参与创建的群众达10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8.
天山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部,辖区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2.79平方公里。自从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工作以来,辖区创建成各级绿色社区116个,占社区总数的89.92%,其中,国家先进社区1个,自治区级2个,市级51个、区县级62个;创建成各级绿色学校61个,占学校总数的45.86%,其中,受国家表彰2个、自治区级13个、市级14个、区县级32个。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其占有比例和开展创建的质量都达到了全疆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会议已从最初的简单的会议模式,逐步转变成解决社区实际环境问题、改善社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促进了社区、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环境管理能力,是环境行政管理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同时,它促进了企业改善环境行为,提高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和动力,实现了个人、单位、社会的三赢,成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要求,“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不但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素养,还带动了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逐步形成有利于环境的社会新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绿色创建活动已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进一步加强绿色创建活动,使绿色创建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绿色创建”专栏,将积极宣传绿色创建中的先进典型,推介绿色创建中的成功经验,展示全国绿色创建的成就,扩大环境教育覆盖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