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贯彻“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一些相应的和有效的防油污措施。从目前情况看,船舶油污水的处理可分为船上处理和港口处理两类。船上处理主要是用油水分离器来处理油污水,以及油船采用“装于上部”法、原油洗舱、专用压载舱,以减少油污水量等措施。船舶机舱舱底油污水基本上是采用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港口处理包括岸上的油污水处理场和水上的油污水处理船。  相似文献   

2.
船舶油污水的排放是海洋污染源之一。船舶油污水包括油轮压舱水、冼舱水、机舱舱底水等。为了防治油轮压舱水污染港口水域,从1974年起,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水运所、铁道部建厂工程局和交通部青岛港务局设计制造了几种不同结构的小型油水分离装置,在青岛黄岛油区作了现场试验,效果良好,接着又将试验结果应用于处理场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之提出 内河中小船舶的油污水应该在船上治,还是在岸上治,采用什么方法治理,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沿海一些主要港口,利用已有或新建的污水处理场处理船舶的油污压舱水、洗舱水。沿海及内河的许多大港还新建或利用旧船改造成一些油污水处理船。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油污作为公害已经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为了防止石油及石油产品对水域,海洋的污染,因此必须对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油污水的深度处理主要是采用重力、聚合、空气浮选(包括电浮)过滤吸附及生物处理等方法。船舶油污水的深度处理主要是采用重力,  相似文献   

5.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已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它对于有效地防止船舶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海洋环境,并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我国有的远洋船舶在处理油渣、污油水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公约的有关规定有效地处理和正确地在《油类记录簿》记载。以致造成船舶在国外港口被罚款或扣留的事时有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试行)》规定,禁止船舶向海洋和港口水域排放含油污水,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时追查造成海洋污染事故的责任者,执行船舶违章排放含油污水法规,需要建立起识别油污染源的有效方法。我们研究了用气相色谱法识别海上溢油,并且应用此方法、对大连港和天津新港,停泊的船舶舱底水污油分别进行现场测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气相色谱法识别油种是把样品中的正构烷烃作为分析的对象。任何小于300℃馏分的油样进入气相色谱柱内,其正构烷烃组分按其沸点先后被分离。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出来,并在记录仪上描出“指纹”图。然后根据(1)每种油“指纹”谱图轮廓;(2)每种油谱图  相似文献   

7.
劳辉 《交通环保》1995,16(6):5-10
本文比较全介绍了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包括国家立法,已加入海洋防污公、船舶防污管理、重大油污事故及处理和港口溢油应急计划情况等。叙述了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船舶防污设备和执行环保有关条例越来越严格,国际海协(IMCO)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我国制定的“防止港口和沿海水域污染暂行办法”,规定400总吨以上非油轮和150吨以上油轮必须装备油水分离器。努力防止船舶油污染水域环境,是环保部门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介绍长航船舶造成油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水(洗舱水,压舱水,舱底水)及其治理情况,并侧重对舱底水的处理方法,使用油水分离器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使用性能,提出个人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禁止船舶向沿海水域排放含油物质。但是,船舶违章排放舱底含油污水仍然不断发生,是港口水域油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及时追查违章排放者以防止港口水域污染,需要建立鉴别船舶舱底水污油的方法,以判别排污源。用荧光光谱法对污油样和可疑排污油样进行比较鉴别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连海上安全监督局(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连港务监督)是直属交通部领导的正局级单位,是代表国家对所辖海域、港口和中、外籍船舶及船员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赋予港监的各项职权。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是大连海上安全监督局一项十分重要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际国内船舶防污染法规,检查中外籍船舶防污染设备以及相关的证书,发放船舶加(装)油通知,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审批  相似文献   

11.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为符合“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该公约1978年议定书”的规定,设计装于船舶上用来处理机舱污水和燃料油舱的压舱水(以下称“舱底污水”)的分离器和过滤器以及两者结合的装置(以下称“油水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12.
X55 9602254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和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劳辉(交通部安全监督局)//交通环保/交通部水运环保科技信息网一1995,(6)一5~10环信X一95 介绍了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包括船舶防污立法情况;中国加入有关国际海洋防污公约情况;中国现有的立法和加入的国际海洋防污公约对船舶防污作出的明确规定;船舶重大油污事故及处理情况;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监督管理情况,港口溢油应急计划情况。叙述了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包括海运溢油应急反应立法问题,协调和监督管理间题,有关部门职责问题,清除油污组织、油污灾害基金和…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三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负责船舶排污的监督和调查处理,以及港区水域的监视,并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改革,加强船舶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庄晨 《环境》2001,(9):20-21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中的规定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8条第2款的规定,在我国,载运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油污责任险已成为强制责任保险之一种,载油船舶责任人必须就将来可能会发生的油污事故投保责任险。虽然油污责任保险也应归属于海上财产保险之一种,因此法律对财产保险合同的一般原则和规定也应适用于责任保险,然而责任保险与传统的“填补损害”型的财产险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的财产险中只存在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双方法律  相似文献   

15.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油水乳状液的粒度分布是乳状液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是油水分离装置的流程设计和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近十年来,国内研制了数种油水分离装置,装备于船舶和工厂、码头、油库等陆用部门,但对油水乳状液的性质,尤其是粒度分布还缺乏研究和了解。国外有人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发表过一些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本文综合了这些资料,介绍各人对形成油珠机理的探讨,试验室中模拟船舶舱底油污水粒度分布的水样制备方针及测定方法,油份浓度、油粘度、洗涤剂等因素对粒度分布的影响,各种泵浦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形成的油珠粒度分布状况,以及船舶、油库等几种典型油污水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序号论 文 题 目单 位作 者1试谈湛江港调查和处理船舶油污事故的几点体会湛江港监防污组2国内外船用油份浓度计技术综述交通部水运所郑胡德3浮沉式围油栏的研制交通部水运所郑康生4船舶污染及其控制南京航政分局赵培基5关于渔轮机舱油污水分离器的研制上海海洋渔业公司黄建和 付其民6F—2型油位自动控制器简介大连海洋渔业公司7油污水处理装置用的电动拄塞泵六机部704所严子炎 卓诚裕8镀硬铬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上海立新船厂罗裕耀9油轮洗轮技术处理与油水处理上海海运局黄岛轮二0重庆段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长航重庆分局陈亚军 梁广家及二…  相似文献   

17.
论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12月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 ,对原法的内容作出了重大修改。呈现出对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分工更加明确、更加强调对海洋的生态保护、管理措施更具可操作性、与国际条约更加衔接等特点。并确立了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海洋环境标准制度、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工艺和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设备的淘汰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和监视信息管理制度、船舶油污保险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一些新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大连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担负着十七大类货物及旅客的运输任务,全港共有职工2.6万多名,分布在30多个基层单位,港区共有生产泊位62个,年吞吐量逐年增长,199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909万吨,是我国第三大港。 二十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通过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使环境保护工作在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轨道上不断健康发展。我港于1974年在寺儿沟港务公司建成我国沿海第一座油污水处理场;1975年11月率先开展锚地的外轮和中远船舶的垃圾接收业务同时开展对国内外油轮压舱水及船舶机舱污水的化验业务;1980年3月开展了对国内外油轮铺设围油栏业务;1987年7月建成沿海港口中第一例采用生物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场;1993年在大窑湾建成我国港口第一个生活污水近岸深水排放工程。使大连港基本控制住了新污染源,逐步治理了港区海域和大气的污染,改善和保护了港区的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港口的  相似文献   

19.
船舶油污水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永生 《交通环保》1997,18(1):17-20,24
在分析船舶油污水的水量,水质及其特点,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状,推荐了同污水处理工程的典型工艺流程,对国内目前现在的大型船舶油污水处理场和处理船两种方案的评价表明,大型船舶油污水处理装置一般不宜建在船上。  相似文献   

20.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于今年十月在大连举行了“海面溢油鉴别技术讲习班”。 石油一直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随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防止海洋石油污染,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工作。据报道,每年约有五百至六百万吨油品流入海洋,其中约三分之一是船舶排放造成的。由于船舶的路线、停靠使航道、港口,常常发生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