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玮 《环境》2011,(8):32-35
当长江水域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其中一张牌的人类,也绝不会幸免!长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它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维护,对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这条大河生存的鱼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正> Ir和其他地壳中亏损的亲铁元素,当海相微体古生物灭绝时,在同一地层层位上形成了异常高的富集,据古生物灭绝所确定的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限大约为距今65到67百万年。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在世界范围内的海相和陆相沉积物中均已发现。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种异常是由于一个成份可能相当于碳质球粒陨石、直径为10公里的球外物体冲击地球而引起的。白垩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冲击假说指出:在其他发生大量灭绝事件的地层中也可发现球外物体冲击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概括了过去发生的灭绝事件幕,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灭绝生物和残存生物的特点,生命形式得以保存下来的避难所的类型以及全球系统如何恢复到事件前的生物量、多样性和复杂性水平等。尖锐地指出了,如果不采取激烈措施改变目前人口增长和环境利用的趋势,我们必将面临一场全面的灾难性的生态恶化,最后导致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4.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永凎 《环境》2008,(12)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日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183;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虽然小行星撞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然而,恐龙事实上却是被带有病菌的吸血昆虫给灭绝的,也就是说是昆虫引发的瘟疫造成了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6.
二叠-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在地史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灭绝加速了物种的进化和更替。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全球地球化学、地质和古生物等学者关于P-T生物绝灭事件的研究,包括事件的测年研究进展和事件原因的种种学说,其中详细阐述了地外碰撞(小行星或彗星)、火山学说、缺氧学说以及海洋酸性化假设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绝灭事件研究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1000,地球上生物的自然灭绝速率乘以这个数字,就是我们人类正面临的窘境。过去的50年,是地球生物史上从未有过的生物"大灭绝"时期,走过数十亿年发展进化之路的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减。生物多样性看似不过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实,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  相似文献   

8.
<正> 白垩纪-第三纪的一次事件导致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而且这可能是某个天体的冲击所引起的。在最近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199号项目(地质历史中的稀有事件)和 ILP 第7工作组联合召开的一次专题讨论会上,来自16个国家的53位代表一致同意这个假说。尽管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植物大会上,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指出,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半的陆地,正导致自然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估计下世纪后半叶,将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在美国圣路易斯市举行国际植物大会会议。大会主席雷文在会上说,在自然界已知的1000万种动物和植物中,仍有大约160万种尚待科学鉴别,面对全球性的物种灭绝危机,应该加倍努力,趁地球物种尚未毁灭殆尽时,尽快认识了解。地球动植物加速灭绝  相似文献   

10.
用裂变径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右江河谷发现的玻璃陨石的年龄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0.732±0.039Ma。这一年龄值与地球磁场从松山负极性世向布容正极性世反转的年代(0.73Ma)吻合。这一测定结果支持了如下论断:玻璃陨石是由地球外巨大物体冲击地球形成的,同一冲击事件导致了地球磁场反转和玻璃陨石形成。这一冲击事件发生于0.732±0.039Ma前。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污染●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郭沛涌林育真□环境监测1前言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等。它们在水体中分布广,易于取样检验,对外界胁迫因子能产生特殊反应。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性的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12,(13):4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然而目前,人为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我国肩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神圣职责。20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戮力同心,生物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境科学》2012,(10):1798
所有物种对大自然都是有价值的,对人类也是如此.尽管有些物种的价值起初也许并不明显,但事实上所有物种都在以它们自己的方式为地球的健康运转做贡献.100种来自48个不同国家的物种,假如不加以任何保护,将是最先灭绝的物种.侏儒三趾树懒就是前途不容乐观的动物之一.距巴拿马海岸17km的埃斯库多岛是这种微型树懒在地球上的唯  相似文献   

14.
恐龙的奥秘     
<正>恐龙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的三叠纪,灭绝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科学家们仍没有定论,不过人们普遍认同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当时地球可能与其他星球相撞并发生了爆炸,大气层充满了灰尘,遮住了阳光,导致地表温度下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01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地球上约有800万动植物物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0万种动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的风险。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呼吁大家采取行动,遏制自然界不断加速的物种丧失和自然栖息地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浮游微型真核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细菌捕食者和较大型生物寄生者,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起核心作用.因此,研究浮游微型真核生物对温排水增温的响应对评价近年来大量电厂兴建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沿象山港乌沙山电厂温排水水流采集表层水样,利用Illumina技术测定18S r DNA基因研究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组成.真核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为囊泡虫门(Protalveolata)、纤毛亚门(Ciliophora)、甲藻门(Dinoflagellata)和丝足虫类(Cercozoa).多元回归树分析发现浮游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主要受溶解氧、硝态氮和温度的控制.温排水造成的增温梯度显著地改变了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Global RANOSIM=0.422,P0.001);反向选择筛选到空间距离、溶解氧、叶绿素a和温度是造成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的空间分布遵循空间距离-群落相似性衰减模型(R=-0.192,P=0.039),周转速率为0.002.此外,筛选到15个敏感的真核生物科,其相对丰度与增温幅度显著相关.重要的是对某一特定的科,其相对丰度随温度的变化与其已知的生态功能相吻合,可以作为评价温排水增温的指示种群.本研究阐明了温排水增温梯度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为评价温排水对微生态效应提供了灵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离地面20~25公里,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这里,形成一个浓度为10ppm的小圈层环绕着地球,称为“臭氧层”。它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臭氧对太阳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吸收了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阻挡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臭氧层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是生命的“保护伞”。如果没有臭氧层存在,太阳紫外线会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烤焦。在正常情况下,平流层中臭氧的浓度是稳定的。观测资料表明,1976年以前的20年里,南极上空臭氧的浓度几乎是保持不变的。  相似文献   

18.
潮女也环保     
孙婷 《环境》2009,(7):74-77
潮女在环保大军中并不随传统而动,不打标语不喊口号。潮女们可以不关心南极冰川消融的非正常速度,也可以不了解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在面临灭绝。她们从“潮”之根本出发,从“潮”之必备物着手,这才是潮女特有的环保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文明 《环境科学》1993,(2):91-91
世界物种总数至今未能确定。生物学家估计数从500万至3000万种不等,大部分人认为在1000万种左右,大部分是微生物、昆虫和海洋微小有机体。由于总数不确和很多生物在被认识和分类之前已遭灭绝,因而也难以确定现时的和未来的生物灭绝情况。通过对热带森林栖息地的最新分析得出,如果继续目前的毁林速度,到2015年4%—8%的雨林物种(热带森林物种占全球的50%—90%)行将灭绝,到2040年将有17%—35%的物种灭绝。世界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温带的群体大但种类少,而热带则是种类多群体小。那些地方性的物种(栖息地局限于某一地区)和热带物种最容易因栖息地破坏、污染、过度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是令人忧虑的。气候的变化、生态环境的脆弱,使地球上的物种每年以成千上万的速度灭绝。大部分国家的政府、相关社会组织和许多有识之士都在绞尽脑汁寻求解决办法,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不懈的努力。但有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有些富国挥霍资源的生产方式、有些富人奢侈的生活方式,其不负责任的破坏环境或对稀缺野生动物的残害、虐杀的行径,正在使地球的生态环境加剧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