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飞机电气线路互联系统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飞机典型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lectricalWiringInterconnectionSystem,EWIS)故障件和线缆及微动开关的南海环境暴晒试验结果为依据,研究了海洋环境下EWIS的腐蚀故障规律、腐蚀类型和形成原因、及电气性能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EWIS腐蚀失效形式多样,易导致间歇式故障频发,电气性能及屏蔽效能下降等。从适海性的角度提出了应从选材、设计、使用维护和故障数据分析利用等方面来提高EWIS的海洋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苯储罐外壁局部腐蚀严重和储罐内壁自上而下逐渐严重的均匀腐蚀现象,结合实际,对储罐内、外壁的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引起罐壁内、外腐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储罐定期检查,减缓罐壁腐蚀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线缆材料在拉萨自然环境试验站中1~2年的短周期试验性能变化。线缆高分子材料在土壤环境中性能变化较小,而在大气环境中力学性能有所下降,HDPE耐环境性能、应力开裂性能下降26%;金属在土壤环境中腐蚀较轻。拉萨大气与土壤自然环境对材料的短期腐蚀(老化)作用比较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洋大气模拟环境下,电连接器不同安装防护工艺方法的环境适应性。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电连接器,以不同的安装防护工艺装配在典型结构材料制作的安装板上,在实验室加速腐蚀环境下,验证其不同的防护效果。结果电连接器线缆的不同防护工艺将对电连接器基本电性能造成直接影响,安装板与电连接器接触面的防护工艺不同将对其基体材料的腐蚀程度造成很大差异。结论采用热缩管对连接器线缆进行有效的密封能保护电连接器内部结构,避免腐蚀介质的侵蚀对电性能造成影响,电连接器安装(包括方盘安装和气密螺母安装),应对其安装接触面进行填角密封,且安装板前后两面都需要进行密封。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论述了内陆盐土对混凝土材料腐蚀的规律和机理,分析研究了各种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埋设初期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机理和在埋设后期混凝土强度降低的机理,为在盐碱地区进行基本建设时合理选材及防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解决西部某气田井场分离器液相出口管线法兰严重腐蚀问题。方法 通过宏观形貌观察、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腐蚀区域微观形貌观察、腐蚀产物物相分析以及腐蚀电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该法兰发生腐蚀的原因。结果 A105制法兰与316L制密封圈存在较强的电偶腐蚀倾向。结论 电偶腐蚀是导致法兰面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另外,液相管线停用前放空不彻底,法兰底部存在积液,导致气液界面位置叠加发生水线腐蚀。根据法兰腐蚀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腐建议。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结构件应力腐蚀裂纹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船电子装备铝合金结构件在焊接加工、安装中余留了大量应力,并且长期工作于恶劣的腐蚀环境,导致出现应力腐蚀裂纹,使结构件强度或密闭性严重降低。分析了应力腐蚀裂纹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工艺控制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动态信息     
美国埋地燃料乙醇罐腐蚀研究获重要发现美国9个州的埋地燃料乙醇罐均出现了多起快速腐蚀事故。为此,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发现燃料乙醇中的醋酸菌是导致腐蚀的主要原因,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化为醋酸,燃料乙醇中的醋酸含量高达1 000 mg/L,使抽油泵、潜油泵及立管等发生严重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碳钢的腐蚀比铜更加严重,并且蒸气相的  相似文献   

9.
某型直升机内部结构腐蚀防护与修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针对某型机的内部结构腐蚀防护与修理开展研究,为外场提升该型机的腐蚀防护能力提供借鉴。方法针对掌握的腐蚀部位及腐蚀情况开展腐蚀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该型机主承力框、桁条等并未出现严重腐蚀,具备良好的延寿基础。结论该型机逐步进入到老龄阶段,腐蚀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需要在日后的装备使用与维护中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热带滨海地区景观设施的腐蚀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宏观调查和微区检查的方法,对比分析湛江、珠海和深圳3个典型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设施腐蚀状况的差异,总结热带滨海景观设施的腐蚀特征.结果 缝隙腐蚀和焊缝腐蚀是热带滨海景观设施发生频次最高的腐蚀类型,其中出现缝隙腐蚀的频次平均为66.6%,出现焊缝腐蚀的频次平均为53.2%.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增大,景观设施腐蚀程度减小,其中景观设施在200 m发生大面积腐蚀的程度比100 m平均减轻22.1%.景观设施向海面发生严重腐蚀的比例比背海面高,其中景观设施向海面在100 m发生腐蚀比背海面严重,比200 m平均增高10.4%.结论 热带滨海地区景观设施的腐蚀差异与设施离海距离、设施朝向以及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要素(相对湿度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信用塑料管材在土壤中对光缆保护的长期可靠性。方法将各种通信用塑料管材在拉萨、格尔木、库尔勒、鹰潭等4个土壤环境比较严酷的试验站进行自然埋藏试验,定期测量土壤环境因素和土壤微生物数据,观察管材外观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长达8年的埋设试验,除部分管材出现变色外,各种通信用塑料管材的主要力学性能保持良好,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动对它们影响不大。结论通信用塑料管材在土壤中能长期有效地保护通信光缆,穿管敷设光缆是可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成都站金属材料土壤腐蚀原位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成都材料土壤腐蚀试验站金属材料腐蚀电位、腐蚀率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原位连续测试及定期测量土壤微生物方法,研究了碳钢、铝、铜、铅的土壤腐蚀规律。探讨了土壤环境因素及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影响。  相似文献   

13.
X80钢在库尔勒和高pH值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泡质量损失法、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库尔勒和高pH值(0.5mol/L Na2CO3+1 mol/L NaHCO3)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对宏观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腐蚀产物膜的组成。结果表明,X80管线钢在高pH值土壤模拟溶液中腐蚀很轻微,而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溶液中则发生了严重的腐蚀,其腐蚀速率约是高pH值土壤模拟溶液中的3倍。这主要是因为X80管线钢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溶液中表现出活性溶解状态,形成的腐蚀产物膜疏松、易脱落,保护性很差;在高pH值土壤模拟溶液中则很容易钝化,形成的碳酸亚铁腐蚀产物膜具有一定的阻隔效应,产生了明显的保护作用,腐蚀速率因此很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埋钻事故,从工程地质、土力学以及成孔方面分析了埋钻的原因,并介绍了处理埋钻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Cd胁迫下生物炭输入对城郊农业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CK处理(风干土壤)、Cd处理(风干土壤+外源Cd)、CdBC处理〔风干土壤+外源Cd+2%生物炭,即生物炭与土壤(以湿质量计)质量比为2%〕、BC处理(风干土壤+2%生物炭)对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整个培养期(0~60 d)内,各处理下土壤CO2累积释放量表现为CK处理<Cd处理<CdBC处理<BC处理. 与CK处理相比,CdBC处理下生物炭输入能显著增加土壤CO2累积释放量(P<0.05),增幅为43.6%,并且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也有显著增加(P<0.05),增幅分别达到12.7%、62.7%、18.7%. Cd胁迫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表现为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抑制率分别为3.5%、6.8%、18.0%. 生物炭输入可使受Cd胁迫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的活性有所增强,增幅分别为15.0%、18.4%. 可见,生物炭输入可在不同程度上缓解Cd胁迫对蔗糖酶、脲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南山季节性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兰州市南山不同海拔的两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6.22%~99.80%,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类群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差异,其总数整体表现为夏季最高,为89.22×106cfu/g soil,分别是春、秋、冬季的12.02、3.28、2.74倍,其中夏季细菌数量最高,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人工林样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略低于荒坡,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高于荒坡.随着海拔的升高,pH值逐渐上升,土壤温度、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土壤微生物总数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各微生物类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各有不同,春季放线菌与有机碳,秋季真菌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有机碳与第一物种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20,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顾岱鸿  慕立俊  李斌  谢辉 《环境工程》2010,28(3):99-101
污泥含油量和微生物接种量是影响微生物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效果、时间和成本的主要因素。以安塞油田地面污泥为样本,在确定污泥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给出了不同污泥含油量和不同微生物接种量对降解速率影响的关系曲线,根据试验结论,综合考虑处理周期和成本,确定待处理污泥的含油量上限为8%,最佳微生物接种量为6%。按此条件进行现场施工,经过100 d的降解,污泥含油量降至1%以下,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林地向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退耕地和旱地的转变,土壤容重、pH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电导率逐渐降低。各土地利用方式中,细菌数量最多,均占85%以上,放线菌和真菌相对较少。从总量上看,灌草丛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大,自然林地、灌丛地和旱地次之,退耕地和人工林地最小。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自然林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灌草丛地、草地、灌丛地和退耕地次之,旱地最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在分析土壤污染类型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施用化学改良剂、科学进行废水灌溉、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壤溶液性质对Zn的形态变化及其微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2种不同性质土壤,利用基础诱导硝化(SIN)方法测定了不同土壤中锌的微生物毒性阈值,同时利用850离子色谱仪与WHAM6.0模型,测定了溶液不同阴离子组成及自由Zn2+含量,建立了基于不同土壤性质与溶液离子的土壤中Zn毒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IN测定的不同土壤Zn微生物毒性阈值在不同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其中EC50从196mg/kg至1310mg/kg;EC10值从48mg/kg增加至682mg/kg,不同土壤EC50与EC1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68及14.3倍,表明土壤性质对Zn的微生物毒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基于SIN的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与溶液自由Zn2+浓度的负对数p(Zn2+)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土壤溶液中自由Zn2+值的升高,Zn的毒性逐渐增加.土壤pH值、OC、CEC、F-、Cl-、Ca2+及Mg2+与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及p(Zn2+)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pH值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次为OC、CEC及F-,ECx与溶液中NO3-, SO42-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不同主控因子的土壤中Zn毒性阈值(ECx)及P(Zn2+)的预测模型表明,pH值、OC、CEC、F- 四个变量因子分别解释了log(EC50)、log(EC10)及p(Zn2+)预测模型变异的89.9%、81.2%和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