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基于模糊数学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毅 《四川环境》2012,31(3):61-64
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给出客观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三级),但空气质量在逐年好转,SO2和PM10依然是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在逐年上升。模糊综合评判考虑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模糊性,根据污染物浓度对各级别的贴近度考察污染物的级别,评价结果比较直观,可以细致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基本可以反映环境空气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基于2001~2018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选取SO_2、NO_2、PM_(10) 3种常规大气监测污染物作为乌鲁木齐大气环境体系评价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大气污染物层次构造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2001~2014年期间环境质量为三级,2015~2018年环境质量为二级,大气污染物权重排序为:煤改气前PM_(10)SO_2NO_2,煤改气后PM_(10)NO_2SO_2,说明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占主要作用,"煤改气"能源结构调整使SO_2的浓度也有所降低,大气污染类型从以前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逐渐转化。各年度大气质量优劣依次为2014~2018呈现逐年变好的趋势,2001~2013年有升高也有降低交替存在,整体评价与乌鲁木齐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布的一致。表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趋势较明显,研究成果为探索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选用SO_2、NO_2、PM_(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层次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十二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基本上处于清洁和轻度污染水平,且大气环境质量有逐年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博罗县2005—2011年间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博罗县环境空气质量为优,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关键污染因子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原理,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原始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关键因子并判断污染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市2009年、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中关键因子及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石油资源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大庆市为例,以SPSS17.0为分析工具,对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工业排放、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污染防治和气象等众多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大庆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3个因子:污染排放和工业生产影响因子、对大气环境质量有利的(在特定时期内)GDP增长及气象影响因子和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有益的环境生产影响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模型,经显著性检验,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和可信性。本文的研究对促进大庆市大气环境改善和大气环境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其他城市大气环境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SO2污染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是煤烟型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特别是采暖期SO2地面浓度日均值通常超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倍左右。1998年供暖期环境空气中SO2年度日均值为0.105m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8倍。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配合《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实施,通过对乌鲁木齐市SO2污染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就如何预防SO2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的污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6年以来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侯马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月际浓度趋势和年际浓度趋势分析评价,指出了燃料燃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气象因素、外来污染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提出了深入治理煤烟污染、积极推广新能源使用、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治理城市扬尘污染、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是衔接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的大气环境管理需要指向新的目标,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2013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效果,分析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的差距,从推进中长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视角,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关于大气环境管理的定位和相关工作目标,并从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对"十四五"大气环境管理重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民涛  韩昀峰  宋凌艳 《四川环境》2010,29(2):61-65,69
为了解上海市大气环境的状况,为进一步制定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市自2000年至2007年共8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统计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通过对相关环保措施、政府政策等方面资料的引用和分析,讨论了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连续三轮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逐渐好转,大气污染情况逐步减轻,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大气环境压力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压力,使得上海市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任务仍然艰巨。酸雨已经成为上海市大气环境的突出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吉拉克凝析气田是塔里木油田最复杂的大型凝析气田之一,其采用两套不同的凝析气处理方法,工艺较复杂,制约装置平稳生产的因素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应用HYSYS流程模拟技术,完成各单体设备处理流程模拟和天然气处理全流程模拟,提出了降低能耗和增大液化气收率的工艺生产全流程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含汞气田汞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  蒋洪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1):17-19,60,61
痕量组分汞可能出现在大多数天然气气藏中。汞及其化合物均是剧毒物质,在含汞天然气处理过程中可能危害操作人员健康、腐蚀管线设备以及污染环境。针对某气田含汞天然气处理工艺,分析汞在天然气处理过程中分布情况,评价汞对天然气处理工艺及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含汞气田汞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防护措施,对降低含汞气田开发风险、保护人身健康及防止环境污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在2014—2019年显著,在中部和西部省份显著,在环境污染程度较高的省份显著。传导机制检验表明,经济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及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竞争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高质量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环境质量改善作用、匡正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及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综合法评价新乡市大气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乡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监测数据为依据,总结了这3种污染物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关联度判断出新乡"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均为Ⅱ级,环境质量优劣次序为:2010>2008>2009>2006>2007,与实际的污染程度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1990-2004年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的变化态势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整体环境质量变化和局部环境质量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环境质量的改善不能仅依靠环境保护来实现,还应考虑能源消费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阮晨  汪小琦  胡林  黄庆 《四川环境》2008,27(1):46-51
本文讨论了大气环境箱式模型的两种表达方式在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中的适用性,并采用箱式模型计算成都平原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通过对不同假设条件的用地布局方案的大气环境容量计算和比较,对规划方案确定的南北轴线主要城市空间发展提出了限制性条件,使规划方案符合大气环境容量的要求,以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四川的环境现状及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朱天开 《四川环境》2002,21(1):1-6,11
四川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总体在低水平上基本保持稳定,但环境污染仍然严重,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和研究四川面临的环境形势,采取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