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福州市空气质量日报自动化系统的自动采集处理数据、生成空气质量日报并上报以及与气象部门自动远程交换日报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目前全国各城市空气质量重要信息发布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的空气质量评价。依据《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方法,利用VBA在Excel下编写宏程序,可以轻松实现空气质量日报信息的发布,使用户从手工重复性的填充和插入函数操作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目前全国各城市空气质量重要信息发布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的空气质量评价。依据《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方法,利用VBA在Excel下编写宏程序,可以轻松实现空气质量日报信息的发布,使用户从手工重复性的填充和插入函数操作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4.
“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特定地区前一日空气污染程度的分析报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自今年3月1日起,开始每日发布前一日的空气质量日报,为广大市民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关注环保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由于“空气质量日报”是环保部门发布的专业性权威报告,其中必然涉及到许多专业指数和数据,再加之环保类报告走入百姓生活的时间远不及我们早已熟知的气象预报。因此,许多人在阅读“空气质量日报”时感到费劲、读不懂就不奇怪了。其实,只要您稍微了解一下环保知识,就会发现原来阅读“空气质量日报”是一件十分容易而又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EXCEL软件计算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API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参数的选取、污染指数的分级及其浓度限值和污染指数API计算及确定;利用Office2000中的EXCEL软件计算污染指数API比较容易、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心控制软件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谦  沈菁 《四川环境》2004,23(2):91-94
利用Microsoft office 2002软件开发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心控制软件,具有智能模块化功能,从数据采集、整理、统计、计算、制图、制表等方面均可自动完成,直观、快捷、高效,可满足空气质量日报准确、及时上报要求,并可以较短时间内完成空气质量预报,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李金  杨丽  陈甜鸽 《青海环境》2023,(3):147-153
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鞍山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为期6年的在线连续监测,获得了典型的鞍山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利用2016—2021年鞍山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建构空气质量预测GM(1,1)模型,经相关检验修正符合要求后,建模结果显示模型精度高,可以满足对于鞍山市“十四五”空气质量预测要求。预测结果显示,在目前大气环境污染攻坚的管理要求下,未来五年鞍山市空气质量整体趋好,其中达标天数比例上升,综合指数下降,重点污染物PM2.5年评价浓度下降,O3浓度上升,可能在2026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二级标准持平,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应对O3污染。  相似文献   

8.
从9月1日起,《北京空气质量播报》、《绿动北京》两档日播环保电视栏目在受众广泛的公交移动电视正式开播。两档节目每天分别播出两次,播报本市每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本市环保措施,进行环保科普专题报道,受众广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重庆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编制案例,介绍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包括本地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污染物来源解析、污染物排放形势预测与减排潜力分析以及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等。本地化污染源排放清单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的基础,针对现有污染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方案是达标规划的核心内容。分析不同区域的污染物组分浓度特征、污染源贡献以及未来污染排放形势预测,有助于识别出制约未来空气质量达标的关键因素及污染源。基于污染源减排潜力和污染传输矩阵制定的污染源减排方案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应用空气质量模型估算大气环境容量可为规划目标可达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构在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时,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偏离。针对有限元动态模型,基于实际测试获取的少量数据,采用一定的修正算法,从而减小模型修正后的仿真结果与实测响应数据的误差。通过文献调研,对有限元模型修正的一般方法及其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A值法研究大气总量控制的环境质量达标保证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量控制区用A值法实行总量控制后,总量控制区在符合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时,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和小时平均浓度不一定能达到国家或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了反映总量控制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本文提出了A值法研究大气总量控制的环境质量达标保证率的概念,通过总量控制A值法的基本原理,给出小时/日环境质量达标保征率的量化公式,经过分析得到;环境质量达标保证率与污染物种类有关,同一污染物的保证率与A值的年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利用长江下游某地的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A值的变化趋势,求得该地区SO2和N02的小时保征率分别为97.4%、90.2%,日保征率分别为90.2%、79.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成都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空气污染时,地面气象要素的搭配类型特征,基于成都地区2014~2016年多个逐日气象要素值(气温、气压、湿度等)和逐日AQI资料,对2014~2016年成都地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特征分析,并且通过TSI天气分型方法,并结合同期逐日空气质量资料探讨了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空气质量特征,主要结果为:(1)2014~2016年成都市总体空气质量夏秋季空气质量最佳,春季次之,冬季最差。(2)不同天气类型空气质量状况差异较大。春季3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夏季1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秋季3型容易出现轻度污染;冬季4型和5型天气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以上的空气污染状况。研究为成都地区空气污染气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空气污染预报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秋冬两季,利用法国生产的自动监测仪对重庆市城区7条交通主干道的近地面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各个监测点PM1o是首要污染物,并且秋季比冬季污染严重,7条道路的日平均浓度为0.419mg/m^3,最大浓度为0.687mg/m^3,最大超标率为3.58倍;而NO2和SO2在冬季比秋季污染严重,NO2最高浓度是0.126mg/m^3,平均浓度是0.089mg/m^3,S02最高浓度是0.333mg/m^3,平均浓度是0.216mg/m^3,表明交通干道空气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系统调研对比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本文对2013—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的空气PM2.5浓度及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采用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三年滑动均值作为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是国际通行做法;2013—2018年我国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受气象等相关因素影响,年均值波动较大,采用PM2.5浓度三年滑动均值变化曲线更为平滑,且采用前两年及当年的年均值进行计算更切合实际需求;采用EMI指数法量化分析气象因素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表明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化具有波动性且各重点区域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建议引进三年滑动均值作为PM2.5长期变化的考核依据之一,使空气质量评价考核方式更为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博罗县2005—2011年间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博罗县环境空气质量为优,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陆楠  魏斌  朱琦  刘定  杨毅 《中国环境管理》2015,7(6):66-70,83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是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规划的国家级信息系统之一)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系统针对大尺度的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问题,紧密结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要求,开展数据调度与综合分析等功能的建设,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提高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成因的评估能力,通过情景模拟与模型运算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与动态调整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将有望成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基础工程,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往空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用综合指数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China's top legislature amended a law that “se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country's basic policy”, which planned to force regulators to make improvements in air quality. Limited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estimate separate values for attributes of air quality impro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w residents value the reduction of haze and health benefits. We apply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to estimate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volved in these changes.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residents from urban areas are positively willing to pay for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We further employ a mixed logit model and a latent class model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heterogeneity in preferences. The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ndividuals' exposure to health risks relating to air quality,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whether the residence location of the respondent is covered by haze/smog on the interview 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