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年加强,监测技术标准稳步发展,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已在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加注重监测的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已步入“天-空-海、水面-水体-海底”立体监测时代。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加强海洋保护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6年10月野外调查数据及1998年的LANDSAT 5卫星影像解译的辽宁省植被类型数据,以辽宁省滨海公路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VIEW3.3、ARCGIS9.0和FRAGSTATS3.3软件研究辽宁省滨海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辽宁省滨海公路跨越2个纬度和5个经度,沿线主要植被类型以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②辽宁省滨海公路的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切割,使景观更加破碎。③辽宁省滨海公路的建设直接破坏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主要为50m缓冲区内),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为25778.39 t/a,损失总生物量199274.2~284380.6t/a。建议采取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身建设和完善的项目,对于恢复受三峡工程影响的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保证麋鹿的食物来源、提升保护区的安全及科研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对保护区及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内植被和野生动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等产生一定影响,在人工草场种植过程中可能产生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风险;针对上述影响,应采取避免、减缓、恢复和补偿、管理等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保护区和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牛栏江(昭通段)河滨生态带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影响牛栏江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制定了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治理与保护方案,形成牛栏江(昭通段)河滨生态带修复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自然特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了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重点提出了保护区的建设规划。对该保护区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综合调查分析沈阳市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根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确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范围,同时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一级分区和亚区分区及命名,并制定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提出重点生态环境调控工程的规划建设,为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工农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开展小尺度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洋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珍稀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国家(或相关政府)为主体划定、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和管理的海域。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保护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海洋保护区的根本目的。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也走在了我国沿海省市的前列,其发展对全国海洋保护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对山东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期望能为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谈俊琪 《陕西环境》2003,10(6):65-68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颁布以来,咸阳市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紧抓不放,及时制定了全市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提高流域区域环境质量相结合,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保证人民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相结合;坚持边治理、边建设,使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水源保护与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咸阳市上从1997年开始集中时间抓了水源保护,对全市地下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基础调查,现已完成市区和各市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共划定水源井109眼,一级保护区49万平方米。在水源…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解决会泽黑颈鹤保护区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该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调整方案。从保护目标、对象和性质,对保护区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影响方面分析了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调整的适宜性,得出调整后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将明显增加,区划更为适宜,布局更显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雾霾频发、水质恶化、土壤污染等问题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全面发展的严峻现实。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犹如大厦之基石。为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没要求,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应运而生。本文对该建没方案颁布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对方案的主要内容加以解读,并指出了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要点,希冀为方案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受传统资源开发模式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难度极大。西部大开发为这一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通过旅游开发,建立新的经济开发模式,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好转,以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该区域旅游开发的战略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是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试点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与目标、试点原则、适用范围、试点内容和保障措施。本文就该方案出台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方案实施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生态环境损害量化技术基础研究、建立分区分类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第三方机构、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探索有效模式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网湖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根据网湖自然保护区的特征,通过选取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面积适应性、人类干扰、稳定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标赋分法和加权平均分法进行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很好,气候适宜,动植物种类丰富,并且由于该区域目前经济处于初步发展中,人为干扰对其影响较小,因此短期内其生态环境质量会相对稳定,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同时针对网湖湿地目前所存在的威胁以及国家在治理和恢复其他湿地保护区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网湖湿地建设和远景开发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酒壶坪至大界岭改扩建公路不可绕避地穿越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及所依赖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可能会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川金丝猴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川金丝猴的生态习性、分布区域和该区域内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工程影响的因素和特点,针对性提出减缓、恢复和补偿措施,有效降低公路扩建对保护区川金丝猴的影响,指导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5.
江峰琴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43-145,34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划分,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针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划分区域分割、划分随意性大、禁止开发区少、管理不到位等,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的完善和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论文结合拉鲁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针对拉萨市环城路市政工程建设穿越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沿保护区的核心区北侧边缘布线的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既有成果,采用实际调查、机理分析等方法,对工程人工照明可能对湿地鸟类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论文为完善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并为其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可能对湿地带来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析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现状与生态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状态的研究,提出了海岸侵蚀的防治对策,从而为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高等级山区公路的线路设计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关联约束关系,山区公路地处生态保护敏感区,会途经大量的水源地、动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综合考虑公路设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山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高等级公路设计,避免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减少因为山区公路修建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从山区高等级公路选线、公路设计和公路施工等方面出发,分析环境因素对公路的制约条件,根据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根据环境保护视角,进行高等级山区公路优化设计,降低山区公路修建对环境的破坏,促进公路建设与山区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我国因地下水水源地开发与保护不当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从保护地下水水源地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科学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及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方法,总结了地下水水源地潜在污染源识别及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基于生态水位合理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充分考虑生态脆弱性并建立地下水水源地生态脆弱保护区;应加强地下水水源地生态安全的预防性和保护性工作,识别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完善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地下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应使用生态环境友好型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防止修复过程对地下水造成次生污染。该研究为保障我国地下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效应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圳市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进而评估边缘区的生态敏感性,然后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边缘区对交通噪声衰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83—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以基围鱼塘向建设和交通用地转化为主,交通用地给保护区带来严重的噪声污染;声屏障和陆地绿地建成后,保护区噪声影响的鸟类生存适宜区23.86%增加到54.32%,降噪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