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硝酸烟气中含有大量的NO和NO2,而这两种成分向大气环境中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这两种成分的致癌性很强,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随着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对硝酸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降低硝酸烟气的污染率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和环保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某石化公司原料生产加工车间的硝酸烟气污染问题为典型,探讨硝酸烟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碳捕集的富氧燃煤烟气联合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氧燃煤烟气压缩液化CO2的高压低温工况为NO氧化为易溶于水的NO2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基于小型高压吸收试验装置,采用配制的富氧燃煤模拟烟气,在高压常温下进行了NO、SO2、O2与H2O的吸收反应试验.根据反应前后的气液产物分析,测定了不同组分比例与不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NO与SO2的转化率.NO氧化与吸收试验表明,NO转化为HNO3的比率随压力升高而增加,在0.5 ~2 MPa之间增加很快,在2 ~3 MPa之间增速趋丁平缓,压力达3 MPa以上时,90%以上的NO均转化为稀硝酸,且初始NO浓度越高,NO的转化率越大.混合气体中同时存在5O2与NO的联合吸收试验发现,只有少量的NO转化成了NO3-,SO2向H2SO4的转化率随压力升高而增加,初始SO2浓度越大,转化率越高.分析表明,SO2与NO同时存在时SO2先行转化为SO3,NO充当了催化剂,但SO2转化为SO3的一次转化率小于35%,反应酸液产物的多次循环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建议的工艺流程中需采用两座吸收反应塔顺序脱除SO2与NO并回收稀酸溶液,有望在富氧燃煤发电捕集CO2系统中降低脱硫脱硝成本,部分地弥补富氧燃烧机组发电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氯气吸收装置工业化试验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最终开发出氯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既治理氯气污染又将氯气变废为宝。该技术的关键因素为吸收介质——“阳极泥料浆”的选取,不仅实现了对含氯烟气的最有效净化和吸收,还彻底杜绝了吸收液二次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pH值5.9~6.1,吸收液浓度≥1 mol·L-1的条件下,分析了模拟烟气的NOx氧化度、O2和SO2浓度,以及添加液相S(Ⅳ)氧化抑制剂Na2S2O3对SO2、NOx吸收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可高效吸收脱除SO2和NO2,但对NO的吸收脱除效率几乎为0,因此,NO氧化是其吸收脱除NOx的前提.吸收液S(Ⅳ)浓度是影响NO2脱除效率的关键因素,气相O2浓度越高或SO2浓度越低,吸收液S(Ⅳ)浓度降低越快,继而使NO2吸收脱除效率降低越快.通过添加S(Ⅳ)氧化抑制剂S2O23-到吸收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氧化,从而延缓NO2吸收脱除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脉冲电晕放电协同烟气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曹玮  骆仲泱  徐飞  王鹏  岑可法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487-2492
脉冲电晕放电对PM2.5具有一定的凝并作用,与直流静电除尘器相结合可以提高燃煤电厂烟气中粉尘的脱除效率.基于脉冲电晕放电还可以将烟气中的NO、SO2氧化成NO2、SO3等易吸收的物质成分,与传统的液相吸收洗涤技术相结合可提高NO、SO2的脱除效率.文中进行了脉冲电晕放电协同烟气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研究了影响NO、SO2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脉冲放电电极数目.延长停留时间.降低气体初始浓度有助于提高NO、SO2的转化效率;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显著提高SO2的转化效率.在本试验中,当NO、SO2初始浓度为150×10-6左右时,其相应的转化效率可以分别达到70%、90%.  相似文献   

6.
NO与Fe2+反应生成络合物[Fe(NO)]2+易被O2氧化解络形成NO2-和NO3-离子,进而被尿素溶液还原生成N2.基于上述反应原理,本文提出脱除烟气中NOx的新方法,即以FeSO4为吸收液、O2为氧化剂、尿素为还原剂的络合-氧化-还原耦合法.考察了尿素初始浓度、吸收液pH值、NOx初始浓度、烟气流量等因素对NOx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初始浓度越高、吸收液pH值越低、NOx初始浓度越大、烟气流量越小时,NOx脱除率越高;当尿素初始浓度为1.19mol/L,吸收液pH值为3.2,NOx初始浓度为1493mg/m3以及烟气流量为800mL/min时,反应初期(0~6min)NOx脱除率可达92%以上,且反应1h后脱除率仍可保持在69%左右.  相似文献   

7.
齐震  孙也  樊星  朱天乐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133-3137
分别采用Na Cl O2和Na2SO3溶液作为氧化液和吸收液,在自行设计的鼓泡塔反应系统进行了液相氧化-吸收脱除模拟烟气NOx的研究,考察了气相SO2浓度、Na Cl O2和Na2SO3投加量以及p H值等因素对NO氧化和NOx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SO2会优先于NO与氧化剂反应,从而增大氧化剂消耗量.偏酸性条件有利于NO氧化,但酸性太强会导致Na Cl O2分解为Cl O2逸出.碱性吸收液对NO几乎不具吸收脱除效果,但共存NO2能促进NO的吸收脱除.SO2对NO2吸收脱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波  常景彩  王翔 《环境工程》2016,34(9):80-83
为研究燃煤烟气中NO/SO_2协同高效脱除方法,某热电厂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O3对烟气中NO、SO_2的选择性氧化规律以及脱硫浆液、半干法循环脱硫灰对氧化产物的吸收效能。结果表明:烟气中NO、SO_2同时存在时,烟气中的O3优先氧化NO,当O3过量30%时,SO_2氧化率可达到42%;实际湿法脱硫循环浆液对混合烟气中SO_2吸收率达到近100%,对NOx(x>1)最大吸收率仅为42%;含水量1)最大吸收率仅为30%,且吸收剂在218s后即丧失脱除效能;含水量为15%的半干法脱硫灰对混合烟气中SO_2吸收率达到100%,对NOx(x>1)最大吸收率为75%,吸收剂脱除效果良好且具备长时间稳定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沥青加工利用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沥青烟气对环境及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分析了沥青烟气的主要成分及危害和几种常见的沥青烟气处理技术,即燃烧法、吸收净化法、吸附法和高压静电捕集法.提出将吸收法与燃烧法相结合对沥青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以有效净化处理沥青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减轻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周洁  陈晓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6):1006-1010
采用高分辨率(0.05 nm)光栅单色仪研究了NO气体在烟气排放温度(100~120℃)下200~230 nm紫外吸收截面谱线受压力变化而产生的碰撞增宽效应.压力变化分为气样室总压和NO分压改变2种情况,分别通过充入纯N2伴随气体和配置不同浓度的NO标气来实现.测量结果表明,NO气体在此波段内存在的3条近似等间隔分布的吸收带,峰值位置并没有随压力的改变而移动.相比之下,由气样室总压增大所导致的NO吸收截面的Lorentz碰撞增宽效应并不明显;而由NO气体分压增大所导致的Holtzmark碰撞增宽效应则相对显著.当NO分压从67.3Pa增大到200 Pa时,吸收截面峰值逐渐减小,3条吸收带中峰值最大减幅约为17.7%;谱线半宽逐渐增大,最大增幅约为11.8%.针对高分压下NO吸收截面逐渐偏离Beer-Lambert线性吸收定律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整个吸收带吸收截面积分的浓度反演修正公式,减小了NO分压对其浓度反演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烟气中NO气体含量在线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重点论述燃煤电厂运行期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包括燃料使用情况分析、烟尘污染控制措施及可行性分析、SO2污染控制措施及可行性分析、NO2污染控制措施及可行性分析、烟气监测等  相似文献   

12.
上海染料化工厂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治理硝酸尾气,减少了闵行地区的大气污染。该厂将在硝酸生产、氧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 NO 气体,经两座氧化吸收填料塔,用碱液送流、吸收 NO_x 后  相似文献   

13.
烧结烟气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烧结烟气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添加剂/NO物质的量比、吸收液NH3-NH+4浓度和烟气性质对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NO物质的量比、烟气温度和NO浓度的增加,脱硝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脱硝率随着吸收液中NH3-NH+4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SO2浓度的增大,脱硝率逐渐减小。在所有实验条件下,脱硫率均接近或达到100%。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脱硝率可达61.49%。通过添加添加剂部分氧化烧结烟气,可使烧结烟气湿式氨法脱硫工艺的脱硝率提高20%~30%。  相似文献   

14.
在鼓泡吸收瓶中,对半胱氨酸亚铁[Fe2+(CyS-)2]溶液络合吸收一氧化氮(NO)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Fe2+]和[CySH]的配比、pH值、模拟烟气中的氧含量、SO32-浓度等对NO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ySH=1:4配比的溶液能达到较大的吸收容量.Fe2+(CyS-)2吸收剂在pH=8条件下的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偏酸条件下的效果.当氧气含量达到5.5%时,NO的吸收容量约下降48%.当SO32/Fe2+(CyS-)2为1时吸收剂的吸收容量约为不含SO32-的溶液的1.5倍.模拟烟气中氧气含量越高,SO32-对NO吸收容量的影响越明显.相同浓度的亚铁络合吸收剂,Fe2+(CyS-)2的NO吸收容量略高于常用吸收剂Fe2+(EDTA2-),并且Fe2+(CyS-)2的抗氧化性能优于Fe2+(EDTA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FeⅡEDTA络合-Na2SO3还原吸收NO性能,对制备参数〔pH、V(FeⅡEDTA)(FeⅡEDTA溶液用量)、初始c(FeⅡEDTA)、n(FeⅡ)∶n(EDTA)〕和操作条件〔温度、φ(O2)、烟气流量、入口ρ(NO)〕及SO32-〔以c(Na2SO3)计〕进行了考察,并采用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Raman(拉曼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吸收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①pH和初始c(FeⅡEDTA)对NO络合吸收量影响较显著,V(FeⅡEDTA)和n(FeⅡ)∶n(EDTA)次之.在pH为3~9的范围内,NO络合吸收量先增加后降低,pH为7时达到最大(0.502 mol/mol);初始c(FeⅡEDTA)由0.005 mol/L增至0.025 mol/L,NO络合吸收量随之增加了0.198 mol/mol.②温度和φ (O2)的升高不利于NO吸收,当温度由30 ℃升至60 ℃、φ (O2)从0%增至6%,NO络合吸收量却分别降低了71.69%、63.3%;此外,烟气流量和入口ρ (NO)的增加对NO络合吸收量也无显著影响.③SO32-的存在显著提高了FeⅡEDTA高效络合NO吸收时间.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反应条件:pH为7、V(FeⅡEDTA)为550 mL、初始c(FeⅡEDTA)为0.020 mol/L、n(FeⅡ)∶n(EDTA)为1∶1.0、温度为30 ℃、烟气流量为900 mL/min、无氧、c(Na2SO3)为0.20 mol/L,此时,NO络合吸收量为1.099 mol/mol,NO最大脱除率达到96.98%.研究显示,溶液中n(FeⅡEDTA)∶n(NO)对络合吸收NO起到主导作用,同时SO32-对FeⅡEDTA(NO)还原作用是促进NO吸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NaClO_2碱性溶液脱硝的热力学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相氧化脱硝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脱硝技术之一。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中,进行NaClO2/NaOH溶液脱硝实验。热力学计算表明,300~380K,脱硝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平衡系数均非常大,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取吸收时间、NaClO2浓度、初始、反应温度、模拟烟气流量以及烟气中pHNO含量为过程参数,脱硝率作为响应量,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脱硝率随NaClO2浓度、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吸收时间、烟气流量或N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pH7~10范围内,体系获得较好的脱硝效果;NaClO2浓度,初始0.02mol/LpH,10温度70℃,烟气流量0.4L/min的条件下,处理NO含量0.02%~0.05%范围内的烟气,吸收20min内体系脱硝率几乎为100%。  相似文献   

17.
氮氧化物(NO_x)与二氧化硫(SO_2)是电站锅炉排放烟气中的主要有害组分.特别是NO_x吸收了阳光中的紫外线后生成一系列的产物(包括剧毒的过乙酰硝酸酯PAN)形成光化学烟雾. NO_x对肺、心、肾、肝与造血组织等都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烧结烟气O3镁法吸收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模拟烧结烟气开展O3氧化镁法吸收技术的中试研究。采用中晶中试试验平台研究验证O3氧化镁法吸收技术的脱硫脱硝超低排放路线,研究表明:在烟气量为1000 m3/h,ρ(SO2)为1500 mg/m3,ρ(NO)为280 mg/m3,烟温为130 ℃的条件下,将n(O3)∶n(NO)控制在1.5∶1以上时,NO氧化效率可稳定达到100%,系统整体NOx脱除率可达到90%,出口的ρ(NOx)可维持在20~35 mg/m3。研究结果表明,中试条件下O3氧化镁法吸收技术应用于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满足钢铁行业对硫氧化物和NOx的超低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燃煤烟气中的SO2和NOx是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开发高效、经济的同步脱硫脱硝技术是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现有同步脱硫脱硝技术存在的氧化剂成本较高和产物不能资源化利用等突出问题,提出了软锰矿浆烟气同步脱硫脱硝,并副产硫酸锰和硝酸锰的资源化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软锰矿浆可以有效的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x,反应产物分别为硫酸锰和硝酸锰。在烟道中注入臭氧,将难溶于水的NO快速氧化为NO2,可大大提高脱硝效率,在O3/NO=1.2的条件下可以达到72%的脱硝率、90%的脱硫率和85%的锰浸出率;吸收液经过空气氧化除铁和加入铜试剂除重金属后,结晶分离溶液得到的硫酸锰和硝酸锰可分别达到HG/T 2962—1999标准的硫酸锰产品和HG/T 3817—2006标准的工业硝酸锰产品要求。该工艺实现了SO2和NOx污染治理与低品位软锰矿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的,为SO2和NOx的资源化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烟气循环流化床——悬浮吸收脱硫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霞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55-157
详述了烟气循环流化床悬浮吸收工艺脱硫原理、工艺流程、系统组成及各系统作用,为类似老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改造和环境管理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