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报告了用电子显微镜对1993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观察结果,确认带包膜的杆状病毒是造成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借鉴东南亚各国养虾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这次虾病的流行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对虾病害研究工作的实践,讨论了预防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虾池水质和底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七个不同产量不同饵料系数的中国对虾虾池,在6-9月份底质中PH、硫化物、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从6月到9月份七个虾池底质的PH逐步降低,硫化物含量逐渐升高,氧化还原电位逐渐降低。到9月份有的虾池底质硫化物含量高达27×10^-6.干重,从6月到9月份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2-4倍,最低者降到了100mv以下。各虾池底质中的有机碳含量从6月份到8月份急剧增加,8月份达到13-1  相似文献   

3.
利用藻类-卤虫-对虾系统深度处理含盐含汞化工废水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对BOD5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5%和80.0%,对PO4^2-和Hg^2+去除率都在98%以上。在卤虫密度52.1个/L和36.0个/L,藻类密度25725.8万个/L和20924.9万个/L,水中汞能被不同营养等级的生物累积,在水中汞浓度1.0×10^2-7.8×10^3和2.10×10^2-1.04×10^4;卤虫  相似文献   

4.
孔玉梅 《环境科技》1996,16(1):78-80
本文阐述了虾池水质污染是导致虾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水质各项指标对虾养殖的影响;提出控制水质的方法和净化措施,并强调磁化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大量死亡原因教训和对策浅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今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了历年来最严重的死亡,引起了国家、地方政府与养虾有关部门的严重不安,水产界、环境界的专家、科技工作者的严重关注。大家看法不一,争议颇激烈。本着国家的事情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的精神,根据个人的调查、了解,就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越冬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在冬季即将放水干枯的虾塘中,携带WSBV的厚蟹可达15%,其中在88.9%的病蟹能活至翌年春天,并引起新的白斑综合症爆发。用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投喂厚蟹和虎头蟹,只能引起40%的死亡率。用发病虾塘的幼厚蟹投喂斑节对虾,在6d内引起死亡率达73.9%,死亡的斑节对虾具有典型的白斑综合症病征。根据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厚蟹是WSBV的越冬宿主。  相似文献   

7.
赤潮防治剂对中国对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赤潮防治剂对中国对虾的影响,进行了粘土、Ca(CIO)2、AICI3、FeCI3对中国对虾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粘土对对虾基本无毒性;(2)Ca(CIO)2在低浓度下对对虾无毒,在高浓度下对对虾有急性和慢性毒性;(3)AICI3和FeCI3在对虾体内有一定的积累,但其毒性效应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养殖系统中无机和各形态有机N、P浓度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对虾养殖系统中无机和各形态有机态N、P浓度的周日及连续7 d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周日变化中,NO3-N在上午5:00观测到浓度最大值;而NO2-N、NH3-N和PO4-P在下午5:00观测到最低值,次日上午5:00出现最高值,养殖体系内有机态N、P的浓度小于无机态,且有较小的变异系数。连续7 d观测结果显示DON和DIN分别约占DTN组成的44%和56%,其中NH3-N占DIN的67%,是DIN的主要组成部分;CON仅占总DON的22.5%,但相较DON和UOC有较大的变异系数;胶体态有机物质具有最高的C/N值,表明胶体有机部分中的N含量较为匮乏,而低分子有机物质中的N含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示踪法研究了^110mAg在对虾,罗非鱼体的积累,分布以及排泄作用。结果表明,浓集^110mAg的关键器官为对虾的内脏,罗非鱼的鳃,胃肠及肝胆,其浓集系数最高分别为1.6×10^3,1.4×10^2,6.5×10^2、9.5×10^1。^110mAg进入对虾,罗非鱼体内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摄食途径增加了动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经过排泄实验表明:罗非鱼的鳃、胃肠及对虾的附肢、肌肉里的^110  相似文献   

10.
铜、锌、镉、汞、锰和铬对斑节对虾仔虾急性致毒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本文在恒温(22±0.5℃)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Cu^2+、Zn^2+、Cd^2+、Hg^2+、Mn^+7、Cr^+6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Cu^2+、Zn^2+、Cd^2+、Hg^2+、Mn^+7、Cr^+6对斑节对虾仔虾24hLC50值分别为7.978、8.904、4.365、0.3296、4.216和32.63mg/dm^3,48hLC50值分别为3.869、4.411、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资源的现状及近年来生产情况,分析了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自然资源衰减原因及增殖放流后的成效,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1996-1998年对黄海北部中国虾放流增殖水域的调查,对该水域的污染状 评价,结果表明,除个别站位COD、Cu、Zn、Hg有少量超标外,综合评价和单因子评价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要求,水质良好,适合幼对虾的栖息和生长。但污染物含量特别是重金属含量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湛江某对虾基地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湛江某对虾养殖基地虾场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的含量特征,并采用单因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评估了几种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分析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虾场沉积物Cu含量在11.5~38.5mg/kg之间;Zn含量在87.6~176.4mg/kg之间;Pb...  相似文献   

15.
利用藻类-卤虫-对虾系统深度处理含盐含汞化工废水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对BOD_5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5%和80.0%,对PO和Hg ̄(2+)去除率都在98%以上,在卤虫密度52.1个/L和36.0个/L,藻类密度25725.8万个/L和20924.9万个/L,水中汞能被不同营养等级的生物累积,在水中汞浓度1.0×10 ̄(-4)-3.0×10 ̄(-4)mg/L范围内,藻类和卤虫对水中汞的浓缩倍数分别为7.5×10 ̄2-7.8-10 ̄3和2.10×10 ̄2-1.04×10 ̄4;卤虫吞食藻类,它对藻体中汞的浓缩倍数较低,变化范围在0.1-1.7之间;食染汞卤虫的对虾对汞的累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进行了热冲击及其与盐度、铜、氨联合对对虾仔虾和光滑河兰蛤的急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动物的起始致死温度(TL50)和最高临界温度(CTM)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盐度的降低,仔虾的耐高温能力明显降低,而兰蛤对盐度变化反应不明显;高温明显提高铜、氨对仔虾的毒性。也提高铜对兰蛤的毒性,但降低氨对兰蛤的毒性影响。仔虾对高温、低盐、铜离子及非离子氨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海南八门湾斑节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提取方式及转移试剂的结果对比,优化海洋生物样品脂肪酸的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辅以正己烷和甲醇(含5% HCl)为转移试剂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且实验步骤简化,提取时间缩短。同时,该方法不会对单个脂肪酸产生选择性影响,可广泛用于海洋生物样品的脂肪酸提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滩涂土池半集约化养殖池塘浮游微藻优势种的变动规律,并结合养殖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微藻优势种16种,养殖前期优势种有蛋白核小球藻(ChloreUa pyrenoidosa)、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微小多甲藻(Peridini...  相似文献   

19.
江蓠对对虾排出氮磷的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来自斑节对虾养殖水和人工配方2种不同来源的氮、磷对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斑节对虾氮磷排出率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对氮、磷吸收率这2种代谢率之间的关系,探讨江蓠对对虾排出氮、磷的利用和水质净化时江蓠与对虾的定量关系.在不同营养来源的生长实验中,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日生长率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粗蛋白含量也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相同可溶性无机氮、磷浓度下,不同营养盐来源间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日生长率及藻体的成分组成没有差异(p>0 05).这表明,对虾养殖水中影响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生长的主要营养盐形式是可溶性无机氮、磷.而对虾排出氮磷与藻吸收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虾的氮排泄速率升高,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对氮的吸收速率在20~28℃内变化不大,在32℃时明显比其它温度下的小(p<0 05).在20,24℃时斑节对虾的磷排泄速率小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对磷吸收速率,在28,32℃时则相反.吸收1g虾排出的氮所需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量由20℃时的1 93g上升到32℃时的13 17g;吸收1g虾排出的磷所需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量由20℃时的0 55g上升到32℃时的1 17g.因此,采用该藻处理养殖水时,参考水中氮、磷动态来确定藻投放量是提高净化效果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离子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重金属离子(Cu2 、Zn2 、Cd2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 05)。除0.05mg/LCd2 处理组凡纳滨对虾鳃丝Na K ATPase活力在实验时间内均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外,3种重金属离子低浓度组在短时间内对Na K ATPase活力出现暂时的激活现象,至24h后同高浓度组一样,随作用时间Na K ATPase活力逐渐降低,表现为显著性抑制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