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80-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是指居民家庭在炊事、热水、照明、室温调节等生活起居方面对能源的直接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研究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对1980至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从6.728×107t碳增长至16.545×107t碳,人均生活用能碳排放量从每年68 kg碳增长至125 kg碳,呈较快的上升趋势,但仍处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较低层次;受益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及能源结构的改善,居民生活用能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从每吨标准煤排放0.732 t碳下降至0.632 t碳,生活用能结构优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城乡比从5.87下降至1.84,城乡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的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建筑业碳排放空间非均衡问题,通过构建基尼系数评价体系对建筑业碳排放空间非均衡现状进行分析;随后从时空视角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人口、产业结构、能耗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建筑业碳排放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建筑业碳排放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不均衡分配格局,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基尼系数处于"分配差距悬殊"区间;城镇化水平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最高,区域间城镇化进程差异的加大将导致建筑业碳排放空间非均衡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3.
能源消费结构变革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利用清单算法对四川省7大部门15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特征开展分析以明确关键排放源,基于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优势搭建预测模型,结合自然演变规律和政策规划目标科学研判四川省“十四五”时期能源消费碳排放轨迹,并兼具省域全局和关键部门双重视角探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低碳路径。结果表明:(1)工业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心部门,交通运输业、居民生活的碳贡献也不容忽视。(2)四川省“以煤为主、油气相辅”的消费结构决定了煤品碳排放主导地位,各部门差异化运行机制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的异质性特征。(3)从省域全局看,政府低碳管控的“有形之手”能够显著控制碳排放水平,但实施力度不足仍将造成较高水平历史累积,在长时间跨度内影响低碳转型进程。(4)从关键部门看,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侧重点为原煤消费减量和整体节能降碳改造;交通运输业侧重点为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和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居民生活侧重点为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估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演化特征,以1999—201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损失基本数据为基础,利用CRITIC权重法构建综合灾情指数模型,同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多因子角度对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从时间、空间上开展研究,探究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总体灾情具有指数波动剧烈、大小灾年交替、不同维度线性趋势不一致等特点;空间上,空间分异程度较大,综合灾情指数城市分布为边缘高—中间低的格局,无明显集中趋势。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分析对灾情大小的影响,极端气象因子起直接作用,地形地表因子起间接作用,基础建设因子起助推作用,防灾减灾因子起缓冲作用;交互探测分析发现,地势起伏度、人均绿地公园面积、经济发达程度在与其他各因子共同作用时对广东省灾情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迪氏对数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美国、印度、日本、德国4个典型国家和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分析家庭户数量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引入家庭户规模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全球、中国及几个典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为碳排放增长的促进因素,对全球和印度,人口效应略强;对其他几个典型国家,经济增长为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为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其中美国和德国强度效应较强,抵消了经济增长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美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长表现为微弱的促进作用,对全球及其他几个典型国家则表现为微弱的抑制作用.修正的模型表明,居民消费模式对碳排放贡献以家庭模式为主,中国的家庭户数量效应大于人口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IPCC碳排放数学模型,测算2001—2010年中国电力能源生产与消费环节碳排放量,研究电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点,为优化电力能源产品结构、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电力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相差不大,碳排放量以9.99%的速度逐年增长,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每年下降4.42%,"十一五"期间,碳排放强度共下降33.95%。第二,省际间电能生产与消费过程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西部省份碳排放强度普遍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经济发展对电能消费碳排放的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低碳经济格局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全省GDP达到15903亿元,增长近3倍,人均GDP增长2.89倍,城镇化率达到60%,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82%。与此同时,全省碳排放量从19095万吨增加到27251万吨,增长1.43倍。通过对黑龙江省13年间社会经济数据的系统分析研判,人均GDP、城镇化率、碳排放强度等因素对全省碳排放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分析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能源消费与城市碳排放的相互反馈机制,以构建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预测天津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因素对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量的影响,设置并对比不同综合减排方案的减排效果.结果 表明:构建的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模型有效;若系统按现有趋势发展,天津市水土资源净碳排放量在2020-2030年将保持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加速增长能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量,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能源效率提升是实现水土资源利用减排的有效途径,产业节水发展对减少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作用较小,但由于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仍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水资源约束和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综合调控方案,天津于2025年左右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达峰.未来城市发展应主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同时重视水资源底线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居民选择更低碳的出行方式,以武汉市主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定义并设定低碳补贴情景,以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性别、年龄、职业、补贴占收入比、出行距离选为自变量,分别建立考虑低碳补贴前后武汉市居民常用的出行方式,综合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随机效用模型,选择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模型建立居民出行方式,比较2个模型分析自变量是否改变,再计算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效应,分析碳补贴情景下各自变量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碳补贴情景下,居民选择小汽车出行的概率受出行距离增长的影响较小,边际效应仅为0. 01;低碳补贴对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有促进作用;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高收入群体则相反。由此,根据不同群体居民的出行方式特性,政策制定上建议对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的高年龄群体加大优惠力度,同时将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增强补贴效果,以针对性诱导居民低碳出行,进一步减少道路交通出行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良好的社区安全氛围,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探究社区安全氛围与居民参与、社区归属感之间的关系。明确居民参与包含居民参与意愿和居民参与能力2个维度,社区安全氛围包含安全意识、安全交流、安全教育、风险准备和管理重视5个维度,进而提出居民参与、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安全氛围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问卷数据,并检验以上假设。结果表明:居民参与意愿对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安全氛围有直接正向影响;居民参与能力对社区归属感和安全交流、安全教育、风险准备、管理重视有直接正向影响;社区归属感在居民参与对社区安全氛围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升流式生物催化电解反应器(UBER)是一种将生物方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使用UBER降解硝基芳香烃类化合物,不但处理周期短、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通过UBER处理含硝基苯模拟废水,对生物催化电解技术的原理进行讨论,并探索最佳反应条件,为该项技术处理实际废水提供理论依据。考察了进水浓度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阴极催化硝基苯定向还原为苯胺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外加电压、进水乙酸盐质量浓度及进水p H值3个方面,对UBER还原硝基苯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最优试验条件分析。结果表明,UBER可以高效处理硝基苯废水,当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7. 2%,但随进水质量浓度进一步提高至220 mg/L,硝基苯的去除效果不佳,去除率仅为79. 13%。当进水硝基苯质量浓度较低时,苯胺生成率较高,平均值达到91%,随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提高,引起阴极电势波动,使得还原反应按照多种途径发生,硝基苯不仅被定向还原为苯胺,还被还原成其他副产物,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将部分生成的苯胺进一步氧化利用,造成出水苯胺含量偏低。最优条件试验表明,外加电压在0. 3~0. 5 V,硝基苯的去除率均达到93%以上,此时阳极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当电压降到0. 2 V时,硝基苯去除率仅为36%,表明外加电压过低会严重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将乙酸钠质量浓度从1 000 mg/L逐渐减小,质量浓度降低至700 mg/L时,阳极电位依然保持在-440 m V vs. SCE左右,UBER系统运行稳定,当乙酸钠质量浓度进一步降低,阳极微生物电化学活性逐渐受到抑制;UBER中微生物最佳生长p H值为6~7,当p H值超出这一范围,会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进而影响硝基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发生初期,各受灾点对物资需求的紧迫性存在差异。在应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救援效率,应急资源需要按照受灾点需求紧迫性优先级进行分配和调度。首先,构建了受灾点需求紧迫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博弈论方法将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权重组合系数及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其次,利用马氏距离和灰色关联分析改进TOPSIS方法,建立了受灾点应急物资需求紧迫性分级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受灾点应急物资需求紧迫性分级研究,并将该评价结果与传统TOPSIS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客观地确定权重组合系数,消除指标间相关性,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可行、有效,能为应急救援物资配送提供有效支持和决策。  相似文献   

13.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全国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阐明了开展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进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简述了目前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考评分级、考评程序、考评内容。最后介绍了近年来哈尔滨市在机械、纺织、啤酒、乳品、商贸、木材及木制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为今后哈尔滨市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地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2011年冬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区降水过少而2012年春季极度干旱对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在2011—2013年冬季反常气候影响下的黑龙江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的樟子松、胡桃楸、白桦、蒙古栎林下可燃物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点检测,并通过细致的分析发现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不同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樟子松林下可燃物含水率相比之下一直很高,胡桃楸林下可燃物含水率一直非常稳定,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映不太明显,而蒙古栎林下可燃物则处于中间,白桦林下可燃物对气象因子的变化最为敏感,上下波动很大。根据监测获得的数据对不同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和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建立了相对应的含水率预测模型,由于数据较少等原因,所得模型准确性有待验证,但是这也为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森林含水率的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哈药总厂污水处理车间排放的污泥进行化学成分及施入土壤后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及水稻子粒中残留的分析,探讨该污泥能否应用于农田及适宜的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污泥中有机质含量高,达800mg/kg,全氮含量达7%左右.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控制标准值.大剂量施入土壤后,子粒中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与常规施肥无明显差异.随污泥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明显提高,重金属元素除汞和锌有较大幅度提高外,其他元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污泥对水稻分蘖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污泥能否在农业上应用,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经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为材料,研究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该厂排放的污泥,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含量高,施入土壤后能迅速被水稻吸收利用.适量施用污泥,水稻返青加快、分蘖增多,体内叶绿素含量增高,同时水稻的产量也得到提高.污泥施用过量,会导致水稻返青率降低,后期分蘖无法控制,导致生育延迟,空秕粒率大幅度增高,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哈尔滨铁路局实际运营系统 ,基于事故树分析理论 ,探讨了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实现。首先论述了事故树的建立方法和以事故树分析法为基础的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核心算法 ,然后讨论了具体实现的数据结构和事故树编码方法 ,最后简要提出了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系统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高架仓库火灾烟气运动和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哈尔滨某纺织品仓库的实际尺寸建立几何模型,应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机械排烟模式下仓库火灾的热释放速率、温度流场、能见度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火灾的发生发展、火场温度分布、烟气流动状况及其组分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机械排烟可以将烟气控制在8m以上的空间内,有效地抑制烟气向仓库下部扩散,使仓库内的温度和能见度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研究成果可以为合理地设计大型高架仓库的防排烟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虚拟区域和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为研究区,以满足居民避难需求为目标,分别构建居民避难行动效率模型与应急避难所服务范围模型,并将二者进行耦合。先以虚拟区域说明利用耦合模型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再以研究区探讨居民避难所效率与应急避难所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状应急避难所配置,在研究区有2处是应急避难所服务无法覆盖的范围。以耦合模型为基础,确定需要增加2个应急避难所,才能满足居民避难需求。该研究方法不仅为我国应急避难所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作了补充,其结果也为研究区及其他地区应急避难所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松花江蓄洪区选址问题的决策方法.松花江蓄滞洪区选址问题涉及诸多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属于半结构决策问题.本文综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优选法,提出求解这类问题的一种半结构决策方法.基本方法是:将评价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于定性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其评价矩阵;对于定量指标应用相对隶属度方法,求其评价矩阵;二者合成得到全体指标的评价矩阵;最后利用模糊优选法求得最优决策.应用该方法于松花江流域蓄滞洪区的方案选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