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安全行为意识,减少危险行为,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现状,说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并将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引入建筑施工企业,对行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工程现场就危险因素进行为期4周的行为观察,分析发现,行为安全管理方法的实施对纠正不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效果明显,它有助于预防事故。同时,要保持较高的安全水平,应延长行为观察周期。行为安全管理是传统安全管理的补充,它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员工直接参与行为观察、管理者支持以及相互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数据,发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深入了解造成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产生根源,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利用系统论研究方法,得出了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安全认知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推荐的共同安全认知观念,从观念上让员工和管理者对不安全行为形成一致的认知,并在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方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在企业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工具-HSE观察卡。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推行HSE观察卡,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在现场作业活动中的安全作业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率,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煤矿企业员工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安全文化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员工行为视角探讨煤矿企业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提出不规范的个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群体行为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发。实证分析表明:员工行为是影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程度约占11.2%;煤矿企业员工行为主要是通过安全文化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矿企业应当通过安全文化构建纠正员工不规范行为,即构建一种基于员工行为能力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提高组织员工队伍的行为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有限。针对常见的员工不安全行为,提出建立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系统促使员工行为规范化,并将其分为4个部分:违规提示系统,危险警报系统,辅助提示系统,紧急制动系统,辅以"自我观察法"作为配套管理措施,将员工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以期能够减少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主要前因变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实际,编制了包含21个项目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通过对240名煤矿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形成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正式量表和探索性因子结构模型;再对7个煤矿735名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验证性因子研究(CFA)。结果表明:编制修订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受不安全行为态度、班组安全氛围、行为风险认知偏差等3个因子的影响;企业应从行为态度改变、班组安全氛围构建、行为风险认知偏差校正等方面,干预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谴责”安全文化的机理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生产的形势正在实现持续好转,但因人员违章和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仍未根本杜绝,人因问题成为当今安全管理和文化建设研究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通过行为安全研究和管理体系分析表明,规章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员工的接受能力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员工遵章程度和安全行为。不加区分对待和从管理的深层次剖析,对违章和不安全行为一律强调和执行严厉处罚的纪律处理,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人员违章问题。本文通过对人员行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全面分析,阐述了"不谴责"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原理,针对不同的安全管理阶段和工作实际,提出了推行基于"公平和公正"这一"不谴责"安全文化的具体对策,对解决企业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矿员工的“知-能-行”不安全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分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决策心理过程,构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知-能-行"模式模型,归纳该模式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致因因素,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煤矿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不安全行为,并成为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规定和行为规范、员工的记忆状态、理解能力、行为认知能力、价值观及价值判断、行动能力均是影响煤矿员工作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预防和控制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应从煤矿员工的外在规定性、"知"、"能"、"行"4个方面入手;对煤矿管理者和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应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控制生产中员工不安全行为,需研究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涌现程度和趋势。在探讨了员工不安全行为作为复杂系统一种涌现现象的基础上,将复杂性科学的涌现理论和CGP建模方法应用到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中。先分析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的因素,构建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模型;再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动态模拟管理者、员工、组织、环境各因素对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程度和趋势的影响。通过改变环境氛围、领导意识和员工素质等因素,对模型进行了基准模式和分析模式下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一种涌现现象;不同因素对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员工的安全意识、工作环境、组织安全理念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的程度和趋势。在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控制和调节各种因素,以降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涌现程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不安全感的视角,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设计了包含工作不安全感、工作生活质量和安全行为的调查问卷,并向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发放。利用回收问卷的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法对工作不安全感、工作生活质量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问卷结果显示: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越高,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感知越低,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该结论丰富了员工安全行为的研究视角,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和行为基础安全管理模式异同点的比较和对两者协同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基于企业安全文化和行为基础安全管理的协同模式.从预先评估、要素整合、建立管理流程协同机制和反馈辅助系统4个方面对协同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这种综合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罗安琪  盛守祥  邵飘飘  周雪 《安全》2019,40(8):56-60
以新型制造业TFT-LCD行业为背景,研究了STOP(Safety、Training、Observation、Program)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结合企业实际安全管理状况,通过引入STOP安全训练观察程序,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企业的STOP行为观察卡及其使用方式,进而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不安全行为数据库。实践结果显示,通过STOP行为观察卡记录数据可分析企业的突出安全问题。该方法为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炭行业事故频发,而人的不安全动作引起了88%的事故,因此,运用行为控制方法来约束人的不安全动作对于减少煤矿事故有着重要意义。以煤矿放炮员不安全动作为统计指标,对我国2000—2011年41起煤矿重特大放炮事故进行统计,得到16种、48个不安全放炮动作。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这些不安全动作的原因集中在放炮员安全知识、意识、习惯,组织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组织安全文化这三方面。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系统的行为控制方法,给出了放炮员不安全动作的综合解决对策,这样企业便采取了从安全文化到放炮员不安全动作的一整套行为控制措施,从而可以有效预防煤矿放炮员的不安全动作,减少煤矿企业放炮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非煤矿山是典型的高危行业。为了规范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基于杜邦STOP系统及行为安全理论,通过行为观察、行为聚类,构建了非煤矿山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对某大型非煤地下矿山的14类工种作业为期70天跟踪观察,收集统计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分类整理,形成不同类别的不安全行为比例变化趋势图。结果表明:动力设备类、防护坠落类和其它类的不安全行为有明显的降低趋势;生产工艺类、常识危险类和供电系统类的不安全行为改善不明显。实例表明,基于杜邦STOP系统及行为安全理论的非煤矿山不安全行为研究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或避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地铁列车驾驶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1种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策略体系。基于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及问卷调查,采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过程的“前-中-后”3个维度建立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通过调节不同的干预策略探讨分析各种组合干预情况下不安全行为水平并验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发生前维度的干预策略效果相对最为显著,通过岗位胜任力及企业安全氛围建设等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水平,为地铁运营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采用自行编制的组织管理测评量表及不安全心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安徽两家大型煤矿的250名一线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组织管理因素与矿工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矿工不安全心理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行为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心理受组织公平、组织支持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矿工不安全行为受组织安全态度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参考,煤矿管理者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矿工的不安全心理,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究辱虐管理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更好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以242名高危行业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应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辱虐管理与员工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曲线关系以及正念、领导-成员交换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不安全行为有U型影响;正念调节辱虐管理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探讨建筑工人人格特质、情绪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能力,以293名一线建筑工人为调查对象,基于场动力理论,构建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情绪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3种人格正向预测不安全行为显著;正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正性情绪在外倾性-不安全行为和神经质-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负性情绪在责任心-不安全行为和开放性-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工人个性化心理特征,溯源工人自身安全问题,为后续开展分类干预管理和矫正不安全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出安全心理干预与行为干预方法。基于安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提出调查干预法、安全心理咨询干预法、危机干预法、文化干预法等安全心理干预方法。基于人的行为模式,提出安全观察与行为干预法、安全行为流程干预法、正向行为支持干预法等安全行为干预方法。阐述不同干预方法的基本原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安全心理干预的目的是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安全行为干预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直接措施,通过采取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措施,可以控制事故的发生。在探讨不同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对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方式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