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样品保存稀汞的蒸馏水溶液及天然水中之汞,储存时可迅速损失。储于密闭的容器中,溪水开始浓度为50ppb,15分钟损失达80%。汞损失的速度与量,随汞浓度、溶液组成及储存容器的类型而定。如其它金属离子一样,Hg~(2+)可被容器壁吸附而损失。水样中的汞可为悬浮粒子与聚乙烯容器吸附。有用10种不同材料的容器贮存20ppm及20ppb汞的2MHNO_3溶液,51天后对汞有不同程度的吸附,认为派立克司、聚碳酸酯及聚四氟塑料是合适的容器。汞溶液如不加硝酸调pH为0.5,可明显地被聚乙烯吸附。如不加硝酸保存,则80%聚集于颗粒物质,部分被容器吸附,仅10%留于溶液中。有用羊毛吸附汞,再以含有氯化钠的盐酸解吸,藉以保存水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对三丁基锡(TBT)吸附行为,主要考察了溶液pH和盐度的影响作用.同时比较了无机锡、四丁基锡(TeBT)与三丁基锡在多壁碳纳米管上吸附行为的差异,并探讨了在多壁碳纳米管存在下三丁基锡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丁基锡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平衡时问短,能很快达到吸附平衡.溶液pH能影响这种吸附作用.三丁基锡在多壁碳纳米管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主要为疏水作用.在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共存体系中三丁基锡的细胞毒性效应有所削弱,这可能与多壁碳纳米管对三丁基锡的吸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三价和六价微量铬在塑料瓶壁表面上的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军  章申 《环境科学》1981,(1):15-18,61
本文研究Cr(Ⅲ)和Cr(Ⅵ)在不同pH条件下在聚乙烯塑料上的吸附特性,根据溶液在塑料瓶内放置不同时间后铬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器壁对铬的吸附量,在pH<9的介质中,器壁对Cr(Ⅵ)无明显的吸附作用。pH<5时,对Cr~(3+)无明显吸附,中性和碱性介质中Cr~(3+)有吸附。  相似文献   

4.
水中低浓度磷含量的测定——乙酸丁酯萃取比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一种测定水中低浓度磷的方法。检测限小于0.1ppb。含有钼酸根和锑离子的酸性溶液与正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钼酸锑盐络合物。用抗坏■酸还原生成钼■,用乙酸丁酯萃取钼蓝溶液,测定萃取液的吸光度来测定正磷酸盐浓度。此法仅用于测定磷含量于10ppb的样品。只有入于3.0mg/L的硅或砷对测定有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一种金属减振器的库房贮存寿命的实验室加速贮存试验验证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某型金属减振器的性能指标参数和贮存薄弱环节,然后设计并实施相关的加速贮存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金属减振器常温下的应力松弛关系式,进而开展金属减振器的加速贮存验证试验,验证其贮存后的性能指标参数能够否满足要求.结果 根据验证试验的数据结果评估得出,某型金属减振器在常温库房贮存环境至少能达到15 a的贮存寿命.结论 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加速贮存试验,能够在短时间内验证金属减振器的贮存寿命,为金属减振器寿命评估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砷及金属的自然衰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介绍污染物自然衰减作用定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As和以矿山废水为来源的金属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行为:主要包括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生物转化作用等。其中详细介绍了金属Fe、Al的氢氧化物/氧化物对As化合物和其他金属如Cd、Cu和Zn等的吸附作用;Ca2+、Fe2+、磷酸盐、重碳酸盐等阴阳离子和天然有机质对吸附作用的影响;金属微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以及微生物作用下As(V)与As(III)的相互转化过程。研究发现,阳离子可以增强金属的吸附作用,阴离子主要是参与竞争吸附;天然有机质对金属吸附过程的抑制作用阻碍金属的固定;交互带内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可以引起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微生物催化还原不利于As的自然衰减。最后指出目前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金属污染物衰减过程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锌对镉吸附作用的竞争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锌作为对镉吸附作用的竞争元素,研究土壤中锌对镉的吸附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竞争模式。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溶液中锌的浓度,可降低土壤对镉的吸附量,从而减轻镉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新极谱法研究不同材质器皿、温度、pH、富里酸浓度条件下,水样中0.05-0.10 ppb Se(Ⅳ)和Se(Ⅵ)的贮存损失,实验结果确定,低温、酸性、加入富里酸的石英器皿贮存硒的效果最好,玻璃器皿最差,聚乙烯居中,采用硝酸钝化过的聚乙烯瓶贮存天然水,加硝酸调节pH为1.0时,Se(Ⅳ)和Sc(Ⅵ)保存一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两种类型的活性炭对Zn(Ⅱ)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木炭和煤炭作为吸附剂,对Zn(Ⅱ)进行了吸附试验。虽然木炭的比表面积小于煤炭,但其对Zn(Ⅱ)的吸附作用明显优于煤炭。同时,溶液的pH对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也有很大影响。在pH<7时,活性炭对Zn(Ⅱ)的吸附作用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新极谱法研究不同材质器皿、温度、pH、富里酸浓度条件下,水样中0.05—0.10 ppb Se(Ⅳ)和Se(Ⅵ)的贮存损失,实验结果确定,低温、酸性、加入富里酸的石英器皿贮存硒的效果最好,玻璃器皿最差,聚乙烯居中,采用硝酸钝化过的聚乙烯瓶贮存天然水,加硝酸调节pH为1.0时,Se(Ⅳ)和Sc(Ⅵ)保存一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 河口区水体和沉积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而其中又以含有多种官能团,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交换和吸附作用的腐殖质为主。虽然腐殖质组成和结构较为复杂,其对金属的络合吸附和其他作用过程的机制尚不很清楚,然而它们对痕量金属在天然水  相似文献   

12.
<正> 对环境质量检验来说,汞的检测应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一)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二)研究稀溶液中汞的行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金属离子在贮存过程中从水溶液中消失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1941年,亨利·A·斯洛维特(Henry A.Sloviter)等人就发现稀溶液中的汞可被玻璃容器表面吸附。罗伯逊(D.E.Robertson)研究了海水中微量金属在聚乙烯和Pyrex玻璃上的吸附。罗逊(M.Rosain)和沃尔(C.  相似文献   

13.
PAN是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性指标之一.PAN属于电负性物质且在大气中含量极微,由于电子捕获鉴定器灵敏度高,用注射器直接进样就可以测得1ppb含量的PAN. 一、PAN的合成 为了对大气中PAN的定性分析提供标准样品,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PAN的合  相似文献   

14.
均相水溶液中有关微量元素的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方面的资料已有报道,但非均相水溶液中不同无机沉淀物对微量元素是否有影响则报道较少。目前,环境监测分析中,有时由于水样成份、元素含量不同,要求分析项目不一,加之贮存条件,溶液酸碱度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原来无沉淀的水样可能产生沉淀物,或者使原有沉淀物量增加或减少,这样就需考虑沉淀物的存在及其种类对水溶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是否有影响,在矿石分析或高纯分析中,有时采用沉淀法将干扰物或基体物与被测微量元素分离,或  相似文献   

1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通常用来测定微量元素,目前常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试液中ppb级或更低的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因此对实验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微量元素的过程中,实验环境、水和试剂的纯度、器皿清洁度、气体(包括燃气、助燃气和惰性保护气体)的纯度以及原子化器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对以上影响因素逐一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分析误差提高测试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大多数关于产在主要是碳酸盐围岩中的沉积Pb-Zn矿床的成因理论都涉及到作为富集过程主要阶段的金属呈硫化物从溶液中析出的作用。然而,如果最主要的沉积物和上覆的水层是缺少硫化物的,金属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作用从溶液中析出,这些作用包括金属作为碱式碳酸盐的直接析出,与碳酸钙和碳酸镁同时析出以及被沉积物中的有机或无机质细粒所吸附或络合。  相似文献   

17.
作为湖泊水中微量硝酸根的分析法,本文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树脂浓缩和紫外吸光法构成的液相色谱法的最佳条件。其结果是:该法精度在用5m150ppb硝志氮溶液行20次重复测定时的标准偏差为0.86%,另外在S/N= 3时的检测极限是0.014ppb。其含量在0~1 ppM和0~100ppb时所得到的检量线浓度和色谱峰高的相关系数为0.999;含量在0~loppbg时,其相关系数为0 .993,因此,不受干扰物质的影响。该法硝志氮的定量下限为1 ppb,测定所花的时间不到10分钟。现以测定日本琵琶湖水中的硝酸根为例,发现该法所测得的数据与铜、镉  相似文献   

18.
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对Cr的吸附机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r的吸附容量研究及吸附等温线拟合,测定颗粒污泥中的硫化物含量、对比实验前后颗粒污泥的表面形态和微生物组成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分析颗粒污泥的表面基团。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对Cr的吸附容量为6.84 mg/g,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颗粒污泥中硫化物含量达9.868 mg/g(湿重),对应每克颗粒污泥对Cr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0.69 mg;颗粒污泥表面生长大量的微生物,以杆菌为主,颗粒污泥表面丰富的微孔结构及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物均可有效吸附溶液中的Cr;FTIR分析结果显示,颗粒污泥中包含大量C=O、C-N及-S等基团,这些基团均可通过与C(rⅥ)或C(rⅢ)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Cr。研究表明化学与生物吸附作用在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吸附溶液中的Cr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蛭石对汞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以蛭石作为吸附剂对汞的吸附作用,并探讨了蛭石的改性和添加絮凝剂的联合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蛭石对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吸附速度快;蛭石经CTMAB改性后对汞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蛭石与絮凝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联合处理溶液中痕量汞的效果好,用吸附絮凝法处理含汞废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活体生物质对含铬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活体生物质——玉米芯对Cr^6+的吸附作用,并探讨了溶液的pH值、Cr^6+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玉米芯对C,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温度为33℃,Cr^6+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的Cr^6+溶液50mL,溶液的pH值为2.0,改性玉米芯用量为1.0g,振荡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改性玉米芯对Cr^6+的吸附率达到了98.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