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嘈杂使孩子们的耳朵失去了对天籁的敏感.更使孩子们对自然的声音有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通过让学生采集各种声音感受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中有那么多那么美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14,(1):38-40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为了共同的未来,需要我们通过环境教育去唤醒孩子们那份热爱自然的心灵,再通过孩子们去唤醒更多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正正确引导青少年学习、调查、体验、了解身边绿色生活,形成青少年的绿色生态理念,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使然。我和我的孩子们生活在北回归线世界上唯一一块绿洲——云南普洱,这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茶气飘香,绿是我们的色调,被誉为"绿海明珠"。尽管从小与自然为伍、鸟虫为伴,但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真正了解的甚少,能科学认识花草树木、蝶虫鸟兽的更少。其实科学就在身边,科普工作更显重要,只有了解了自然,认识了绿  相似文献   

4.
正十年来,南京市小行幼儿园逐步形成了"环保小卫士""节水小明星""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出行""节粮小天使"等环境日主题活动,孩子们在园内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环保意识。走进南京市小行幼儿园(简称行幼)内,"一米农场"的麦子、油菜、向日葵等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在行幼小小的园内,渗透着浓浓的自然气息。赵孟清正是"一米农场"的"创始人",植物们喜欢呵护着它们的"农夫",孩子们也喜欢温暖着他们的园长。播散绿色种子,根植自然理念几盆橘子树组成的小橘园成了蝴蝶的家,孩子们零距离观察蝴蝶蜕变过程;燕子春来  相似文献   

5.
正以神秘有趣、生机勃勃为主要特点,夜幕下的植物园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夜游""夜探"型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植物园的活动中。活动背景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保存、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场所,是公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学习自然的理想自然课堂,在公众的科普教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教学植物园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的任务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白龙认为,现在的孩子们离自然还是太远了,“我希望他们能在大自然中发现自己的天性,发现生命的奇妙”。白龙在乡里小有名气。“那几个‘00后’的娃娃,来了之后就不走了。”这个乡叫龙观乡。当汽车驶入浙东四明山麓,狭长蜿蜒的车道从山间探出头来,和着青草汁和雨水的空气瞬间钻进人的五脏六腑,司机师傅提示,龙观乡到了。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学区系列环境教育资源课程尝试运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们发现自然之美、享受探索乐趣、锻炼思辨能力、提升生态情怀。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亲近自然本是人类天性,然而钢筋水泥筑成的都市丛林却将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说,野外考察中的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做探索研究,那么,小记者团的工作,还让孩子们学会了用环保的独特视角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以前的乡村是和谐热闹的,那时的天很蓝水很清,那时的西瓜很甜、苹果很香、蝉叫得很响。那时爸爸妈妈都在家,每天吃饭都是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大人们拉拉家常,唠唠庄稼,孩子们争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8,(7):18-18
暑期是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环保意识的好时机。7月4日上午,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室(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志愿者走进南京卫桥南航社区,以社区少年儿童为对象,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一场名为“自然的音符”的环保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它给不了孩子要考的100分,但是它却可以让孩子们有无限探索的愿望;虽然它给不了孩子们纯正的英语口语,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上百种虫鸣的低语。"游学"以前是指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即"留学"。游学(Journey Education),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圣经中记载的东方五学士,祝贺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自然是生态道德教育最有活力的场所。儿童特点和自然元素,是设计和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人们离自然似乎也越来越远。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建构和适应了现代化的工作生活方式,孩子们也深陷在电子产品和课业负担之中,自然似乎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生态的危机和教育的失衡在同一个时空内相遇、碰撞,"生态"和"教育"成为了备受公众瞩目和争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环境亲子教育的经典之作。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教家长如何带孩子一起观察和欣赏最基本的自然趣味,书中介绍了52种简便易行的开放式户外活动,指导家长如何带孩子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激励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每个章节后都附带有提示,简明扼要地概述最基础的科学与自然常识。该书是从美国原版引进的亲子教育图书,已有繁体版,在台湾销售火暴。  相似文献   

13.
正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了解昆虫世界,从而了解自然。中科院动物所昆虫学家刘晔博士开启了虫虫特工队的"筹建"工作。刘晔作为专事昆虫研究的专家,有其大量的研究工作任务,所谓筹建不过是个比喻,真正的意思是希望把他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孩子们,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了解昆虫世界,从而了解自然。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分析当前自然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实验基地为例,探究智慧生态校园自然教育的研发与建设,打造出拥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校园文化。随着自然教育的兴起,众多社会团体相应开展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自然教育活动,供学生们参与学习,但带来的只是暂时和片段式的影响。那么如何把丰富的自然教育内容,长期地融入或潜移默化地带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则是需要重点研究与实施的自然教育内容。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为实验基地,历经6年时间的研究与创新,把一个普通的  相似文献   

15.
曾记得有所学校在亚洲书画协会举办的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有1/3的作品画的是校园、家乡、山村的优美环境。可见,“环境”和“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环境教育课上,适当地融绘画于环境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画“欣赏”的环境、“污染”的环境和“创造”的环境等,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画“欣赏”的环境大自然是美丽的,有蓝蓝的天空、无边的海洋、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它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孩子们只有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可爱、生…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市海淀区颐慧佳园幼儿园自建园以来,不断培育"互动体验,生态育人"的办园特色,开展了"环保体验我先行"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行动起来,逐步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节水行动——水更清幼儿园开展节水行动,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孩子直接感受到缺水的可怕后果,带着爱水节水的兴趣,孩子们主动开展了关于水的探索,进行节水行动,带动着教师、家庭和社区更多的人,为保护水资源而努力。教师还带领幼儿一起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水资  相似文献   

17.
乡村年味     
吴春富 《绿叶》2015,(Z1):108-117
打塘鱼小时候,冬日最热闹的场景莫过于打塘鱼了。打塘鱼一般在腊月底。快要过年的那几天,年味本来已经浓了,经打塘鱼这么一闹腾,一渲染,年的味道愈加的浓。打塘鱼有前奏。腊月二十左右,队长一发话:"该打塘鱼了!"村庄就欢腾起来了,社员们奔走相告,孩子们像得了喜糖似地兴奋。当水泵被抬到塘边时,电闸刀一送,塘水就如孩子们内心的欢乐,"哗啦""哗啦"地往出涌。塘鱼的品种,鲢子居多,胖头和杂鱼也不少。鱼种春季投放,自然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积极探索和开发环境教育方式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孩子们和动植物一起,沐浴阳光,茁壮成长。环境保护部将环保的宣传教育作为今年的核心工作。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现结合学校近年来的环境教育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们的生活正在远离自然:土地已被混凝土覆盖;少的可怜的草坪又被写着“禁止入内”的不锈钢护栏圈了起来;他们每天背着书包在硬地和尘嚣中穿行,离开的是一个笼子一样的家,到达的是一个充斥着化学制剂味的校园;空气里只有汽车尾气、工厂烟尘以及都市喧嚣的嘈杂,而惟独缺少了青草的气味和泥土的芳香……孩子们的生活是忙忙碌碌的,因为他们每天要奔走在书本与课堂、运动场与舞蹈室、电视机与游戏机之间,因为他们每天要读书、要写字、要画画、要学琴……而在这些美其名曰“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惟独没有看见孩子们…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搞好"海洋探秘"特色学校课程,学校又推出了海洋绘画展、班级学习成果展、海洋学习报告单评选等多种活动,帮助孩子们将学习到的海洋知识吸收和运用,加强记忆。青岛四方小学始建于1920年,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遵化路33号,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普惠、开放、多元、自然"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视。近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