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亚云 《环境教育》2004,(11):34-34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环保行为习得的易变和反复,需要我们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教育,才能使孩子们从“知道了”到“做到了”,最后达到“习惯了”的境界。为此,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曾记得有所学校在亚洲书画协会举办的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有1/3的作品画的是校园、家乡、山村的优美环境。可见,“环境”和“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环境教育课上,适当地融绘画于环境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画“欣赏”的环境、“污染”的环境和“创造”的环境等,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画“欣赏”的环境大自然是美丽的,有蓝蓝的天空、无边的海洋、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它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孩子们只有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可爱、生…  相似文献   

3.
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修复孩子们与自然界之间断裂的纽带,成为比知识更重要的环境教育。孩子们怎样面对自然,将会决定我们的家庭、城市乃至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1.加强在校幼师学生的环境教育,塑造未来“绿色园丁”幼儿师范院校直接为幼儿教育培养师资力量,是向幼儿园输送“绿色园丁”的“绿色摇篮”,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绿色家长和绿色公民的任务,所以学校必须从夯实环境理论知识,丰富环境实践活动两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使其能真正成为一名未来的“绿色园丁”。(1)夯实环境理论知识:独立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编写具有幼儿师范特色的环境教育教材。独立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使环境教育的内容更加系统、更有针对性,并有利于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幼儿师范学校作为中等师范…  相似文献   

5.
柯南 《环境教育》2005,(3):26-26
我不赞成汪永晨"旗帜鲜明地"号召"敬畏 大自然"的观点。 "敬畏大自然"的倡导者经常发出激动人心 的声音,但在激情之下,我却很难看到"敬畏大 自然"的可操作性及其效果。如何"敬"?如何 "畏"?我从未得到过一个满意的答案。如果说 "敬"不过是发表激情演讲的话,那还真有一些关 于"畏"的可怕事例,其中一个就是战国时代魏 国的"河伯娶妇"。另一个例子来自中美洲的玛雅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启发他们的兴趣.此书作姜冬梅老师常常利用假期,把学生带到荒山野外.深入社会实际,让他们自己去触摸、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撰写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培养出了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多个奖项的得意弟子。  相似文献   

7.
李鸿霖 《环境教育》2004,(11):50-51
近年来,竹园小学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坚持和发展绿色教育,强调把绿色理念灌注到学生的心灵之中,让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校充满绿色希望、绿色文化和绿色文明,从而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绿色摇篮。近几年来,我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美,这也许是对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舞蹈艺术最好概括。她是一位充满着自然灵性的艺术家,她的舞蹈没有矫揉造作的粉饰,没有外国舞蹈的借鉴。大型原创舞蹈《云南映象》演出时,那种原生态的土风土韵,让人们寻到了民族舞久已不见的灵魂,也使人们逐渐对她有了更多的关注。杨丽萍宛若一个传递天地自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这门课程是我校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孩子们对环境美的追求,使他们自觉地爱护和保护环境。这门课程的内容都是由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尤其是河流、森林、沙漠、草原等自然景观是教...  相似文献   

10.
韩静 《环境教育》2014,(4):86-87
正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孩子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自己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找到一些图片来配合事例的讲解和问题的讨论。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活动步骤:(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头脑风暴",讨论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有娱乐、小说、诗歌等,这些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事物中哪些与自然有关?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以一个主题来讨论,比如有的小组围绕"吃"讨论,有的小组围绕"行"来讨论。小组要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可以多样,用文字、图表或者绘画的方式都可以。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并把结果贴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1.
<正>积极探索和开发环境教育方式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孩子们和动植物一起,沐浴阳光,茁壮成长。环境保护部将环保的宣传教育作为今年的核心工作。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现结合学校近年来的环境教育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了解昆虫世界,从而了解自然。中科院动物所昆虫学家刘晔博士开启了虫虫特工队的"筹建"工作。刘晔作为专事昆虫研究的专家,有其大量的研究工作任务,所谓筹建不过是个比喻,真正的意思是希望把他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孩子们,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了解昆虫世界,从而了解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正确引导青少年学习、调查、体验、了解身边绿色生活,形成青少年的绿色生态理念,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使然。我和我的孩子们生活在北回归线世界上唯一一块绿洲——云南普洱,这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茶气飘香,绿是我们的色调,被誉为"绿海明珠"。尽管从小与自然为伍、鸟虫为伴,但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真正了解的甚少,能科学认识花草树木、蝶虫鸟兽的更少。其实科学就在身边,科普工作更显重要,只有了解了自然,认识了绿  相似文献   

14.
白洁 《环境教育》2014,(7):66-67
正2004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利用教学楼的地下空间,建成了科技走廊。走廊分有5个展室,分别是: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昆虫世界、鸟的天空、海洋世界。展室中总共陈设有动物、鸟类、昆虫标本上百件及图片上百张。植物世界中还摆放有随季节开放的鲜花,海洋世界中的各种鱼类可供师生们欣赏。孩子们来到科技走廊,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技信息。科技走廊就像是一个校外小型自然博物馆,学生们不用走出校门,在浓浓的校园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走进湿地     
为了使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资源需求间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国际鹤类基金会与北京天下溪教育研究所合作,编写环境教育乡土教材。《自然的孩子》便是一本针对湿地开发的乡土教材,内容适用于中国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学校。只要学校附近有湿地、河流或湖泊,都可尝试使用其中的内容。本刊节选“走进湿地”这一教案,希望那些和湿地相邻的社区和学校能因地制宜地使用这些教材,使孩子们在游戏、探索、研究中真正走近湿地,了解湿地。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14,(1):38-40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为了共同的未来,需要我们通过环境教育去唤醒孩子们那份热爱自然的心灵,再通过孩子们去唤醒更多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分析当前自然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实验基地为例,探究智慧生态校园自然教育的研发与建设,打造出拥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校园文化。随着自然教育的兴起,众多社会团体相应开展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自然教育活动,供学生们参与学习,但带来的只是暂时和片段式的影响。那么如何把丰富的自然教育内容,长期地融入或潜移默化地带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则是需要重点研究与实施的自然教育内容。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为实验基地,历经6年时间的研究与创新,把一个普通的  相似文献   

18.
3.客观条件和机会的限制 由于客观条件和机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学校里环境教育发展的条件是完备的。例如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像开放课程和综合课程只能在少数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实验性的尝试。更多的教师因为教学资源的限制.不能提供给学生认识自然与体验自然的机会。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可能有较多的机会与校外的有关机构合作。一方面是师生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噪声是声波的一种,具有声音的所有特征。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指声波的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烦燥的声音叫做噪声。它在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叫噪声污染。在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校园内,指导学生装一台简易多用噪声污染检测仪,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可节约学校宝贵的教育经费。考虑到大型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对光的强烈反射而产生了影响环境的强光污染。我们在设计噪声污染检测仪时,加了一个功能,对强光污染的检测。该仪器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疫情的肆虐,使我第一次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何等得脆弱!人类不能超越自然,而要善待自然,进而萌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