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有了很大发展,建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建材、盐业、稀土稀有金属、煤炭等矿业体系.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因此,我们应遵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走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2006年,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要根据国家关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积极推动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居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大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的环保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只能减缓对环境破坏的规模、程度及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按照生态系统的自身特征恢复生态,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生态性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消解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然资源也遭受了极大破坏.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不同的环境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绩效有所不同.全面归纳了环境政策的主要类型,即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和公众参与型环境政策,并对每一种环境政策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政府综合应用不同政策应对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智楷 《环境教育》2013,(10):86-87
现在的环境越来越不如以前好了,因为人类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去破坏环境,破坏大自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科技也发达了,有汽车、手机、冰箱、电视等许多可以让人们生活好的东西,但人们没有注意到使自己生活好的东西会破坏环境和地球。地球正在变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相似文献   

6.
在师范院校中加快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结束的20世纪既是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环境破坏日益加剧的世纪。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人类道德价值观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新的环境伦理道德观。高等师范教育承担着培养对世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任,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树立新环境观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从其对象看,环境教育不仅包括环境专业教育,而且包括了公民的社会教育,因此,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格局初现雏形,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大、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发展失衡等矛盾和问题蜂拥而至,"绿色崛起"应运而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思想,经济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地各媒体都希望为"绿色崛起"提供正能量,笔者认为推动绿色崛起,应把握三个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的作用与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城镇建设在推进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大气、水体、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就小城镇建设的作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做了探讨,同时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行动     
王骄阳 《环境教育》2014,(12):87-87
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忽略了环境,产生了一种"GDP比环境重要的"错误观念。很多官员口口声声地说着要保护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要给子孙留下一个灰色的地球,现实却是在他们的领导下,虽然地方的经济在发展,环境却每况愈下。面对着如此残酷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挽救环境了。之前我们知道了许多的保护环境的措施,现在也派上用场了。一盆洗米水,先用来洗手,再用来擦窗户,拖地,然后再洗菜,浇花,最后还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观肯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揭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强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观念.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环境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世界眼光谋划我国的资源与环境战略,积极推进环保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中国家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一定区域的企业之间通力合作,建立生态工业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高考的各科试卷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试题,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为此,记者走访了教育部有关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金学方对记者说,高考命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人类在创造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干那些破坏环境、危及自身的蠢事呢?这就要靠教育,教育内容对人的知识、意识、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为提…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相伴产生了大量的矿山环境问题。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顾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1965年,英国率先提出了"环境教育"的思想,这种传统的环境教育主要是以环境保护的知识教育和警示教育为主,目的是使人们了解破坏环境会造成的种种危害,从而自觉地对环境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蒋高明 《绿叶》2014,(3):71-77
正弘毅生态试验农场摒弃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6项不可持续技术,探索生态平衡的耕作之道,实现了生态农业的"低投入、零污染、高产出"。然而由于政府将大量经费补贴到破坏环境的现代农业上,农民生产有机食品费工、费时、投入大、见效慢、没有经济回报等原因,生态农业面临推广的难题。我们期待消费者与有机食品生产者之间各种模式的经济合作,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打开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一、应着力研究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面用环境经济观点看问题,现代社会中,环境实质上是一切资源的总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消费带来的自然破坏和工业“三废”污染。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依赖技术进步,依赖现代化管理。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观念。因此,在环境法制中,必须着力研究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面,并通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国家要拿出多少资金来控制环境污染?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条件,选择何种技术措施来防治和保护环境最为经济合理?采用什么经济手段能有效地管理好环境,使之不再受到破坏和污染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通过学习和研究环境经济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钟峪 《绿叶》2011,(8):120-125
经过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大国,而其代价则是日趋严峻和复杂的环境问题。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社会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环保NGO亟待发展等等条件的约束下,解决环境问题显得举步维艰。而环境破坏的速度和复杂性,也已经超过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成长速度。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环境问题,以持续不断地努力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带来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20世纪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并带来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18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阶段,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范围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远远超过农业社会。由于工业大多分布在资源基地附近或城市地区,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大多数是发展中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尖锐与突出。因此.如何摆正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这就成为人们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1983年,李鹏同志在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宣布:“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于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1.20世纪是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人类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水污染、淡水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历史证明,建立在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重生态破坏基础上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新世纪我们在追求经济和社会增长的同时,必须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世界范围内努力使经济增长与能源和其它资源消费不同步增长。  一、背景情况  2.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以来,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