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轻自然灾害计划是1977年美国国会以立法形式制定的国家计划,包括地震、洪水、火山、滑坡等单个灾害的研究计划,也成为永久性计划,因为每年美国因自然灾害蒙受的经济损失多达250亿美元。国会在评估整个计划过程中特别强调减灾的国际合作和灾害研究的创新两方面。评估指出:由于减灾技术计划的实施,已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0.637%,该计划对加强美国减灾技术实力、改进城市建筑物、生命线设施的地震安全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减灾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1992年6月1日至1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今年10月14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减轻自然灾害对保证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确是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把自然灾害管理纳入发展规划,或者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改善灾害管理,这不仅是灾害管理部门关心的问题,也是计划部门关心的问题。为此,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特办刊物《Stop Disasters》第7期登载了美洲国家组织秘书处S.O.Bender的文章,现摘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准确掌握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影响范围以及持续时间等灾害事件与过程信息,是开展区域灾害预警预测、减灾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的基础。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时空数据模型,能够对台风等过程性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建模。以"201319"号"天兔"台风灾害事件为例,设计了一种基于元组时间标记法的台风灾害事件与过程的多尺度时空数据管理模式,并运用扩展SQL语言,将台风灾害影响区域等灾害事件的过程性信息按不同空间尺度同步存储,为台风灾害事件的历史回溯、数据共享与可视化以及风险区划等提供可靠、高效的过程数据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布2001年国际减灾日文告 每年一次纪念国际减灾日,为国际社会关注防御自然灾害以及改善防灾效果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过去的岁月中,自然灾害增长的势头似乎并没有得到抑止。秘鲁、萨尔瓦多和印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非洲及南亚遭受洪水的破坏,持续的干旱给阿富汗、中美和斯里兰卡带来了灾祸,此外,火山活动再一次袭击了厄瓜多尔。 全世界遭受的破坏和人员死亡,摧残了许多家庭,并使经济萎缩。在一些情况下,自然灾害还能加重人为灾害,正像我们从阿富汗出现的事件中所看到的。 随着自然灾害数量的增长,灾害的易损…  相似文献   

5.
再议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进展,我国的减灾工作已进入制定减灾规划,实施减灾规划的新阶段,即进入减灾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阶段。为了推动减灾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建立先进的科学支持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系统;进行自然灾害区划与减灾区划;开展综合预报;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进行灾害教育;发展灾害保险;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与产业化;建立减灾示范区;开展灾害科学体系的全面研究和进行国际交流等。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14,(1)
正12月31日,国家减灾办公布了2013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评选结果。这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分别为: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灾害;8月份东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7月上中旬四川盆地西北华北地区洪涝灾害;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害;7月初至8月中旬南方地区高温干旱灾害;"尤特"台风灾害;"329"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自然灾害研究会,为了响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倡议,提出了《陕西省重大自然灾害的综合研究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课题,已经省科委批准立项,目前已正式开题研究。该项从今年开始至1991年提交成果,计划投资22万元。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类社会是在对自然灾害的不断斗争中得到发展。近代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自然灾害的损失也在急剧增加。防灾减灾是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灾害监测技术、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灾情评估方法、灾害管理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已有了不小的进展。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这些进展,并指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所获得的新认识,包括将研究由单类推向综合。提出自然灾害系统和灾害科学体系的新观念,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预报,加强灾害社会属性的研究;提出分区减灾、分级减灾的对策,倡导开展减灾系统工程,将减灾纳入可持续发展系列建立减灾管理系统,推动减灾社会化与产业化等。对21世纪自然灾害综合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基本指导思想应为从自然灾害系统研究扩展为环境-灾害系统研究。同时提出了减灾能力评估、综合区划、灾后重建统筹规划等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风险普查,利国利民.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摸清我国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部分,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开展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目前已经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背景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ch.  MF 《灾害学》1991,6(1):68-70
1989年12月,联合国第44次年会正式宣布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从1990年1月开始。这十年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国际间一致的行动,减轻各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及社会,经济破坏,特别要减轻发展中国家将蒙受的损失。这十年的目的是:①提高各国对减轻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特别注意帮助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潜在灾害的评估方面有所进展,而且在建立早期灾害预警系统及抗灾结构方面亦有所发展;②筹划如何运用现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最佳方案与准则;③为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鼓励科学界及工程界努力填补知识技能上的空白;④传播有关对自然灾害评估、预测及减灾方法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重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能力"。其中,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及其诱发的工程灾害,其形成机理与防灾减灾对策所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亟需开展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和多灾种协同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重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能力"。其中,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及其诱发的工程灾害,其形成机理与防灾减灾对策所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亟需开展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和多灾种协同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防苑》2009,(5):47-4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目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预防和减轻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危险性是防灾减灾中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风险研究.通过对低温暴雪冰冻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用灾害链理论来研究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暴雪冰冻灾害问题.介绍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的致灾原因、形成过程和主要灾害链类型,最后论述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刊是灾害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已被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科学技术引文数据库及中国科学技术文摘等收录。1 宗旨及内容   (1 )本刊旨在推动我国灾害科学的发展 ,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研究中的结合 ,反映我国灾害科学的研究成果 ,探讨灾害规律 ,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服务。   (2 )征稿内容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机理和灾害发生的规律、灾害的预测及预防、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 ,以及其它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重要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是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同时,城市是现今各种自然灾害的承载体。随着近些年自然灾害不断地增多,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减少民众生命财产损失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已经初具雏形,在城市的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近些年我国城市灾害的特点,以及世界上一些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先行国家的经验,阐述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概念、重要性及基本构成;同时针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现状、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自然灾害链实例分析及综合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2年江西省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大部分自然灾害是以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为始发源头,并以灾害链形式演变发展的成灾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并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胶东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海水入侵是我国目前这一灾害类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事件,已被列入我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进行研究和防治。本文分析了海水入侵灾害的现状、危害、成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苏筠  伍国凤  朱莉  周夏  付丽佳 《灾害学》2008,23(2):19-23
研究公众自然灾害知觉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减灾宣教活动、构建社会预防文化。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北京5所高校大学生的自然灾害知觉现状及特征。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自然灾害知觉中存在不安全心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灾害知识和经验存在过高估计的乐观偏差;在灾害预期中表现出悲观的心理噪声效应;面对自然灾害多数出现消极情绪,其应急行为倾向呈负距平状态;防灾减灾过程中对政府行为依赖性、服从性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普及正确防灾知识、完善心理防御机制、强化能动意识等重塑大学生灾害知觉、调适灾害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