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农林大学是一座集教学、科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东湖顺应地势由山溪汇流而成,出水入太湖流域。东湖水质监测主要考察:水温、气温、p H、浊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等8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单因子分析法对东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湖水及出水水质属于Ⅴ类;总氮含量为Ⅲ类、高锰酸盐指数含量为Ⅳ类、总磷和BOD5含量为Ⅴ类。为指导校园学习生活和采取下一步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温岭市湖漫水库2011年~2017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库区水质变化情况,污染来源和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该水库水质在2011年~2016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2017年水质劣于Ⅱ类水标准限值,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入库污染源贡献情况为农业种植面源地表径流污染源居民生活源,入库污染源COD、总氮、总磷总量分别为161.55 t/a、82.3 t/a、5.56 t/a,而库区总氮和总磷环境容量估算值分别为74.41 t/a和5.25 t/a。为持续削减入库污染负荷并保障饮用水安全,从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大伙房水库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库区各项指标的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总氮单独评价为劣V类,是目前水库库区的首要污染物。从污染物变化趋势来看,2008—2011年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2012年有所下降;总磷浓度除2010年受洪水的影响突然增高外,其他年份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1—2014年滇池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施前后滇池外海中总磷和总氮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引牛栏江水入滇池后明显地降低了滇池中总磷和总氮含量,减轻了滇池富营养化程度,从而有效改善了滇池的水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6~9月期间7场降雨事件中屋面径流及附近降雨水质情况开展监测,分析了屋面径流及降雨水质特征、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中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污染较为严重,降雨事件径流平均浓度(EMC)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悬浮物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降雨水质相对较好,但氨氮和总氮也存在超标情况.屋面径流中各污染物初始冲刷强度以中等和微弱为主,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汞>锌>总磷>铅.屋面径流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水平与干燥期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降雨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交通运输来源的氮类污染物,屋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则为屋面材料老化和金属雨落管锈蚀释放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磷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克鲁伦河污染物输送对呼伦湖水质的影响,以克鲁伦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对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COD)进行监测,分析了其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研究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水污染指数法确定了水体中主要的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克鲁伦河所有监测断面的水质等级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及化学需氧量。水体中氨氮和总氮的相关系数为0.850,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化学需氧量与总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9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氮磷及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加重了呼伦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柴窝堡湖水质12年变化及改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郊,受自然条件、人工开发及上游排污的影响,其水质近12年来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收集现状及历史监测资料对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柴窝堡湖水质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达不到渔业养殖水域功能区的需要,其中以2008年污染最严重。对水质变化贡献较大的污染物主要为氯化物、氟化物、总磷、总氮、砷、化学需氧量。各参数中砷、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为显著。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柴窝堡湖水质下降主要原因为上游单位排污、水资源补给量减少及自然地质因素,并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提出的水质改善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工业源及生活源污水排放量、增加水资源补给量、建设区域固体废物集中储运设施、控制农业面源等。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4—2021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资料齐全的13个断面,对云南境内南盘江流域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断面水体类别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Ⅲ类水质为主,其中龚家坝断面全年污染最严重,狗街断面在2020—2021年污染以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花山水库入口断面2015—2017年水质类别为Ⅱ类,未达到目标水质,其余断面水质类别均达到目标水质标准。总磷为该流域主要超标项目,氨氮次之,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染是造成南盘江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沙湖港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武汉市沙湖港的水质监测,探讨了沙湖港水质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沙湖港DO一般在0~2.5mg/L范围内,为缺氧性环境。除硝酸盐氮未超标,氨氮、总氮和总磷均超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在各监测点的超标率,总磷均为100%,氨氮分别为86%、95%、100%、100%,总氮分别为90%、95%、95%、95%。总磷平均浓度大于0.6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总氮平均浓度大于4.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丰水期流量大,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浓度低于枯水期和平水期。汇入沙湖港的东湖港对氨氮、总磷贡献较大,氨氮浓度偏高,最高达18.30mg/L。总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范围9.49~1.39。氮是沙湖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建议重点控制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石门水库水质污染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石门水库多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基本掌握了石门水库水质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认为:石门水库2005年属Ⅲ类水质,近几年水库水质呈逐年转好趋势。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总氮。  相似文献   

11.
武汉水果湖水质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城市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质变化规律,以武汉水果湖为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选取水果湖有代表性的6个采样点,对总磷、总氮、COD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其变化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果湖总磷浓度在8月份较高,最高达到2 mg/L,总磷变化与同期月平均气温和日照在整体变化趋势上较为一致;总氮浓度在4月和1月份最高达3 mg/L,全年呈波浪起伏状,且总氮含量与同期风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COD浓度在5~7月最高达85 mg/L。整体各月水质情况4~8月水质为劣Ⅴ类,1月和11月Ⅴ类,其余月份为Ⅳ类。从空间情况看与东湖连通之处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与沙湖连通处为劣Ⅴ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现状2017年及近10年来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方面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内全湖区及各功能分区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总氮,总磷浓度以及营养化指数大多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第四季度有明显下降,总氮大多在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近年来太湖全湖区及各功能分区的总磷浓度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水质类别基本为Ⅳ类,总氮浓度则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附近波动,水质类别以Ⅴ类为主,营养化指数较为稳定,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水质总磷总氮在线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化国内外水质总氮总磷的手工和自动监测方法及设计参数,研究了基于紫外催化-过硫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的在线监测技术,设计了紫外线加强氧化-消解反应器和20通道自动校准与自动进样集成控制系统。该技术与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总磷总氮氧化率和消解速度,实现了在较低温度和常压条件下水质总磷总氮的快速、安全和稳定的在线自动监测,具备了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异与驱动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兵芬  张远  夏瑞  张楠  张新飞 《环境科学》2021,42(9):4211-4221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和影响区,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质量退化严重,河流水华频繁暴发,科学识别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异及主要驱动因素成为优化上游调水工程重要管理需求.本研究基于近年汉江水文水质多源数据,综合利用Daniel趋势检验、MK突变分析、K-means聚类、空间相异度和冗余分析等数学方法,系统揭示了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近年汉江干流水质总体较好,总体处于Ⅱ类,中下游部分断面水质为Ⅲ类;多项水质指标多年来总体较好,但总磷和总氮负荷较高,近年10个断面总磷和总氮平均浓度分别处于0.028~0.263mg·L-1和0.630~1.852mg·L-1水平;②时间变化上,Daniel和MK突变结果发现2004~2018年宗关站总磷和总氮年变化趋势不显著,其它多项水质指标也无明显年变化趋势;枯水期主要水质指标总氮、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总体大于丰水期,化学需氧量不同点位呈现出不同的丰枯变化规律,总磷丰水期浓度下降不明显;③空间分布上,K-means聚类和空间相异度结果发现不同断面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0个水质监测断面总体上可以聚类为3类,上游水质指标最好,中游次之,下游较差;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小河等断面多项水质指标均趋于改善,可能与近年来实施的控源减排和清澈养殖等保护行动和措施有关;④在总体较高的氮磷负荷条件下,流量和水温是影响汉江中下游3个分区河流水质指标的重要因素,其中流量在上、下游对水质贡献率较大,水温则在中游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水质及富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洞庭湖水质及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单因子法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2009年洞庭湖湖体水质整体为优;湖水中总氮、总磷污染严重,监测断面总磷浓度均劣于Ⅲ类水质要求。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进一步表明,洞庭湖湖体水质劣于入湖口水质,入湖口水质劣于出湖口水质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石兜—坂头水库是厦门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供水安全保障。根据2007年11月-2011年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将27项水质监测指标分为3类,计算历年丰、平、枯水期水质综合指数(WQI),评价水质状况。结果表明:①难处理的毒性污染指标的WQI值小于10,远未危及水质安全;②易净化的污染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大肠杆菌等在个别时段超标;③影响水质的最主要指标是总磷和总氮,单项指数常年保持在40以上,并曾一度接近80,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水体受到一定的氮、磷污染。④4年来,水质变化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丰、平、枯水期水质变化不甚明显,最大WQI为33.3,水质评价为优良,是合格的供水水源地。就污染物成因及该水源地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洱海湖滨带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洱海全湖128km湖滨带及其外围敞水区水质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带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湖滨带水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水质污染重于冬、春季,最重时期是11月.水质空间变化表现为北部污染重于南部,西部重于东部;临近村落、农田区湖滨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临近林地、山地区湖滨带;强风浪水动力扰动下,湖滨带近岸(离岸0~60m范围,水深£2.5m)区域水体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远岸(离岸70~190m范围,水深3.0~8.0m)区域,而在弱风浪下,离岸远近水质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柏河流域四座梯级水库水质的监测,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水体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均处于Ⅰ、Ⅱ类水质,而衡量总氮对水质的影响还应考虑其余指标。洪水季节水质略差于其余各月,相关机构可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9.
岱海水体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丽  陈俊伊  姜霞  郑朔方  王书航 《环境科学》2020,41(4):1676-1683
通过2018~2019年调查数据及历史相关监测资料,分析了岱海上覆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氮形态、磷形态的时空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岱海上覆水总氮和总磷常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总氮浓度明显高于全国其他湖泊.岱海上覆水总氮浓度在3.29~4.99 mg·L-1之间,平均值为(3.93±0.33) mg·L-1;总磷浓度在0.063~0.163 mg·L-1之间,平均值为(0.111±0.023) mg·L-1.上覆水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在春季、夏季呈现湖心深水区明显高于周边,秋季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而在冬季则呈现南部浅水区高于北部区域的趋势.上覆水中氮和磷营养盐均以溶解态为主,溶解态总氮和溶解态总磷占总氮和总磷的比例高达86.62%和77.84%,且溶解态氮以硝态氮为主导、溶解态磷则以有机磷为主要形态.研究中发现,湖水浓缩和内源营养盐释放是造成水体高总氮和总磷的主要原因,建议结合工程措施进行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以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0.
童芳  罗庆华  朱深海  陶水秀  曹威  付磊 《环境工程》2019,37(10):201-205
为探明旅游干扰对大鲵栖息地水质的影响,2014—2016年对张家界市内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大鲵栖息地进行水质调查。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大肠菌群5项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与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年间,18个测点中仅有3个测点为GB 30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其余测点均为Ⅰ类水,总磷是受到旅游干扰影响的主要指标。各测点3年间水质稳定,能够满足大鲵栖息地对水质的要求。因此,按照生态旅游要求实施的旅游设施建设与旅游活动管理,可以达到旅游开发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协调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