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及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性能及利用途径,并提出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合理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调控农作物营养元素可改变农作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迁移,是当前阻控农作物中重金属积累的一种有效途径。综述了农作物中重金属与营养元素、生理调节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营养元素和生理调节物质阻控重金属吸收和解毒的机制,介绍了叶面生理阻控农作物重金属积累的技术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叶面生理阻控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南林大张齐生院士课题组发明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秸秆炭、秸秆醋液、秸秆煤气新技术,为秸秆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对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组从农作物秸秆中提取出了秸秆炭、秸秆醋液、秸秆煤气,并设计制造了农作物秸秆碳化设备。实验证明,采用该设备处理农作物秸秆,每100公斤秸秆能够产生30公斤秸秆炭、50公斤秸秆醋液、18公斤秸秆煤气,秸秆炭是优良的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秸秆醋液是一种绿色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作物秸秆焚烧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综合利用秸秆,将秸秆通过造粒、挤出、模具成型、真空定型、牵引、定长等工艺,生产PVC木塑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氟对农作物,家畜和蚕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不少文献报道了大气氟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大气氟对农作物、家畜和蚕桑三个方面综合评述这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贵州遵义松林镍(Ni)-钼(Mo)多金属矿区土壤和农作物钒(V)污染情况,采集矿区旱地土、水稻土、森林土和农作物样品进行V含量分析,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危险商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土壤V平均值为406mg/kg,分别为对照样品V(82mg/kg)和贵州土壤V背景值(139mg/kg)的4.95、2.92倍。其中,旱地土、水稻土和森林土V平均值分别为446、303、470mg/kg,均出现V富集现象。(2)矿区3种类型土壤V污染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污染。水稻土和旱地土的危险商指数(HQ)均小于1,V造成健康风险的可能性较小。(3)6种农作物V为16.25~22.42mg/kg。水稻、玉米、甘薯、白菜和萝卜的HQ分别为13.25、1.44、1.40、6.36和2.57,表明长期食用这5类农作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V健康风险,尤其以水稻和白菜的V健康风险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铬在农作物体内属于难迁移元素,其生物吸收系数极小,仅为0.00n。我们在北京地区做的铬化合物拌土盆栽试验表明:水稻籽粒对三价铬的吸收系数为0.004—0.04,平均值为0.032;水稻籽粒对六价铬的吸收系数为0.03—0.07,平均值为0.056。这样的吸收系数只相当于镉、汞、砷的百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表1),因此,铬属于生物微度摄取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2016年江川县农作物的经济产量及草谷比系数估算得出秸秆产量,并结合2016年江川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分析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分析方法,采用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模拟出江川县6个秸秆集中处理位置,然后运用最小化阻抗模型实现再次优化布局。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与实验分析,初步验证了6个集中收储位置的合理性,并同时获取实地运价标准,秸秆运输常用车辆类型、吨位、运价,分析各集中收储点的运输成本。结果表明:2016年江川县农作物经济产量、秸秆理论资源量、秸秆可收集量分别为425 230、122 512.80、87 798.08t;从收储规模和物流运输成本看,6个收储点的运输量总计为610 713.91km·t,运输成本总计为3 297 855.13元。研究方法与成果为将来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规模化收集,存储位置选取及运输成本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制革工业是一个需水量较大的行业。据调查,每100公斤原皮每日排出废水量约为1.9—14.8米~3。在中、小企业中,一张大牛皮每日排水量约0.8—1.4米~3。我们曾对一个日产牛皮44张、猪皮1500张的中型制革厂进行调查,每日污水量约为1500吨。 制革废水明显地具有既对农业有害又对农业有利的双重特性。由于废水中含有盐、碱、硫化物、铬等有害物质,不加处理直接灌田会造成农作物受害和土壤污染。反之,废水中还含有氮、磷等对农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冀中典型农业区土壤-农作物体系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与生物富集特征,探讨了该地区所产农作物的可食部分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11种OCPs以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为主要残留物。土壤中DDTs和HCHs残留量总计达36.52~73.45ng/g,在各自的异构体中p,p’-DDT和γ-HCH所占比例最高,表明OCPs污染主要为近期输入所致。玉米和小麦各器官中,OCPs均在籽粒中最高,分别残留20.66~33.33、19.14~34.57ng/g。小麦和玉米对HCHs的富集能力均强于DDTs。研究显示,该地区玉米与小麦籽粒中OCPs含量虽未超过《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但OCPs致癌总风险相对较高,玉米和小麦中均超过了1×10-6,小麦中OCPs的非致癌总风险和致癌总风险均大于玉米,因此该地区应该优先关注OCPs对小麦所造成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离子液体对三种农作物发芽和生长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考察离子液体的生态毒性,研究了5种离子液体及其浓度变化对3种农作物发芽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种子发芽这一生态毒理指标而言,不同作物对离子液体毒性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次序为黄瓜>玉米>白菜;在一定浓度下,离子液体对白菜、黄瓜和玉米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对于所考察的5种离子液体,阴离子为卤素的[EMIM]Br和[BMIM]Cl对植物发芽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远大于阴离子为烷基硫酸酯和烷基磷酸酯的同类离子液体 [EMIM][ES]、[EMIM][DEP]和[MMIM][DMP]。这种毒性顺序可能与卤素离子对细胞膜较强的穿透能力和由于离子液体的稳定性所造成的阴阳“离子对”的共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保护谈害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有了农作物栽培以来,人类就开始和农作物害虫作斗争。长期斗争积累了一些经验,近几十年来,防治技术也有了进步。但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面临着害虫的挑战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酸雨所涉及的地区有不少是广大的农作区,它对作物的影响无疑将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是由空气中的CO_2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引起的,pH值约为5.5。由于大量工业污染物(如SO_2、NO_2等)被排放到空气中,遇水形成强酸,使雨水的pH值急剧下降,形成酸雨。酸雨不仅伤害农作物的叶片,也可以造成土壤酸化。目前,国内外在酸雨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方面的报道,大多集中在酸雨对农作物叶片的伤害及产量的影响,而对酸雨引起的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报道甚少。为此,本文研究硫酸型酸雨对小麦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度32~35℃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固含率和粒径范围的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无论产气量还是产酸和用酸平衡上,固含率25%是较适宜物料厌氧发酵的浓度,产气量249 mL/g;小麦秸秆在固含率15%~25%范围内,理论产气数值与实际气体量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42;3种不同粒径的产气量最大为<0.5 cm,其次为1~2 cm,3~5 cm,考虑到粒径小容易酸化的原因,故选择秸秆厌氧发酵的粒径范围<2 cm。  相似文献   

15.
正典型农作物秸秆热失重特性的研究张艳解海卫(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4)为了从机制上探究生物质与城市生活垃圾混烧特性,用热重分析法对典型农作物秸秆(玉米秆和豆秆)的热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的热解温度和着火温度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1993-2006年中国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农作物和鱼塘受害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突发事件总体呈减少趋势,环境突发事件总数与其造成的农作物、鱼塘受害面积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2)1993-1997、1998-2002、2003-2006年这3个阶段,环境突发事件造成农作物年均受害面积较多的地区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农作物年均受害面积较多的地区逐渐减少;绝大多数的地区农作物年均受害面积呈减少趋势或持平,少数地区呈现持续高危害和危害加重的趋势.(3)1993-1997、1998-2002、2003-2006年这3个阶段,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鱼塘年均受害面积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鱼塘年均受害面积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南部、新疆和黑龙江.环境突发事件对中国渔业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还波及到东北甚至是气候较为干旱的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7.
园丁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118-118
湖北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套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零污染生态板材生产线,并且实现连续化生产,标志着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聚氨酯生态黏结剂生产的秸秆人造板,实现了从源头杜绝家居建材的甲醛污染,也为中国每年超过7亿t的农作物秸秆开辟了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氰化物的毒性极大,在水体中氰化物含量超过0.02毫克/升时,即不宜作为渔业用水,若达到0.01毫克/升时,则不宜作为人、畜的饮用水。用含氰化物废水灌溉农田,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土壤含氰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废水中含氰化物量在多大范围内,才不致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及人类可以食用。我们选择了一种地上部均  相似文献   

19.
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近年来降落酸雨的地方越来越多,雨水的酸性也愈来愈强。在西欧、北美、日本等地,雨水的 pH 值多半在4.0—4.5,个别的曾达到2.1。酸雨问题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开展酸雨  相似文献   

20.
农业废弃物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可再生的载体,可利用其固定细菌来吸附降解石油。选取典型的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和稻草秸秆作为混合降解菌的载体,研究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稻草秸秆固定化菌的去除率达到90%~95%,玉米秸秆固定化菌的去除率为95%~98%,都比单纯的游离菌群G8提高了近40%;玉米秸秆固定化菌对原油的去除率比载体与菌群的简单混合物提高近了25%。比较经灭菌和不灭菌的秸秆为载体对原油的去除率,发现未经灭菌处理的秸秆对原油的去除效果更好。SEM及降解实验进一步表明玉米秸秆为较佳的载体,以玉米秸秆固定化菌3 d对原油的去除率可达到93.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