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市县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修正了陕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农作物气候适应性域;利用Delphi、VC 、VB与SQL Server等开发工具,开发了一套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市县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农业气象灾害数据管理、农业气象成灾条件分析、农作物全程气象适应性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组成.  相似文献   

2.
调查统计了潍坊市的农业信息和近30年来的各类气象灾害数据,建立了一个包括六市两县四区直至各乡镇的大型农业信息数据库;利用农业信息、气象灾害信息和气象信息,构造了灾害和灾情评估模型;基于G IS技术,完成了潍坊市基础地理数据的输入和采集,建立了农业信息、气象灾害信息和气象信息的自动查询和灾害灾情评价系统。当要进行灾害评估时,通过划定灾害发生区域,输入灾害因子及相关系数,即可得到相应的灾害等级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例,在辨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和风险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灾度函数,运用EOF和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霜冻、干热风与青枯雨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定量影响程度与风险概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因子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区划,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探讨了一条新的定量分析及区划技术体系。分析发现,干热风与青枯雨是影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其次是晚霜冻危害,第三是麦播时旱涝灾害,但总体上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并不算太高,只要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不会在根本上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网络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苹  黄毓华 《灾害学》1999,14(1):80-84
以大量翔实的农业气象灾害资料为基础,结合实时农业气象灾情分析,在windowsNTServer网络环境下,研制出具有网络功能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服务系统,系统在Internet的NetscapeNavigator或Explorerto览器下运行,简便实用.系统以灾害服务为宗旨,体现了信息量大、服务迅速的特点。内容包括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库、逐年农业气象灾害评判库、实时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灾情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阐述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概括总结了农业气象灾害减灾调控体系及其基本原理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9,(2)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黑龙江省农业大部分是雨养农业,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气象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在分析2018年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与2014年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的变化。分析表明:农民在获取气象信息渠道方面,采用新媒体的比例超过采用传统媒体的比例;农民关注气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农业生产;农民比较关注当天和未来10 d之内的天气预报,对较长时效月、季短期气候预测需求量较2014年明显上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象灾害服务现状,提出了目前农业气象灾害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警示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上海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监不系统是以实时气象数据为基础,根据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进行了评判分析,反映了农业气象灾害,接着,基于Activex的Web/GIS平台展示灾害的分布,并通过Internet网络,提供了多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近年来的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国勤  钱海燕 《灾害学》2005,20(2):61-65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资料,对近年来江西省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发生面积及其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对这些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分离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长时间序列的作物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统计研究中,一般把作物的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气候产量和随机误差3部分。趋势产量是反映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长周期产量分量,也被称为技术产量,气候产量是受气候要素为主的短周期变化因子(农业气象灾害为主)影响的波动产量分量。因为不同趋势产量模拟方法分离的气候产量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分离趋势产量以得到准确的气候产量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关系到影响作物产量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的准确性。试图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为例,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趋势产量求算方法,进而分离得到气候产量。提出了方法选择的3个依据条件:趋势产量模拟曲线应该符合社会技术各发展阶段的实际;全国或整个研究区的趋势产量变化特征因子应该基本一致(即社会和技术水平发展过程差异不大),气候条件相似区域其气候产量应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析得到的影响研究对象(作物)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或者农业气象灾害因子,应该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育特性及其对气候因子或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0.
詹兆渝  余勇 《灾害学》1992,7(1):1-5
本文通过建立气象灾害评定的模糊数学模式,对四川盆地农业气象灾害进行评定。使评定语言从定性跃入定量,评定对象从单类展向整体,而且评定时序从无序深入有序,得到了一致的历史序列。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灾害对江苏淮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拉朗日插值法推算江苏省淮北地区冬小麦在无农业气象灾害条件下从1960-2000年41年的期望产量,并用用S软件建立气象灾害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对指导淮北地区有针对性地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降低其对冬小麦产量的 影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根据中国主要作物产量、受灾面积和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详细分析了全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季节特点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洪涝和冷冻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而各种灾害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旱灾是最严重的灾害,受灾面积是洪涝面积的2.3倍。分析了全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严重影响,玉米和大豆产区主要是旱灾,早稻和晚稻产区主要是冷害和洪灾,一季稻和棉花产区主要是洪涝和旱灾,冬小麦和油菜产区的严重减产主要受冻害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与大豆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基于1987~2013年黑龙江省农业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和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并构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理模型。该模型从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2方面入手构建受灾比率和相对灾损量指标,并划分为1987~1997、1998~2007和2008~2013年3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生产有负面影响;从受灾范围和受灾强度看,洪涝灾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关键农业气象灾害;旱灾对灾害强度影响大,对受灾范围影响小,而冷冻害的影响与旱灾相反;风雹灾对黑龙江大豆生产影响小;黑龙江大豆生产几乎不受台风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业气候灾害与抗灾种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余 《减灾与发展》1997,(1):37-39,48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提出抗灾种植的对策,文章对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2抗灾夺丰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WOFOST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量评估农作物遭受农业气象灾害后的产量损失,尤其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过程中遭受多种气象灾害时,定量评估其中单一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当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WOFOST作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商丘市1980-2005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观测资料,对历史上发生的5年晚霜冻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选取F_(WSO)和F_(WST)作为评估因子,定义了晚霜冻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定量化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评估因子更具有生物学意义,评估结果更加精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气候复杂,作物在其生育期间经常会遭遇农业气象灾害,其中干旱、低温冷害、寒害和高温热害是我国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针对这4种灾害,归纳了其常用的灾害判别指标,并对各种指标的优劣、界定范围及其在各领域的主要用途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目前灾害指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提出了看法,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灾害指标及各类灾害的监测评估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灾害经济研究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何爱平  赵仁杰 《灾害学》2016,(4):150-156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系统中手工整理的936篇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首次对我国灾害经济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灾害经济研究整体呈现短期应景式、非主流性、区域性及非合作性等特点;其研究内容集中在灾后重建、农业自然灾害及巨灾保险债券等方面;其方法已进入定量化研究阶段;其路径主要从灾害本身分析转向市场化应对;其当前及今后热点与前沿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气象灾害。结果表明,我国灾害经济研究需要从政府及学术界重视与关注、学科交叉与国际交流、内容深化与范围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介绍美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对美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气象灾害应急机制的一些措施。认为广泛吸纳国际社会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快中国气象灾害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基于AHP-EWM方法的福建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原理,通过分析福建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和风险等级指标,构建了影响福建农业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AHP-EWM方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利用加权综合法计算综合风险指数,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重度以上的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东南部沿海县市,西北部的武夷山市、光泽县、建宁县和泰宁县,东北部的柘荣县、罗源县和福鼎市,西南部的武平县和上杭县;中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和西部两个区域中除重度以上灾害风险县市以外的大部分县市;其余区域属于轻度灾害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中间区域地带。  相似文献   

20.
吴先华  刘华斌  郭际  张凯 《灾害学》2014,(1):103-108
为了更好提高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降低灾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必要获知公众应对灾害风险的行为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深圳市3 109名公众的气象安全认知度调查数据,构建了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众应对气象灾害风险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气象灾害给公众及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的经历对公众应对气象灾害风险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气象灾害安全信息关注程度、对气象灾害安全防御知识了解程度、获得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时性以及获得气象灾害信息的方便程度等变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公众应对气象灾害风险的行为,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