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鸿郭  周少奇  石永 《四川环境》2006,25(3):95-100
恶臭气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已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采用微生物方法能有效去除恶臭气体,本文在探讨恶臭气体迁移机理及迁移速率的基础上,介绍了处理恶臭气体的微生物吸收法、微生物吸附法和微生物填料吸收法三类共6种处理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研究工作的深化指明了方向,对于恶臭气体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污泥技术为主体的好氧工艺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大量用传统方法未检测到,但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FISH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GGE/TGGE技术、16SrRNA序列比较、T—RFLP技术、AFLP技术等为代表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微观形态及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手段。文章就这些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波  张绍东 《四川环境》2010,29(5):114-118
土壤微生物是表征土壤质量最有潜力的敏感性指标,高质量的土壤应具有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高微生物生物量及良好的微生物活性。本文从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指标研究目前任务是确定一套评价土壤质量的微生物学指标最小参数集。建议今后加强土壤样品收集、储存、预处理及分析方法规范化,深层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质量的作用及建立本底土壤微生物属性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处理成本低、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且较微生物修复或植物修复效率更高,耗时更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和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四种联合修复技术,简要阐述了修复机理、适用范围和工艺参数,为生物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对以后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范围广、絮凝活性高、安全无害、无二次污染、可为生物降解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影响因素,指出被絮凝物质的性能、温度、pH值、金属离子、絮凝剂的浓度及附位点均对微生物的絮凝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指出了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侧重点,对开展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油是一种具有生物毒性的复杂有机物,土壤中石油烃的过量积累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处理成本低、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且较微生物修复或植物修复效率更高,耗时更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和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四种联合修复技术,简要阐述了修复机理、适用范围和工艺参数,为生物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对以后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底泥的氮、磷释放及其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军  吴群河 《环境技术》2003,41(Z1):20-23
氮和磷在自然界的循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氮和磷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过剩的氮和磷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 ,从而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本文综述了水体沉积物中氮和磷受微生物作用进行释放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氮磷微生物代谢的特点,并阐述了与传统认识相区别的最新发现和思想.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微生物的氮磷释放机理,通过生物化学和分子动力的角度解释了细菌对氮磷的吸收和释放,即质子动势理论和Pho调控理论.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是为了特殊的使用用途对于高效微生物的分离鉴别和组合培养,和对氮磷代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何新宇  刘青 《青海环境》2002,12(3):135-137
文章主要从嗜冷菌的生存环境及分子机制,综述了其生理特性,从而给人们提供了利用这类极端微生物为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环境友好、费用较低等优点。全面地介绍了石油污染微生物降解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微生物降解菌的种类、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概况,并对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降解农作物秸秆生产SCP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开始研究微生物降解农作物秸秆问题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迄今仍未实现大规模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其原因在于,实际生产中缺乏纤维素酶系全且酶活力高的产纤维素酶菌种、性价比高的产SCP菌种,并缺乏工艺简单、投资低、耗能少的发酵技术,给中试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农作物秸秆的预处理方法、生产SCP饲料的微生物菌种、发酵工艺、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为SCP饲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cell,MFC)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催化剂,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本文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和特点,阐述了反应器结构、底物种类、电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风沙土成土演变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分布及组成、微生物生理群、微生物活性及固沙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特性等微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了在风沙土成土演变过程中,随着生境的不断变化,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加,其分布随着土层深度、种植年限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微生物活性也明显增加。流沙上种植固沙植物后,根系产生的各种代谢物改变了根际的理化环境,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的发展,同时微生物的旺盛繁殖,也促进了风沙土向良性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是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转化的主体,其生物活性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而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又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因此,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也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入。本文对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极其特性做了描述,并简单介绍了菌群的几种研究方法,对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富集培养、分离和筛选的方法及过程。并用试验所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啤酒工艺实训室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研究发现,微生物絮凝剂对啤酒工艺实训室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菌剂具有绿色经济、无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体、土壤等污染修复中。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菌剂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如何应用于农药石油及水体的污染物修复,总结了微生物菌剂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微生物菌剂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黎理  荆国华 《四川环境》2008,27(2):85-88
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和载体选择,综述了国内外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各种废气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两种典型的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最新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当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微生物法回收印刷线路板中金属的研究进展,包括常用的菌种、浸出机理、影响因素等内容,阐述了微生物法回收印刷线路板中铜等普通金属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微生物法回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稀贵金属的研究现状,并对微生物法回收金属的研究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常规污水处理技术难以达到处理要求的现状,大庆油田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含聚污水。文章介绍了工艺流程,分析了气浮除油、微生物反应、气浮固液分离、过滤等工艺的技术原理,微生物配套技术在试验站,1#、2#、3#含聚污水处理站的处理结果表明:出水中悬浮固体含量小于10mg/L,含油量小于10mg/L,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的要求。2#含聚污水处理站的挂片显示:微生物挂膜饱满、肥大,微生物生长良好。该技术处理效果好、不引入二次污染物,且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琼  张艳敏 《四川环境》2009,28(6):109-114
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文章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型和特点,详细阐述了其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