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明良  罗静  王佑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18-121,126,226
以重庆市永川区陈食街道朱龙花等6村为例,基于全国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 9.3平台支持下,进行了30m×30m栅格单元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探讨了重庆市永川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从定量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朱龙花等6村海拔、坡度及坡向均值分别为345m、17.28°和271.25°(西坡);采用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及坡向分类的方法能直观展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耕地(水田及旱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上,阳坡面积大于阴坡,水田尤为突出。园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15°,西坡和西北坡分布最多;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m的平原和丘陵上,坡度小于25°,各坡向均有少量分布;水域、水利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分布格局类似,主要分布在300—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6°,东坡、东南坡分布较多;其他土地分布在海拔低于500m,坡度小于25°,西坡分布较多。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角度看,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约有2.34hm2的耕地位于坡度大于25°的缓陡坡和陡坡上,应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同一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土地主导利用方式各异,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张林  张世熔  李婷  余琼  李怡 《四川环境》2007,26(1):27-32
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ASTER卫星图像,建立波段亮度值与植被碳密度间的回归方程,对横断山区西北部的雀儿山西南坡四种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灌木、草)的植被碳贮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雀儿山西南坡365.85km2范围内,植被碳贮量共计2.05×106t。区内植被碳密度总体上呈团块状分布,其高值区(125~250t/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北部的俄产至春龙段和南部的金沙江沿岸的格乌、折松渡等地区;中等区域(60~125t/hm2)从北部的俄产至南部的岗托沿色曲河均有分布;而低值区(1~60t/hm2)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北部的贡布堆、上压吧和更庆以南的色曲河河谷内,并在南部的岗托至申龙达段金沙江沿岸形成一个狭长区域。在其影响因素上,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密度差异较大,而海拔、坡向和坡度对研究区内北部高山亚高山地区植被碳密度影响较南部干旱河谷地区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和高程点信息,基于流域的河流和上、中、下游社会经济情况对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明显倾向于分布在坡度小、阳坡、海拔低、与河流距离适中、经济发达的地区。研究结果将为嘉陵江流域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广锋  周昊 《新疆环境保护》2007,29(3):11-14,35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104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104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豫西山区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略有上升,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相对稳定,退化概率较低;低海拔区域植被退化和恢复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坡度小的区域植被退化和修复的概率都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植被轻微退化概率增大,坡度越大,植被覆盖修复的概率越低;南坡和北坡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东坡和西坡植被覆盖度较低;西南坡向的植被退化相对严重,东南坡向植被退化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通、南、万地区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主要属中低山,地貌复杂多样,石灰岩分布甚广,峰高谷低,坡度大,土层薄,“V”型山谷较多,大部分山脊海拔为1200~1500m。大型真菌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500m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广,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大型真菌36种,分属于12科24属,其中有些是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种类。通、南、万地区的成土环境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位理论的矿业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优化产业布局是基础。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坡度、坡向和矿区等区位条件对三产布局的影响,以及产业布局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基于区位理论和研究结果调整永平镇产业空间布局。结果表明:①坡度、坡向和矿区等影响产业布局,且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远高于第二、三产业。②矿业乡村三产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产业空间关联性弱,尚未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③结合区位分析结果,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三区三轴一中心”新产业格局,以利于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土地退化的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着重于土地的荒漠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舒强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3):149-154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四周环山,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居全国各省(区)之首,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39%,人均耕地面积0.19hm^2,虽然高于全国人均水平,但耕地质量差,复种指数低,产出率低,同时还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新疆荒漠化土地的分布与现状,以及其对农、牧、林、交通运输线路、居民建筑等的危害的综述,探讨了新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并为进一步更好的利用、保护土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川西北高寒草地不同类型的沙化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有机质、pH和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未沙化、轻度沙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沙化样地则相反;(3)中度和重度沙化样地土壤pH约7.0,未沙化和轻度沙化pH值在6.5左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沙化土壤有机碳与水分损失是一个正反馈。鉴于川西高寒草地特殊环境,探讨了选用适宜的多年生高原药用植物或者其他高价值资源植物作为固沙材料,将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插值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EPIC(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culator)模型中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为指标,利用新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资料,探讨新疆土壤可蚀性K值及分布特征,并采用Kriging插值法进行全疆K值的空间插值。结果表明:新疆各类型土壤表层平均K值为0.238~0.441,主要分布在可侵蚀-易侵蚀-较易侵蚀范围;其中K值最大的土类为石质土和风沙土,均属于岩成土土纲;K值最小的土类为棕钙土;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蚀性特征也不同,耕地土壤K值最大。从总体上看,土壤经过多年耕种,抗侵蚀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的西藏芒康县景观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Landsat TM影像和区域1:5万的地形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RS和GIS手段,得出西藏芒康县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是以自然景观(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为主.利用地形数据分析3种景观类型空间分布与地形间的关系,得出3种主要自然景观沿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分布的规律,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枝江县域西部近江低丘地带指沿长江向内纵深8~10km的丘陵地带,包括猇亭、安福寺、白洋、顾店、瑶华5个乡(镇)。海拔100~225m,相对高差20~60m,坡度<20度,多为黄棕壤,土壤pH值为5.6~7.2,有机质1.0%~2.3%,宜柑面积7300ha。西部近江低丘地带小气候条件优越,适宜橙类栽培。县域西北部为温州蜜柑最适宜区,宽皮柑桔主产区;猇亭、安福寺、白洋一带属低山河谷柑橙适载区。  相似文献   

13.
开展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耦合协调研究对实现特定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丹江口库区西峡县为例,改进了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法,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00—2015年西峡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峡大部分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偏低且增长缓慢,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由磨合转为拮抗;各乡镇耦合协调度的H-H集聚区位于县域东南部,以城关镇为中心表现出地域带动性,L-L集聚区分布在县域北部地区,表现为低值锁定;大部分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滞后于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潜力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4.
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程度高,危害严重.目前,新疆的荒漠化面积为104.4×10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5.25%.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影响下,新疆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威胁到绿洲生态环境.近几十年来,新疆过度开垦和人口增长过快已经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剧了水资源的耗用和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因此,防治荒漠化,是实现荒漠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简要论述新疆日趋严重的荒漠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盆地土地沙化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盆地的自然概况和土地沙化情况青海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194—5174米,位于北纬36°15′—38°21′,东经97°51′—101°20′。历史上盆地内碧草郁郁、绿水潺潺,牛羊成群,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一直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尊为“神灵”朝拜,曾被誉为“西海”仙海”,“鲜水海”。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盆地内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草场、农田退化,植被稀疏,地面裸露,风化,风蚀作用显著,沙化蔓延,湖水退缩。每年约有50多天7—10级大风,沙暴年均15次以上。因此,冬春季湖区主要是青海湖北部和东部的沙漠景观显著,是沙漠化过程发展的主要时期。夏秋季节降水多,地表呈水蚀过程,河流流入湖中的泥沙每年至少有80万吨以上,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推移至岸边或形成水下沙堆、沙垄和沙堤。盆地土地沙化蔓延极快,50年代沙漠面积仅452.88平方公里,1972年扩大了45.94平方公里,1986年则扩大了303.62平方公里,与1956年相比,沙漠面积扩大67.04%。如今,环境恶化,草场使用价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疆54个气象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新疆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演变趋势及年际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疆沙尘暴近50年以来空间分布特征是南疆多于北疆,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10月,其中4~7月为高发时段。年际演变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60、70年代都有所减少;80年代以后沙尘暴发生日数减少。  相似文献   

17.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s),山毛榉科,高达25cm,胸径达1m 多,主根发达,适应性强,栓皮层发达,厚达10cm,是我国当前最好的栓皮树种。栓皮栎主要分布在北纬22~42°,东经99~122°之间,多垂直分布在海拔400~1500m 内,3000m 以上地区亦可生长。我国栓皮栎的主要产区有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浙江、福建等22个省;其中以安徽大别山、陕西秦岭、河南伏牛山、桐柏山和鄂西、川东一带为中心产区,南北秦岭所产品质最佳。栓皮栎所产栓皮是我国软木工业的重要原料。它具有比重小、浮力大、弹性好、不透水、不透气、绝热、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基于不同栅格分辨率DEM提取冲沟尺度土壤侵蚀因子形成的差异,选择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典型冲沟为研究对象,基于Arc GIS平台,在0.5m、1.0m、1.5m和2.0m四种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取冲沟的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分析了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的分布特征、面积比例与损失量情况,以及不同分辨率的土壤侵蚀因子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元谋冲沟陡坡较多,大于35°的面积占50%。当分辨率降低时,大于35°区域比例减少,15°—25°面积增加,地形趋缓。2区域坡长为0—30m的短坡。分辨率降低时,短坡长被合并,短坡坡长的面积减小,30m以上坡长的面积不同程度增加,坡长发生整体延伸。3区域坡度坡长因子主要集中在0—10。分辨率降低时,0—10的坡度坡长因子面积的比例减少,大于10的坡度坡长因子的面积比例增加。元谋干热河谷区陡峭的坡度对坡度坡长因子的影响较大,较短的坡长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地区,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选择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与郑州市实证研究相结合来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总体结构和地域结构特征,揭示影响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政府和学术界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土地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加深,其中草地退化导致畜牧业长期不能很快发展,林地萎缩严重危及绿洲灌溉农业,耕地衰退造成粮食单产长期不能很快提高.遏制并逆转土地退化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课题,其主要措施是:1.以治水改土为中心,搞好流域规划,建立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以植树种草为基础,建立绿洲林网结构,逆转耕地沙化,3.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前提,综合治理盐碱地,改造低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