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宇杰  张铁军 《青海环境》2023,(2):62-66+7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层面的理论表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破除了西方唯“人类中心主义”至上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发展,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两个结合”的融会贯通和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2.
一淼 《环境教育》2007,(2):35-35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代的名人雅士纵情在山水之间.着笔于天地之中.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折射出时光流逝中的生态变迁。本刊开辟“读诗品生态”栏目,希望能够通过赏析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词,以窥古代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对现在的生态保护工作能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揭开了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秘密,并且开辟了解决危机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自身的逻辑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根基以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具体国情,这三者的结合共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4.
蔡竞 《四川环境》2002,21(2):86-88
本文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哲学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朴素思想和治国主张,并指出其共同构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的理论体系。同时,简要说明了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推进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三方面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屈振辉 《环境教育》2008,(12):17-18
人的生存与发展须臾都不可离开环境,环境道德是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和谐,若要全面提升全民族环境道德意识与素质,必须立足本土资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华民族极为注重礼在道德教化中的功能,“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杨心内容和精髓,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中应有之意,必须重视“礼”在环境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的景观风格是该城市有形和无形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城市自然空间环境、城市文化内涵、民风民俗、建筑、古迹等城市构成要素的总和。从旅游发展的角度,通过对青神县城优越的地理区位、优美的山水城市空间环境、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其县城景观风格定位为“山水园林城市”的设想,并围绕突出“山、水、城、文化”等城市特色景观构成要素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画家以德养志、以情观物,在山水之间寄托情思,在云蒸霞蔚中抒发情志。传统美学资源主要来自西方,在美学的"西方中心论"者的眼里,中国古典美学被视为"没有达到上升为思辨理论的地步",基本排斥在美学建设之外。这在当代"全球化"的思想浪潮面前,未免有失偏颇,以偏盖全。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催发了美学的转型,特别是中国古代美学资源将重放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当前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趋同化、文化展演化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指出决定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重点阐释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三重价值内涵,进而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分层分类赋能路径,即以“点”打造夜间经济的差异性,以“线”规范夜间经济的秩序性,以“面”塑造夜间经济的主题性。最后,从弘扬“地方性”为基础、坚持守正创新为动力和利用数字技术为工具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豫秦  陈昱昊 《绿叶》2016,(4):34-39
城镇化打破了人水之间的传统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雨水循环的天然通道。雨水的流失徒增了市政管网的压力,甚至造成城市涝灾,同时也加剧了地下水位的沉降,进而降低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国古代城市罕有水患,其因在于多采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化设计。继承和弘扬传统水文化所体现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极具应用价值,是建设"美丽中国"、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吴永江  向京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37-1139,115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历史悠久的休闲思想和休闲文化,这些思想和文化对当前我国休闲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分别从儒家休闲思想观、道家休闲思想观和民间休闲传统三个方面阐述各自不同的休闲思想及方式,并就三方面各自所具备的价值结合现代休闲旅游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苏光麒  龙炳清  宗浩  李俊涛  张滔  崔伟 《四川环境》2004,23(6):91-93,117
风水是人们追求理想生存环境的一门学科,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极大,其理论中体现了许多现代环境学的先进思想。通过对风水学的再研究,发现在很早以前的风水学中就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对风水学中的“气”,“脉”,“形”进行重新诠释,并叙述了风水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方式暴露出许多问题。在分析青岛城市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岛“城市数字化工程”建设的目标、总体逻辑结构、数据库设计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等一系列问题,以期为青岛“城市数字化工程”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了生态农业、生态水利、生态林业、城市园林绿化、生态能源和生态工业六大生态建设工程。在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念与意识欠缺,传统管理体制僵化,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效能较低,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标准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加速产业生态化和环保行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及积极营造生态文化氛围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市旅游吸引方面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是华南山水商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文章分析了广州市旅游资源具有北雄南秀的特点,阐述了积极开发广州山水商都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吸引方面的建设,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和搞好旅游线路的设计等发展广州山水商都文化旅游的观点;指出发展广州山水商都文化旅游,将对城市建设和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镇江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镇江旅游资源具有“江山风光”、“城市山林”、“佛道文化”、“名人故迹”等特色。分析了镇江旅游开发具有的优势条件,包括水陆交通枢纽、名优特产丰富、局部区位优势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包括开辟长江水上游和沿江风光带、发展宗教朝觐游、建设古代科技博物馆、开拓宁镇扬度假市场、精心组织旅游线路等,以促进镇江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提高它在苏南旅游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1984年6月11日至14日,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和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太原市联合召开了“城市环境规划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们就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制订城市环境规划的原则与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并对城市环境规划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多数代表认为,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同步制订。为此,本着“经济建设、城乡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论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自然环境的关怀,警示世人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这些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代代相传,与现代生态文明交映生辉,与世界生态文明相互融合,在千百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起着积极的先导作用。在齐国这块广褒而古老的大地上形成了以“开放、务实、包容”为特征的齐文化,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珍,加强学习和借鉴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绿色生态殡葬方式逐渐得到公众认可,城市墓园作为现代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教育等绿地功能开始受到重视。针对传统墓园殡葬形式落后、土地利用率低、空间浪费严重、缺少现代城市功能等问题,将传统墓园与绿色殡葬方式、绿地功能等有机结合,探讨了生态园林墓园的概念内涵,并从地形合理利用、城市功能融入、内部空间划分、植物景观营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园林化设计策略,赋予墓园更多的新功能与新价值,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自有文学之日始,就走进了作家诗人的视野。中国古代诗歌中触目皆是的吟咏山水风物的佳句就不必说了,我们甚至还可以在古代散文中发现直接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篇章。比如《汉书》里写到的“合浦珠还”故事,可以算是记录了古人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朴素思考。正是因为人类不知节制,无度滥采,最后导致盛产珍珠的合浦资源枯竭,合浦珍珠就迁徙到了相邻的交趾国。而后,新任的孟尝太守施仁政,保护了资源,才迎来“合浦珠还”的盛世景象。然而,人类自觉地以保护环境为己任,借助文学的手段,为维护人类共同家园鼓吹呼号,从而发展为今天所说的“环境文学”,是大工业时代的事情。在我国,环境文学的兴起,更是稍晚了一些,还不到20年。它产生于环境问题日益尖锐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产生于对环境  相似文献   

20.
依照自治区党委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做的部置 ,自治区环保局党组要求全疆环保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魏山峰局长的这篇文章就是在学习“三个代表”的热潮中 ,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理论的系统学习 ,结合自治区环保工作实际 ,提出了许多为新疆经济建设发展做更大贡献的新思路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