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污染●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郭沛涌林育真□环境监测1前言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等。它们在水体中分布广,易于取样检验,对外界胁迫因子能产生特殊反应。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性的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  相似文献   

2.
生物监测技术是近年来被应用在用于对环境监测这一领域内,是一门新型的技术。本文从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出发,通过用于监测微型生物技术、监测大气污染技术、监测土壤污染技术等用于生物监测不同方面的应用,进而阐述了生物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生物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反映环境问题、敏感性强等优点。本文从应对太湖蓝藻危机出发,分析了当前环境监测领域中生物生态监测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发展的新理念,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环境监测领域生物生态监测发展的具体思路,以此来推动生物生态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初,生物监测概念被提出,随即生物监测逐渐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考虑到生物监测技术发展历程不过数十年,是一门新兴高科技生物学技术。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生物监测将在环境监测领域有这重要作用。生物监测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有连续长久性、不具破坏性、反映灵敏性等特点,广泛应用到预防环境污染、评价环境风险、监测生态环境等方面。虽然生物监测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是未来环境监测中的一类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现阶段生物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物监测在环境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当前,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生物个体你、种群、群落的反应来说明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其变化,生物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是显著的,具有敏感性、经济性、综合性以及长期性,本文对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生物监测的方式来辅助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已经在各国广为使用。生物监测主要通过使用生物分子以及生物细胞等对环境进行检测,体现出环境的污染程度,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物监测是一类重要的环境监测方法,我国已将其作为例行监测项目纳入到环境监测体系中。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监测具有敏感性、长期性、连续性、经济性、非破坏性和综合性等优势,有望在生态系统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环境风险评价、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突发事件监测和环境标准制定等领域取得突破。本文论述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旨在对生物监测应用于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环境监测的实际应用中,生物监测的技术被广泛运用和推广,并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兴环境监测技术,具有通过生物单个个体和集群及种群分布的变化及时有效且直观的反映出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助于观察环境污染的变化和趋势,具有先天性的特征优势,值得研究和推广生物监测的环境监测技术,本文将简要分析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测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大监测技术的研究,提出有效的监测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现结合环境监测发展实际,围绕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做简单的论述,展望生物监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适应生态环境部职能调整、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达标的要求以及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建议:一是按照"宜统则统、分类推动"的原则对原环保、水利、海洋等各部门的监测标准进行清理整合;二是加强环境监测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控制项目一致性研究;三是修订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简化环境监测标准之间的比对研究,并针对化学分析方法、物理分析方法、生物监测分析方法等不同类型,提出分类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述动物监测、植物监测、微生物监测在各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及它们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和发展状况,提出生物监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展望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型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仍是中国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监测是常用水质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污染环境下所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而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态系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具有对胁迫反应敏感以及胁迫过后自身恢复迅速等特性,在水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等.本文阐述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各自地位、作用和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成为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是最早商业化生产、产量最高、需求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其对水生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水体微型生物往往被作为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指示生物类群。文章介绍了微型生物群落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水体纳米二氧化钛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纳米二氧化钛对水体微型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纳米二氧化钛对水体微型生物影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03-107
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生生物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有效的水质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手段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水环境中生物监测的方法及特点,对近年来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生物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科的发展,从环境监测中逐渐产生出一些学科分支,其中生物监测越来越突出,比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更有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分支的趋势。其原因是:生物监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其特殊性,它能更综合地反映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质量。近年来,有关生物监测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环境科学的文摘期刊已经将它列为一个独立的栏目,许多专著已经将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机构始建于1976年,1985年更名为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上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市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工作服务领域。从建站初期的水质监测,逐步发展为综合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黑龙江省进出口商品食品检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构建了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具备了开展多方面监测工作的能力。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1环境监测职能与业务范围按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对本市大气(含降水)、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向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监测手段,并从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和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三方面分析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在日新月异的快速化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随之而生,而且逐步在朝向严重的问题发展,因此,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了我国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环境污染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就是环境监测。由于环境污染的程度主要是靠环境监测反映的,然而传统的环境监测方式较为浪费资源,在监测的过程中,有可能又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因而目前环境监测主要采用的是生物监测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生物监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概述地表水环境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和监测网的建设基础上,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的理化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指出,我国在水环境监测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水环境监测网越织越密,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如水环境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协调、监测站点布局不够优化、监测分析方法落后和监测质量不高等。在今后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应加大监测队伍建设,建立统一水环境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服务水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