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东省区域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引入了生态效率理论.对山东省2002—2006年17地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重点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效率状况.并深入分析比较造成生态效率DEA不足的原因,为各城市乃至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效率方法是研究循环经济的比较合适的定量方法。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生态效率分析模型,以徐州市为案例,对徐州市2000年-2007年的生态效率及演变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徐州市2000年-2007年间,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都有提高,生态效率也增长了1.12倍。徐州市循环经济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提高生态效率成为促进徐州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R"理论原则,构建了适合青岛市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分级标准和评判模型,并对2005年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为0.7291,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三个功能指标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人均废水排放量、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是影响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建立了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包括五个系统控制层指标和21个基本指标,收集了安徽省2008年-2015年统计年鉴和环统相关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计算了安徽省"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年间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好.想要在发展上有所突破,应从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结合京津唐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在分析现有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测度。评价结果反映出京津唐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但资源和环境制约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投资力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强个人环保意识等措施促进京津唐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年度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重点将生态资源存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浪费两项指标纳入新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优化的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再运用Malmquist指数考察全要素生产率(TFP)与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动关系,最后运用Tobit回归分析探索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向、强度和变化趋势,以此度量和展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结果显示:生态效率呈现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逐渐收敛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西部内陆地区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区域失衡;生态效率的集群效应明显,辐射效应不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省份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经济发展引发的生态赤字问题逐步缓解,但在短时间内经济和生态的矛盾依旧存在,西北地区尤为突显;第三产业比重、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且趋于强化;政府规制、人口密度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但趋于减弱;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对生态效率的改善存在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7.
刘鹤  刘鑫  吴文瀚  王博 《环境工程》2014,32(6):148-152
作为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水泥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业已成为水泥工业实现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源头削减、废物综合利用、降低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资源产出、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排放及产品质量五个方面选择了18个指标,利用AHP-BP(层次分析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建立了水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全面评价水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引入制约因子概念,并结合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探讨研究对象下一步开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正向工业化后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也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治本之策。本文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徘、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描述性方法对广东省近11年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广东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及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企业资源流转及物质平衡规律为基础,通过刻画企业生产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产出及废弃的价值信息,从投入、消耗与循环、输出三环节构建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资源效率、价值循环效率以及环境效率一体化的资源价值流转方程式;并以此模型及变形为分析工具,从中国铝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中抽取过去、现在及未来三截面作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因子静态及联动分析,指明了其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协调的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本文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四个维度,建立了由16个指标组成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2015年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并解析了北京市未来五年的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北京市循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从产业协同发展、资源环境供给侧改革、生产者责任延伸、税收激励机制、信息公开五个方面,提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效率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以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和苏州高新区3个园区为例,提出了生态效率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在很大限度上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同时,对3个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能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福利等期望产出与生态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纳入能源生态效率测度框架,运用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从区域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演变趋势,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全国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839,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发展态势.南部、东部和北部等沿海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6941、0.6213、0.6087,位居前列;西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以及东北等经济区次之,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5803、0.5720、0.5623、0.5537;西北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087,位列末位.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459、0.074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9339、-0.6197、-0.038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生态效率的测算,对生态效率的空间互动特征缺乏相应地分析。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5年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互动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高生态效率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省份,而低效率区则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省份。(2)在全国层面,基于经济权重矩阵得到的空间自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区域生态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互动效应。(3)分样本估计中,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样本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均大于全样本估计得到的空间自回归系数,故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内部的空间互动效应强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空间互动效应,呈现出“群分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物质代谢的能值分析与生态效率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妍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92-1899
城市如同生命体一样,需要持续不断的代谢过程完成其正常运转.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是城市物质代谢流量及其代谢效率研究,但物质代谢流量仅能反映代谢速率,而其生态效率则反映了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代谢能力.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引入"生态效率"概念,构建了城市物质代谢生态效率的度量模型,从代谢流量及其效率2个方面核算了北京市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代谢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北京市可利用总能值非常丰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来自本土可更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来源于不可更新资源和系统购买的资源与服务;城市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有待提高,环境压力较大;生态效率指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004年生态效率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3.6倍,表明城市自组织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再生循环能力不断提高.说明提高城市物质代谢生态效率的根本途径是经济效率、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协同发展,以及逐步构建废物资源化的循环链条.  相似文献   

15.
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而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分析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探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的载体,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有效地发挥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Leontief 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利用系统优化模型测算中国的生态效率,并分析生产要素、产业产出和污染物对效率水平的影响;为了聚焦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型仅包括温室气体一种污染物。从1997 到2010 年,中国生态效率约下降一半,要素投入和产出变动均是效率降低的原因。在劳动、资本和土地三种要素中,惟有高水平劳动影子价格为正、能够影响生态效率;1997-2010 年间,高水平劳动力实际利用率降低、稀缺性上升,加剧了实际生产与前沿面的距离、降低了生态效率。在18 类产业中,12 类产值上升、对生态效率贡献为正;食品、纺织、非金属制造、运输及公私服务业等6 类对生态效率作用为负。以上结果有助于明确实现保增长、减排放的关键产业部门和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普遍采纳,国际社会正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对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的作用,提示了: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安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循环经济理念的方式与途径,分析了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关系,指出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任越  杨俊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3):1166-1175
中国生活垃圾产量大、增速快,若处理方式不当会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近年来提倡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是垃圾减量化的关键一环.综合考虑垃圾处理对环境、能源、经济和社会四方面影响,构建适用于垃圾处理的3E+S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将垃圾源头分类、末端分类处理方式纳入垃圾处理生命周期中构建4种生活垃圾处理情景.结果表明,混合收运+末端分类的处理情景具有潜在最优生态效率,分类收运+焚烧的处理情景由于源头分类、收运环节更为复杂导致其总环境影响潜值最大,且生命周期成本最高.对比考虑或不考虑社会成本计算得到的生态效率表明,社会成本的加入显著影响生态效率.源头分类是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态效率的敏感性因素,通过降低垃圾源头分类单元过程多余的环境排放和成本或推广使用以末端机械化分类(PGAS)技术为代表的低污染低成本的垃圾分类新技术,都能够提高垃圾处理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