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羊草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呼吸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光强  耿元波 《环境科学》2010,31(11):2732-2739
应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羊草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的生态系统呼吸CO2通量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因素,比较了2种草原生态系统呼吸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观测期间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呼吸CO2通量平均为(12.03±2.10)mg·(m2·min)-1,显著低于贝加尔针茅草原[(20.09±4.41)mg·(m2·min)-1];而羊草草原生物量显著大于贝加尔针茅草原(p0.001).羊草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呼吸都与温度(箱内气温、5cm和15cm地温)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在地温作为控制变量时,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Eh、pH间不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Eh、pH对CO2通量的影响可能是由地温变化间接引起的,而CO2通量与活体生物量呈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与凋落物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2种草原的CO2通量都可以用温度指数模型进行很好地模拟,基于地温的模拟效果(R2为0.568~0.639)显著好于基于箱内气温的(R2为0.323~0.426).地温是2种草原生态系统呼吸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掩盖了地上部植物体对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在该区域,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比例较高,贝加尔针茅草原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导致了其生态系统呼吸CO2通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再创新高,草原生态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到105581.2万t,较上年增加0.59%,为近10年来最高.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对2005年7月中旬在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下采集的32个样方进行分类和排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依据水分的差异包括3个不同草原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再依据热量和人为干扰的差异包括8个植物群落类型;2)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随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的变化而增加;在中度干扰下,草原植物群落比原生群落具有更高的多样性;不同草原类型过渡带的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比物种多样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5):101-103
张承志从1978年处女作《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开始,在作品中展现了草原的各色景象和人物,以及在草地上的各种事,给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张承志在自己的小说里把北方想象成了他的精神家园,并认为已在草原上发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人性美和生命的伟力。张承志小说有着对内蒙古草原的厚爱,一些小说不同视角地展示了草原的上的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浪漫和自由的向往,并在描写草原上的爱情故事时曲折显示了自己的对理想的独特的寻求方式和特定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目前已成为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问题。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则是一些简化的生物或环境特征参数,说明草原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压力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促进科学界、政府和公众间的沟通,提高草原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本文综述了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筛选的一般标准和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理论,梳理目前已提出或应用的主要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以期为我国构建国家或区域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典型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了解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干扰条件下典型草原原状土的抗风蚀能力进行了研究.不同时间禁牧草原的风洞实验结果表明,禁牧典型草原的风蚀量和风蚀率都明显低于自由放牧草原,而且,在相同风速下,禁牧时间越长,侵蚀率及侵蚀量越小;草原开垦后,土壤的侵蚀率和侵蚀量远远高于典型草原,而且风速越大,相差越大;草原土壤侵蚀率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受草原土壤可侵蚀量的限制.另外,人工模拟干扰实验表明,典型草原土壤的侵蚀率与干扰程度呈直线相关关系.结果说明:放牧及耕作会使典型草原的抗风蚀能力明显降低,而禁牧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风蚀能力.在典型草原区,实行禁牧是遏制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部分地区满负荷、超负荷的开发利用,部分草原生产功能逐步丧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庆草甸草原和湖泊湿地发生发展自然生态过程的分析,以大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为基础,提出草甸草原是大庆生态环境的基础,湖泊湿地是大庆生态环境的特色.以保护和恢复为主巩固草原生态基础地位,以生态重建为主突出湖泊湿地特色.对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草原,以生态保护为主,对生态功能退化草原,以生态恢复为主.对油田生产区的草原,重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以生态重建为主突出湖泊湿地特色,通过地表水结构的调整增加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生态服务功能.草甸草原和湖泊湿地的保护与利用要扬长补短、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充分利用宏观遥感监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地面定位监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内蒙古达藏旗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宏观监测,编制出了达茂旗景观生态类型图,并对该区域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斑块的分布特征等宏观监测指标做了详细析研究,同时对达茂旗草原中沙化、砾石化、盐渍化等草原退化状况进行了重点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达藏旗草原生态环境恶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是通过补助和奖励的政策手段达到减畜和草畜平衡的政策目标,最终使牧民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草原退化得到减缓。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一个分析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对等关系的框架,然后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为例,对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为超载情况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牧户差异性,实际的超载率较统计的超载率被低估了。补偿在区域总量上是不足够的,维持区域总量补偿足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应为28.5元/hm2。减畜和补偿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关系,47.9%的资金给了那些不需要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0%;5.5%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也愿意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1.2%;46.6%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但只愿意部分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98.8%。预期能够实现的减畜比例仅为8.3%,由于牧户超载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预期能够实现的减畜比例对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和每羊单位损失均不敏感。为了达到草原生态保护的目的,保障减畜的有效达成,应该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的政策设计中。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的政策设计"的真正含义是"将草畜平衡奖励向中小牧户做出适当倾斜"。"超越"草畜平衡奖励,减少中小牧户的数量,扩大牧户的草场经营规模,促进牧区牧户的适度规模经营才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1.
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河源区草地退化严重的玛沁县军牧场地区,采用不同草地退化样地对比的方法,开展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0~10 cm土层以无退化草地最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20 cm土层,两者在不同退化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仍以极度退化草地最小,但两者在20~30 cm土层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②在土壤表层(0~10 cm),无退化草地的田间持水量远大于其他退化草地,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田间持水量较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 cm以下土层,田间持水量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③各土壤持水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主要受容重、总碳、有机质和总氮这4个因素影响;④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地表覆被状况、植物根系生物量以及分布特征引起土壤容重、有机质等发生变化,可能是进一步导致土壤持水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区域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音锡勒牧场草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技术,对白音锡勒牧场2004年和2005年的48个样点的草原植物群落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WINSAN分类与DCA排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吻合度达83%,输出结果准确可信;2.研究区域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种草原类型,其中在典型草原内可划分为五个植物群落类型,即1)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2)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冰草(Agropyron cirstatum)群落;3)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4)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一、二年生植物(annual—biennial)群落;5)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一、二年生植物(annual-biennial)群落,这五个植物群落类型反映了典型草原植物群落退化演替序列;3.研究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数量、生态种组类型等不同。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区植物群落退化演替中的中度退化阶段,物种数量最多,生态种组类型最多,样点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考察、咨询专家学者和有关管理部门,对西藏高原草地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4个时段;同时评析了不同调查结果的西藏草地面积,认为第二次西藏草原普查的8820.15×104 hm2比较符合现状;对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草地退化进行了探究,截至2012年,西藏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2355.54×104 hm2,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0.53%,其中草地退化以轻度退化为主;同时为更好地保护高寒特殊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从现代生态修复学原理,提出几点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的建议,为有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洪  郭文利  郑秀琴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088-2099
根据内蒙古107个气象站资料,利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推算出内蒙古自治区气候数据的千米网格数据图形。根据内蒙古实际草原类型和畜种结构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内蒙古5类草原类型、6个产草量等级和5类主要放牧家畜地理分布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气候区划指标,对栅格点气候数据进行分级,绘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草地类型、产草量和主要放牧家畜地理分布的区划图,并分区进行评述。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区域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地适应性管理是有效解决我国“三牧”(牧业、牧区和牧民)问题的重要路径。论文以准噶尔北部的富蕴县为例,采用系统(分层)抽样、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开展农牧户调查,建立生计资本量化指标体系及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农牧户生计资本及其耦合协调度。基于评估结果,提出干旱区草地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表明:1)农牧民过度依赖天然草地放牧,普遍缺乏发展型生计,其生计资本水平低、生计转换能力弱、生计脆弱性高;2)农牧户间同质性较大,5项生计资本间属性分异明显,缺乏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研究区农牧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较低的主要原因;3)推进牧民生计多样化,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牧区草产业,优化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时空配置,有助于增强草地畜牧业人文-自然耦合系统的恢复力/弹性力。因此,加快培育新型职业牧民,加快发展现代草牧业,加快建设良好的农牧民组织,加强草地科学放牧管理,成为干旱区草地适应性管理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放牧对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内蒙古典型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禁牧草原及放牧草原吸收CH4、排放N2O和CO2各自有其相对固定的季节变化形式,草原和大气交换温室气体通量的季节变化形式主要受年度气候变化所控制,而土壤、植被类型、降雨量等禁牧因素和放牧强度等人为因素仅影响排放强度.与禁牧草原相比,自由放牧降低了羊草草原对CH4的吸收和对N2O的排放,但大大增加了CO2的排放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线性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给—消耗关系的蒙古高原草地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下,蒙古高原草地放牧超载与草地退化问题不断凸显。如何从畜牧业生产对草地利用强度角度揭示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地关系,对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至关重要。基于生态系统供给与消耗平衡关系,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与畜牧业统计数据,分析蒙古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态,研究不同政策背景和资源禀赋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压力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两地不同的政策和习俗深刻影响了牧民对草地的利用方式,使得两地畜牧业生产结构产生显著差异,内蒙古自治区牲畜类型组成区域差异性大、总量相对平稳,而蒙古国牲畜数量增加显著、牲畜类型组成区域分布更为均匀。(2)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草地消耗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蒙古高原草地资源消耗总量在2014年超出了供给量,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草地资源消耗量在2005年超出了供给量,而近年来蒙古国的草地资源消耗量也逐渐逼近供给量。(3)2000-2016年间,蒙古高原草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整体从盈余状态变为临界超载状态,持续严重超载地区主要出现在荒漠草原地区,并逐渐向典型草原及农牧交错区推进;蒙古国自2003年起富富有余状态区逐步减少且严重超载区逐步增多,内蒙古自治区则受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呈波动性变化。通过定量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草地承载状况的时空差异性,所揭示出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强度的变化规律可为草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河北省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能力,选择张北县(坝上风蚀区)和阳原县(坝下水蚀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微型圆盘入渗仪测量土壤入渗特性,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阳原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高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耕地>林地,张北县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防护林地;(2)不同入渗模型拟合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ilip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稳定入渗时间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总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草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强,后期开展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更加重视草地涵养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 NPP的2006—2015年三江源区产草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地既是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维系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自然资源,准确估算本区域的产草量,可为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论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获得不同分辨率的NDVI、EVI和NPP产品,结合三江源区监测点的产草量地面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多种产草量遥感估算模型。利用择优选取的估产模型进行区域适用性评价和模型反演,研究三江源区产草量在2006—2015年的时空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OD17A2H NPP的一元线性模型的估算精度相对较高,三江源区的产草量(单产)呈东多西少、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点。2006—2013年的产草量(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的产草量(总量)达到3 869.43×104 t,产草量(总量)自2014年开始降低,2015产草量(总量)为2 069.07×104 t。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论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科学分析现有土地及其利用结构是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论文应用科学抽样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耕地的坡度构成及其土地垦殖率等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其结果可以为根据有限的资金,分区分批进行退耕,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安全,并实现区域生态重建,为合理实施退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