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7年。鞍钢公司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领导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的战略措施,得到了全体干部、工人的响应。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至于当时的我,却有自己的认识。认为这主要是对工人讲的,对我们企业领导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上级怎么要求咱就怎么干呗!由于思想有毛病,工作虽然抓了,总不是那么得力,重伤事故仍有发生,行车事故也不少,路外事故更是频繁,有好几次险些出死亡事故。 在分析事故时,开始我没能很好地眼睛向内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严厉批评下属干部,狠狠处理事故责任者。有人说:“领导就知道出了事…  相似文献   

2.
“要我安全”与“我要安全”它们之间仅仅是一字的错位,含义却不相同。“要我安全”是一个无主语的被动句,“我”处在被动的位置,它所产生的效果是被动的意识。“我要安全”是一个主动句,“我”作为语句中的主语,体现了“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与“要我安全”相比,它产生的效果则是主动的意识。 安全监察是我们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它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实现安全生产。对象主要是从事生  相似文献   

3.
“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活动,是以我为控制中心,以不伤害为目标,把领导意志的“要我安全”,变为职工参与的“我要安全”.它是在吸取传统的事故分析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危险预测”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激励人的正确动机以支配人的行为去实现“三不伤害”.  相似文献   

4.
“平时有张婆婆嘴,胜过事后妈妈心”、“船到江心补漏迟,事故临头后悔晚”。正是这样一条条出自职工“安全语录”的警句,使“事故大户”——湖南怀化火车南站变成了铁道部“全路安全优质站”。职工称赞:“安全语录”就是好,当班干活离不了,天天岗位相陪伴,人人有了“安全宝”(引自《工会信息》第16期)。“安全语录”,实际上就是安全生产用语警示录。它出自职工之口,虽然像顺口溜一样,没有多少华丽词藻,但它好懂易记,因为这些安全语录都是身边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奖励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促进大家搞好安全生产,这是好事。但是,我们单位有的同志对评奖态度不够端正,片面追求奖励,发生了事故隐瞒不报,带伤工作,甚至连骨折事故都不报告。我们督促他们报工伤,填事故登记表,有人却说:“不休息怎么算工伤?”“轻伤不下火线嘛!”“碰破点皮是家常便饭,何必大惊小怪!”这样做,就无法吸取事故教训,采取措施,改进安全工作,还会使伤者伤情加重,甚至致残。 一定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端正态度,防止和纠正这种偏向要正确对待安全评奖@张有义$上港七区技安科  相似文献   

6.
人际之间,要善于忘却那些恩恩怨怨的“旧帐”,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安全管理却要善于“翻”那些事故或事件的“旧帐”,警钟长鸣,才有利于生产安全、人身安全。 怎样才谈得上“善于”呢? 一是要勤。经常“翻旧帐”,才能记心上,那些个“旧帐”,都是“前  相似文献   

7.
在工作实践中,笔发现,一些同志对于安全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对搞好安全工作是很不利的。笔认为,抓好安全工作,要解决“四个认识”,注重“四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安全“冰山”理论,是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连云港碱厂在大力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过程中,总结摸索出的一个制胜法宝。他们以此为指导,强化现场管理,深挖事故根源,实现了安全生产“零责任事故”。  相似文献   

9.
这个标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顺口溜,而是第九年被评为武汉钢铁公司“红旗厂”的第二炼钢厂抓安全生产的宝贵经验。 武钢第二炼钢厂有职工1700多人,拥有三座转炉、四台连铸机和KR脱硫、吹氩、多功能真空处理等炉外精炼设备,是武钢的品种钢生产基地,主体效益工厂。“安全连着效益,效益需要安全”,已成了全厂职工的共识。 一否,即安全一票否决制。打从武钢开始评选“红旗厂矿”以来,第二炼钢厂只有一年没有评上,就是因为这一年出了伤亡事故,被公司一票否决了。这一年是1991年。从此以后,第二炼钢厂开始对车间、工段、班组、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入党、入团、评先、晋级、立功、提升,凡集体和个人出现轻伤以上生产事故,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频发,究其认识根源,在于人们从逻辑上混淆了“安全”与“不安全”这两个具有思维确定性的概念,把“不安全”的原因归结为“安全”的成果,认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是生产出来的,而各种事故的发生,则是安全给企业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邹家华副总理要求民航安全做到“三保险”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最近连续两次对民航飞行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993年11月18日,邹副总理在听取民航总局关于北方航空公司“11·13”飞行事故的汇报后指出:“要把这次事故作为一个案例,并把今年以来民航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可以获得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我曾参加过亚太地区的、日本的、港澳台地区的一些交流,从中间学到了一些知识。在现在的情况下,通过本届论坛怎样更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地让职工感觉到“以人为本”,让领导们感到“责任重于泰山”。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论坛可否考虑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使我们从中获得启示。首先,怎样让企业的领导真正地,从心里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可以说现在一些企业的领导还是以效益为第一的,在安全的投入上有多少,自己心知肚明。实际上,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故,完全取决于领导干部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可以说,一个企业能否搞好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视与否。怎样让企业  相似文献   

13.
管理科学中有个“木桶原理”,意思是说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盛更多的水,办法不是加长长木板,而是改变短木板的现状。 循着这一现象去联想就会发现,相当多的事物中存在着与之类似的现象。煤矿安全生产就是这样,一个班组、一个区队乃至一个局矿,即使绝大部分职工都很重视安全,也不能说安全生产有了把握,因为还有极个别职工忽视安全。这些极个别职工在生产过程中违章作业,很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因此说,搞好安全生产,必须重视“不放心人”的安全教育和跟踪监督。 晋城矿务局就是一个佐证。为了搞好安  相似文献   

14.
“马前炮”与“马后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们比较重视“马前炮”的工作。“马前炮”就是贯议‘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水事故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如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等等,都是搞好安全生产“马前他”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凡是具有安全超前意识,“马前炮”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必将是安全工作生机勃勃,安全生产创出佳绩的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要多放“马箭炮”,把工作尽量做在前面,才能提高工作水平,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重视了“马前他”并不…  相似文献   

15.
余钢 《劳动保护》2003,(7):45-45
三大纪律1.一切行动不违章。安全规章是企业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而形成的制度,也是对多次事故教训的总结。实践证明,只要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章,许多事故就可以避免。因此,每个职工都要自觉遵守安全规章,规范生产中的一切行动。2.安全生产天天讲。安全生产贵在持之以恒,而且不能时紧时松。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天天讲,才能不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特别是作为“兵头将尾”的班长,就是要有“婆婆嘴”,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和各种机会讲安全,使每个职工在工作中做到警钟长鸣。3.预防措施要到位。班组安全…  相似文献   

16.
10831日,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九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圆满落下帷幕。期间,南宁市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实现零事故,社会保持安全稳定,没有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的事故控制目标。为确保“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17.
搞好安全生产的在控、可控,需要企业每一名职工从内因上找差距,从“心”开始,用“心”维护,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既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又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具体说要有“十心”。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上海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决定,今年5月3日~9日在全市工厂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以强化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为重点,以搞好安全生产、发展上海经济为目的,以“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上海市1992年“安全宣传周”活动。 今年上海市“安全宣传周”的主题词是“安全保改革”。上海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求继续把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当作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大事来抓。“安全宣传周”活动要讲究实效,要发动群众为改善劳动条件献计献策,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整治劳动环境。今年要对容易发生重大恶性事故的场所采取防范措施,并安…  相似文献   

19.
正做安全要"自己管住自己"。要搞好安全,真正做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除了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作业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己管住自己"。事故往往就在工作走神、思想溜号、违章操作的情况下找上门来。出了事故,单位受损不说,自己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缺胳膊少腿,甚至连生命都没有了,家人还要承  相似文献   

20.
说到安全,不少人往往把人的思想、心理以及规章制度抓住不放,认为事故大部分由职工思想麻痹大意、心理急噪或违反制度、管理不当造成的;殊不知,在实际生产中对技术的生疏、忽视和漠不关心也是安全的“死对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平时除了对职工加强安全思想培训教育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外,尤其重要的是要抓好各种技术培训。因为,技能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技术,怎样做好工作?没有高超的技术,怎能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