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巢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拗陷东段,区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也十分丰富。自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5月,南京地矿所沉积组与安徽区测队二分队,结合科研和区测工作,开展了巢湖下石炭统沉积环境的研究,共实测了下石炭统剖面九条,对其中四条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2.
由于下扬子地区中奥陶世胡乐组和早奥陶世宁国组是具有页岩气勘探潜力的新层系,进而开展了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和远景区优选工作。从胡乐组和宁国组黑色页岩构造及沉积背景入手,利用区域地质调查和钻井资料,分析奥陶纪页岩的地球化学、储层及展布特征。下扬子地区中奥陶世胡乐组和早奥陶世宁国组泥页岩有效厚度大,单层厚普遍>30 m,有机质含量高且热演化程度存在适中区,脆性矿物含量高。下扬子地区奥陶纪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富集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划分出安徽宁国奥陶纪页岩气远景区和浙江淳安—桐庐奥陶纪页岩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总结了下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并与华北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这对于长期勘探而又未获得重大突破的下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永海会地区的区域构造、含矿地层和建造、中生代火山侵入岩体特征、局部控矿构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硫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年龄同位素等成矿信息,都与扬子区、萍乐区已知铜金矿集区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表明,永海会地区具有极大的找矿前应景。  相似文献   

5.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3):168-174
阿尔金北缘喀腊大湾是阿尔金地区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Fe-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作为该矿集区的容矿地层,拉配泉组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组合,其时代一直没有获得较好的限定。本文通过对拉配泉组三段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拉配泉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488±2 Ma,应属于寒武系,而非奥陶系、震旦系或蓟县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拉配泉组形成于岛弧环境,对该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火山岩中碱长石的调制结构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新近陆续发表的几篇文章基础上,综合全部地质产状、岩化计算、光性测定及X射线粉末法与单晶分析结果,对安徽庐枞、浙江寿昌、桐庐及有关地区火山岩中碱长石的调制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进行初步探讨。重点讨论分属扬子区与沿海区两大不同构造单元内火山岩中碱长石的出溶特征及地质成因问题。因此,凡涉及X射线单晶,透射电镜分析方法及调制结构衍射特征具体描述等已见于前文的诸细节,这里一般均从略。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地质概述 江苏西南部位于江南隆起和淮阳隆起两个前震旦纪古老地块之间的下扬子地区,是一个在扬子基底上,自震旦纪至三迭纪长期拉张性坳陷带,属于黄汲清教授等人所称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褶皱带。本区西部和北部以长江断裂为界,东部以珥陵—旧县断裂为界,南部以三山街—宣城断裂为界,包括宁芜、溧水、句容、宁镇及茅山山脉等地,大致呈一正菱形,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8.
铜山矿区位于安徽贵池殷家汇南西约八公里,是中下扬子多金属成矿带知名的老矿山,具备矿田矿床构造研究的良好条件。笔者于83—84年期间对该矿山进行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特征与整个下扬子区基本协调一致,同样存在三期不同的冲断构造;从矿体的形成、改造和保存等方面来  相似文献   

9.
江汉地区表层与深部构造有明显的差异。表层褶皱紧密,推覆构造发育;深层褶皱开阔,虽然也有推覆,但发育程度远不及表层。这种差异性可扩展到整个扬子区。在扬子板块内,泥盆系以上各层可能适宜油和气的生成,但泥盆系以下的震旦——志留系,厚度大,埋藏深,似应以找气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盆地面积约十余万平方公里,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完整。早石炭世有四个沉积相区和两个剥蚀区,根据各相区的沉积特征及生物群的不同,本文恢复了它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概貌。晚石炭世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亚相类型有边缘潮坪相、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相,浅滩相等,表明它是一种缓坡型的碳酸盐台地,盆地南部钱塘地区是下沉较深的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11.
宁镇地区是中、下扬子区志留纪地层系统的标准所在地。由于该区构造复杂,地层出露不够完整,长期来尚未找到一条较好的、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组间岩性、岩相和层序变化关系的剖面,这对于下扬子地区志留系的研究是美中不足。1983年底笔者在南京附近羊山至四维村测制的侯家塘剖面,是一条较理想的志留系剖面。此剖面虽然还不是十全十美,但地层完整,含化石丰富,连续性好,基本能反映各组间的厚度、岩性和岩相的变化特征。再者本剖面距坟头组标准剖面坟头村很近,位于坟头村东一公里左右,更可借助前人已获得的丰富资料作为印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下扬子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有一套白云岩,分布范围极广,并且是铁、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的赋矿围岩。许多矿床学者认为安徽铜官山铁铜矿、繁昌桃冲铁矿、江苏栖霞山铅锌锰矿等矿床与这套白云岩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老虎洞白云岩的成因,对于下扬子地区金属矿床的研究以及石炭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这套白云岩的岩石学研究甚少,仅1959年夏邦栋同志据江宁淳化大连山等地研究,认为黄龙组底部白云岩属闭塞泻湖环境中的原生沉积成因[3],并创名为“老虎洞白云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构造复杂,不同地质构造区地质演化史差异显著,对其上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污染特征及来源亦具有影响.以秦岭地槽和上扬子地台交界区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15件,综合运用地累积指数、污染指数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分析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区表土重金属含量分布、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①整体上,该区表土重金属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Cd为主要污染元素;②表土中Cd超标点位主要分布在乌坪断裂以北地区;③发育于秦岭地槽区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地层之上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上扬子地台区相同时代地层之上的土壤;④研究区表土重金属来源主要为成土母岩风化及交通和燃煤活动,其中成土母岩风化的贡献率为75%,是控制研究区表土重金属含量分布和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为研究不同地质构造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富集和来源提供了范例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由扬子型燕山早期,扬子期燕山晚期和江南型燕山期三个系列组成,在Δγ-Δβ图解上,前两个系列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均落入壳幔混合铅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散布于壳源铅区,Rb-Sr同位素锶初始比值(Io)的变化特点是扬子型燕山早,晚期系列侵入岩的Io分别为0.6994-0.7092和0.7043-0.7082,除个别小于0.704外,均在0.704-0.710之间;江南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的Io为0.7087-0.7193,多数在0.710以上,在t-Io图解上,前二者均落入壳幔混合源区,属于I型或壳幔同熔型,后者均落入地壳源区,属于S型或地壳重熔型,云母地质化学特征参数图解显示扬子型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大部分分布于镁黑云母区,与西昌基性-超基性岩相同,具有壳幔混源特征,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则主要分布于铁叶云母区,具有地壳重熔型岩浆岩特点,稀土元素方面,扬子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中钙碱性岩稀土配分模式特点相同,属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平滑向右倾斜型曲线,而晚期系列中的正长岩却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弱到中等程度的Ce异常,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为右倾斜率较小,分异程度差,Eu强烈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这些特点说明扬子型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个系列侵入岩来源于幔壳混源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来源于壳源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西西北部及安徽南部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的研究,双桥山群仅分布在扬子板块修水—祁门构造单元内,而且是一套史密斯地层。双桥山群可划分为横涌组、计林组、安乐林组及修水组。而不存在非史密斯地层障公山(岩)组。非史密斯地层仅发育于江南混杂岩带中。双桥山群既不同于溪口岩群,也不同于万年群,更不同于张村岩群。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底部陈家边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发育是否完整,长期存在疑问。以往都把下石炭统金陵组视为石炭系最底部一个地层单位,根据珊瑚和腕足类,与贵州汤粑沟组、湖南刘家塘组对比,认为缺失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1983年笔者在江苏江宁陈家边、安徽巢湖、宣城、浙北长兴等地测制剖面,系统采集样品,经阎永奎孢子分析鉴定,在江宁陈家边和长兴牛头山等地首次于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段顶部发现丰富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孢子化石组合和疑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是一地理概念,一般指江西九江以下(以东)的长江流域。本文所指的长江下游,包括九江以东,安徽大别山南,张八岑到江苏淮阴响水一线以南和皖南祁门、旌德、广德到江苏太湖南界以北地区,自西向东呈张开的似喇叭形(图1)。 本区位于扬子地台基底之上。南部,芜湖以南为浙闽隆起;北部,长江以北,即安徽全椒—江苏扬州以北,为苏北南黄海凹陷主体;中部,包括芜湖以西的江北部分和芜湖以东的沿江部分,为上述隆起与凹陷间的过渡带。 根据不同构造活动期,本区地层可分为四个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区包括云南永善—巧家—开远—线以东,贵州大方—望漠—广西百色—云南富宁一线以西的滇东、黔西和桂西北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和华南加里东横皱带西延部分。滇黔桂三角地区是一区域性金—汞—锑—砷—铊成矿带,锑矿的产出主要集中在泥盆系和二叠系,其中大、中型锑矿床产出的层位主要是泥盆系被脚组和上、下二叠统之间的烛变硅化岩中。根据控矿地层和共生矿物组合,区内锑矿床可以分为两类:辉锑矿一萤石型(晴隆型)和辉锑矿一石英型(木利型人前者以贵州晴隆大厂大型梯矿床和云南富源老厂中型锑矿床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水非均质性所带来的获取各项参数难度较大的问题,围绕综合性指标"含水性",选取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程度3项评价指标,采用将模糊数学评判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岩溶地区地层含水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在三峡地区岩溶山区选取寒武系地层进行了方法论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岩溶山区寒武系地层的含水性表现为娄山关组>水井沱组二段>覃家庙组;对于不同的地貌类型,三峡地区岩溶山区寒武系覃家庙组地层的含水性强于盆山交界区覃家庙组地层的含水性。该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证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后续岩溶含水系统划分提供依据,进一步服务于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20.
早寒武世早期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磷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贵州织金三甲地区寒武系底部戈仲伍组含磷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根据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一些常量元素及氧化物等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合剖面上小壳动物化石富集特点,认为寒武系底部小壳动物化石丰度与成磷作用没有明显的关系,而与磷灰石矿物含量多少关系密切;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富集与磷灰石矿物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小壳动物化石丰度没有相关性,并提出在织金寒武系底部有两个成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