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生物炭固定化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剂的制备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在污染环境中存活并保持一定生物量是实现生物强化修复的前提.本研究通过优选生物炭,优化生物炭固定化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Martelella sp.AD-3的制备条件以及评估生物炭固定化菌剂的稳定性,期望获得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结果显示,稻壳生物炭比表面积及孔隙大、Zeta电位高、固定化菌剂去除效果好,选择其作为固定化AD-3菌的载体.电镜观察及固定化菌剂对菲的去除率表明,固定化培养基为3% LB,接种量为2.9×108 CFU·mL-1,固定2 d时,稻壳固定化菌剂负载AD-3量最多,对菲的去除速率可达8.08 mg·L-1·h-1.室温保存21 d后,稻壳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对菲的去除速率仍达到4.46 mg·L-1·h-1,表明稻壳生物炭固定化AD-3菌不仅保持了菌对菲的高效降解能力,而且延长了降解微生物的保存时间,这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生物修复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2.
面向我国村镇垃圾存量治理的需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是关键.但目前对富含氨氮的垃圾堆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研究尚少见报道.选取耐性植物紫花苜蓿,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N水平处理(0、10和50 mg ·kg-1)对Cd-PAHs复合污染土壤植物生长、污染物的去除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此评估N在植物修复垃圾堆场污染土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污染条件下[ω(Cd)为10 mg ·kg-1ω(PAHs)为400 mg ·kg-1],苜蓿生物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分别为不加N处理的6.0和6.3倍;低污染条件下[ω(Cd)为1 mg ·kg-1ω(PAHs)为100 mg ·kg-1],低N水平处理能促进苜蓿的生长,但差异不显著,而高N水平处理显著抑制其生长.植物修复中,苜蓿对低污染组中Cd的修复效率在5.58%~7.49%,N的添加显著提高高污染组中苜蓿修复效率,由0.95%提高至3.02%;与菲(Phe)相比,N对土壤中芘(Pyr)去除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苜蓿可促进土壤中Phe和Pyr的去除,其中通过促进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作用占主导地位,而植物吸收作用的贡献小于0.21%.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显示PAHs和Cd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高N水平处理对单一Cd污染和高污染组中细菌群落分布影响更大,促进具有生物修复作用的菌属成为土壤优势细菌群落,如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等.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垃圾堆场和非正规填埋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绿色、低耗、原位修复去除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中可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从江苏某农药厂苯系物污染土壤中以苯为唯一碳源富集获得苯降解菌群.在28℃、pH=8.0、添加100 mg·L-1酵母粉条件下,该菌群在6 h内完全降解100 mg·L-1的苯,利用Q-TOF解析出苯酚和邻苯二酚等主要代谢产物,并通过PCR扩增出苯酚单加氧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MW388722).该菌群30 h内可完全降解30 mg·L-1的苯、甲苯和乙苯混合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菌群主要含有CupriavidusArthrobacterDyellaCorynebacteriumMicrobacterium等菌属,其中Cupriavidus为优势菌,菌群群落结构稳定且可高效降解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对苯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使用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优势菌种(革兰氏阴性G-、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研究了该菌种对苯的降解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微生物对苯浓度耐受范围8.8~17.6 mg·L-1,大于17.6mg·L-1时,对该菌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降解体系在pH为6.5~7.0之间达到对苯的较高降解水平,最佳降解率出现在苯初始浓度7.04~13.2mg·L-1之间;苯在微生物细胞内外的浓度变化趋势呈现一致.-lgP(P为有机溶剂苯在细胞膜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的比值)的变化能够较好的表征苯在微生物细胞内外的降解趋势和毒性变化;当体系中苯的初始浓度大于8.8mg·L-1时,苯的降解率与P值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1,4-二烷污染的生物修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降解菌的活性和数量.本研究在前期获得1,4-二烷高效降解菌Xanthobacter flavus DT8的基础上,研究了该菌的扩大培养方法,并制备了易于贮藏和运输的固态菌剂,考察了菌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X. flavus DT8可在富营养培养基中培养,较优的培养基配方为:Na2HPO4·12H2O 1.0 g·L-1,NH4Cl 1.0 g·L-1,MgSO4·7H2O 0.2 g·L-1,酵母粉5.0 g·L-1,蛋白胨1.0 g·L-1,丙酮酸钠1.0 g·L-1,pH 7.0~7.2.X. flavus DT8经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后,以草炭、硅藻土为载体,经进一步固态发酵制备了固态菌剂,微生物含量为2.17×1011 CFU·g-1,对1,4-二烷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活菌液.该菌剂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4℃保藏90 d后对100 mg·L-1的1,4-二烷48 h内去除率为63%;同时具有良好的底物广谱性,对醇类、苯系物和醚类物质也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镉(Cd)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农村生态安全与居民身体健康,而微生物修复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Cd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为了给Cd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功能菌株,采取平板划线从Cd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高耐性耐Cd菌株B-6,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对其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菌株对Cd2+的吸收转运特性.经鉴定,高耐性耐Cd菌株B-6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cepacia),其对Cd2+的耐受阈值为850 mg·L-1.通过单因素优化培养发现,菌株B-6对Cd2+的吸收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培养液初始pH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发现菌株B-6能够有效调控系统的终点pH值;随着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浓度为400 mg·L-1,培养温度为30℃,培养液初始pH值为5.0,转速为120 r·min-1,培养时间为72 h时,菌株B-6对Cd2+的吸收效果最佳,达到51 mg·g-1.通过分析亚细胞组分Cd2+含量发现,Cd2+被菌体吸收后主要赋存于细胞壁.  相似文献   

7.
久效磷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酶促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某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到1株久效磷高效降解菌株M-1,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Paracoccus sp..M-1能以久效磷作为唯一碳源生长,24 h对100 mg·L-1久效磷的降解效率为92.47%.久效磷降解酶定域表达试验表明该酶为胞内酶,组成表达.久效磷酶促降解的最适反应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25 ℃;其米氏常数(Km)为0.29 μmol·mL-1,最大降解速率(Vmax)为682.12 μmol·(min·mg)-1.久效磷降解酶热稳定性差,碱性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8.
耐镉细菌联合电动技术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传统电动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耐镉细菌联合电动修复技术修复镉污染土壤.通过在含镉土壤中接种3种耐镉细菌Escherichia coli strainBacillus sp.和Bacillus cereus strain,以电压梯度1 V·cm-1通电10 d,比较不同耐镉细菌对土壤Cd去除和形态转化,以及电能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scherichia coli strainBacillus sp.、Bacillus cereus strain的试验组比传统电动修复的Cd去除率分别提高7.63%、17.21%、19.53%;单位修复能耗分别降低64.78、109.52、116.54 kW·min·mg-1.由于Bacillus cereus strain对Cd2+的吸附量高于Escherichia coli strainBacillus sp.,且能有效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毒性,因此采用Bacillus cereus strain联合电动技术修复镉污染土壤时效果最佳,Cd去除率达到30.77%,单位修复耗能为48.94 kW·min·mg-1.  相似文献   

9.
李雨桐  余海  刘坤  柏宏成  汪军  朱正杰 《环境科学》2024,45(3):1830-1839
邻苯二甲酸酯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其去除机制备受关注.为探究邻苯二甲酸酯在紫色农田土壤中的去除机制、关键微生物及功能基因,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目标污染物,分别设置含量为0、5、10和20 mg·kg-1的单一污染土壤,避光培养90 d,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探究其去除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DBP和DEHP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半衰期介于17.0~38.2 d之间,5 mg·kg-1的DBP降解速率最快,依次快于10 mg·kg-1的DEHP、5 mg·kg-1的DBP、5 mg·kg-1的DEHP以及20 mg·kg-1的DBP和DEHP.第7 d和15 d的土壤样品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时间不断提升,且与DBP或DEHP半衰期呈反比.物种共现网络分析筛选出变形菌门的Pandoraea属为群落中的关键物种,可以用来指示DBP和DEHP污染程度.KEGG功能注释结果表明,Pandoraea在群落中负责酯键水解、苯甲酸降解、群体感应、ABC转运和双组分系统等功能,可以促进邻苯二甲酸酯上下游降解、细胞通讯和其它降解菌的生长繁殖,以此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由此可见,紫色土中,DBP和DEHP的去除效率取决于初始含量和自身性质,放线菌门的细菌在降解中扮演重要角色,Pandoraea在促进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和调节降解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中均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农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嗪草酮高效降解菌株,命名为MA,该菌5 d对50 mg·L-1嗪草酮的降解率达到74.8%,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0.根据表型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Rhodococcus sp.MA.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菌株MA降解嗪草酮的中间产物为脱氨基嗪草酮.以海藻酸钠为包埋剂,经正交试验表明,3%海藻酸钠、2% CaCl2、包埋比8:1和固定时间6 h条件下,菌株对嗪草酮的降解效率最高,为71.2%.将固定化菌体细胞用于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未固定化处理的菌液对湖水及池塘水中嗪草酮(15 mg·L-1)的去除率分别为72.1%和69.9%;固定化处理后可提高对嗪草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3%和82.6%,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3-PBA降解菌BA3的降解特性及基因工程菌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以3-苯氧基苯甲酸(3-PBA)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BA3.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鉴定为鞘脂菌属(Sphingobium sp.).该菌株在60 h内对100 mg·L-1的3-苯氧基苯甲酸的降解率达到99%.降解3-苯氧基苯甲酸的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2.
咪唑乙烟酸降解菌S18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霍莹  许景钢  李淑芹  王磊 《环境科学》2011,32(5):1518-1523
为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采用瓶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咪唑乙烟酸降解能力较强的放线菌,命名为S181.该菌株可利用咪唑乙烟酸为唯一氮源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大宫链霉菌(Streptomyces omiyaensis).以S1...  相似文献   

13.
真菌WZ-Ⅰ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的酶促降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谢慧  朱鲁生  王军  王秀国  刘伟  钱博  王倩 《环境科学》2005,26(6):164-168
从高效降解真菌镰孢霉属WZ-Ⅰ(Fusarium LK.ex Fx)中提取了降解酶,研究了该降解酶的分离条件及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其胞内酶对毒死蜱的降解率高达60.8%,细胞碎片对毒死蜱的降解率为48%,但由(NH4)2SO4沉淀提取的胞外酶液对毒死蜱的降解率仅为11.3%,经8次非诱导条件下培养提取粗酶液,酶活力损失较少,判断WZ-Ⅰ菌株的毒死蜱降解酶为胞内酶且属于组成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测得粗提酶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3.36mg·mL-1;该酶对毒死蜱的酶促降解最适pH为6.8,在pH 6.0~9.0之间都有较高的活性;最适温度为40℃,在实验温度范围(20~50℃)内该降解酶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活性,但在55℃时,酶活迅速降低,降低到最高酶活力的41%.测得粗提酶中其米氏常数Km为1.049 26mmol·L-1,vmax为0.253 5μmol·(mg·min)-1.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热和pH均具有较好的耐受力,高效降解真菌WZ-Ⅰ所产生的胞内酶对毒死蜱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生物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造纸厂内废水处理池中采取活性污泥,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生物油的菌株EL5.对该菌株在土壤中对生物油降解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CO2生成量的生物降解测定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生物油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通过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得到菌株EL5,根据形态特征以及生理化特性分析,将EL5鉴定为杂色曲霉菌(Aspergill versicoir).②菌株EL5对5种常见抗生素敏感.③菌株EL5在降解生物油的过程中,生物降解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选择30 ℃为适宜降解温度.pH为中性条件下对生物油的降解较为有利.随着w(生物油)的增加生物降解率有一定的下降,但相同条件下,加菌后30 ℃下10 d对w(生物油)为1 200 mg/kg的土壤的生物降解率达40%,而未加菌的生物降解率只有6%.④菌株EL5还可以以苯、对氯苯酚、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5.
17α-乙炔基雌二醇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海燕  纪树兰  刘志培  王道 《环境科学》2006,27(6):1186-1190
从避孕药生产厂废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到1株能够以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JCR5.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研究表明,菌株JCR5利用EE2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40℃,培养基初始pH为7~9.金属离子Ni2+、Mn2+、Cu2+、Fe3+能够促进菌株的生长,而Zn2+、Ag+、Pb2+、Ca2+和Al3+离子对菌株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JCR5在10d内对初始底物浓度为30mg·L-1EE2的降解率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降解细菌XZ-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博  朱鲁生  谢慧  王军  刘伟  徐琦峰  宋艳  徐荣娟 《环境科学》2007,28(12):2827-2832
从某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采样,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毒死蜱的细菌XZ-3,经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的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测定了不同碳源、pH、温度及毒死蜱浓度对细菌降解能力和生长量的影响,以培养液在波长400 nm下的光密度值表示细菌生长量,液体介质中毒死蜱的提取采用漩涡振荡提取法,提取溶剂为石油醚,毒死蜱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该菌株24 h内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高达86.8%;在外加碳源浓度为0.3%时降解率最大;细菌的生长量随着外加碳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H在偏酸和偏碱性的条件下降解率较大,pH 9.0时达到最大,细菌的生长量在pH 8.0~10.0偏碱性的条件下较大;在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1时降解率最大,该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当毒死蜱浓度达到1?000 mg·L-1时仍能生长,细菌的生长量在800 mg·L-1时达到最大,绝对去除量随毒死蜱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细菌的生长和降解需要适宜的温度,30℃培养时,降解率和生长量最大.本研究提出了细菌XZ-3生长和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条件,可为农药污染治理及生产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L5-1,经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菌株L5-1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的注册号为MN784421.将苯酚设置为唯一碳源,对其生长和苯酚降解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5-1在10%接种量、温度30~35℃、pH值7~8的条件下,均能高效降解培养基中苯酚(培养基体积为100mL,初始苯酚浓度为500mg/L,14h时降解率>93%).而在最优降解条件下(10%接种量,培养温度为35℃,pH值7.0,NaCl浓度为1%),初始苯酚浓度为500mg/L,菌株在14h内的苯酚降解率可达97.1%;而当初始苯酚浓度为1000mg/L,菌株也可在46h内达到97.71%的降解率.运用Haldance方程动力学模拟菌株在不同浓度苯酚下的生长过程,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55h-1,半饱合常数104.27mg/L,抑制常数为322.83mg/L,R2=0.997.菌株L5-1为目前已报道的Bacillus菌属中降解苯酚能力较强的菌株,为实际处理含酚废水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侯颖  王飞  董维亮  崔中利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785-1790
以乙草胺为唯一碳源,通过摇瓶培养研究了Rhodococcus sp.T3-1对乙草胺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3-1降解乙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7℃,且其在pH值6~10的范围内对100mg/L乙草胺的降解率均在96%~97%之间.该菌株在接种量为5%条件下,14h内可将200mg/L的乙草胺降解95.5%;乙草胺的降解速率与乙草胺初始浓度呈负相关,与菌株T3-1的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菌株T3-1还可以降解丁草胺,但不能降解丙草胺、异丙草胺和吡草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浸渍合成复合催化材料CoMn@AC,用于催化过一硫酸氢盐(PMS)产生自由基对罗丹明B(RhB)进行降解。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等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PMS投加量、pH以及温度等因素对RhB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负载量为7%且n(Co)∶n(Mn)为5∶1时,合成的复合材料CoMn@AC7-5∶1对100 mL浓度为50 mg/L的RhB降解效果可达到84.2%;在pH为4~10,反应温度为25 ℃,PMS浓度为0.250 mmol/L时,4 h内对RhB的去除率可达84.2%;猝灭研究表明,硫酸根自由基(SO-4·)在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此外,CoMn@AC/PMS体系对RhB的降解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加快,其降解活化能为29.80 kJ/mol。  相似文献   

20.
1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磊  李丹  孙丹  谢玉娟  马挺  梁凤来  刘如林 《环境科学》2007,28(9):2101-2105
从渤海油船泄漏区域的海底泥中筛选到1株能降解柴油的低温石油烃降解菌T7-2,初步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研究表明,利用工业乙醇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液体种子是适宜的,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15℃和7.8,工业乙醇最适加入量为0.5%,菌体浓度为108 CFU/mL.接种人工海水烃降解培养基后,通过补加氮源 (NH4)2SO4 2.64 g/L、磷源Na2HPO4 2.5 g/L和酵母粉 0.015 g/L后,15℃振荡培养7 d,降解率可以达到73.2%.该菌降解烷烃的范围很广泛,C12~C36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