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黑碳(BC)污染的时空规律,并评估机动车等对BC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车载平台和微型黑碳仪在济南市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BC走航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①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BC小时平均浓度为7.29 μg/m3,且昼夜呈双峰特征,双峰分别出现在04:00—08:00和18:00—22:00,该时段处于道路柴油车行驶及人群出行时段. ②源自化石燃料燃烧的BC占比为82.55%,来自生物质燃烧的BC占比为17.45%. ③BC道路环境浓度呈主干道(7.27 μg/m3)>次干道(6.56 μg/m3)的特征,柴油车占比较大的北园高架上的BC平均浓度(7.18 μg/m3)高于汽油车占比较大的经十路(5.64 μg/m3). ④BC浓度峰值多出现在清晨/深夜交叉路口附近,距十字路口5~10 m时观测的BC浓度最高,表明BC浓度除了受车流量影响外,还受到路况、车型、车速、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显示,相比汽油车,济南市道路环境BC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重型柴油车车辆数、出行时间和行驶路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状况、变化规律和不同道路类型的浓度特点,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北京市3种典型道路(街道峡谷、交叉道路和开阔道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道路空气中非甲烷烃(NMHCs)、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 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比较严重,其中ρ(NMHCs)日均值为1.0~3.3 mg/m3,ρ(苯系物)日均值为8.8~80.0 μg/m3. 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多呈现双峰型. 选取1,4,7和10月为不同季节的代表月份,7月的ρ(NMHCs)和ρ(苯系物)均最高,10月最低. 3种典型道路中,街道峡谷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另外2种道路. 道路附近的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路边土壤和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及临界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距公路5、10、50、100、200m准备收割的稻田中同时采集土壤及稻米样品。对2条公路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大多集中在公路两侧50m左右的范围内。土壤自身性质对路边土壤及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具有显著影响。经壤水稻中铅的累积量小于重壤水稻土,但轻壤水稻糙米的含铅量却高于重壤。轻壤中土壤含铅量和糙米含铅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探讨了公路边土壤的临界含量问题,推算出轻壤中此值为58mg/  相似文献   

4.
新疆喀纳斯景区道路沿线表土环境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土壤污染的可行性,分别采集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区(距离道路 < 0.5 m)、远离道路区(距离道路>30 m)以及远离旅游活动区(作为对照区)的表土样品,利用磁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方法对其磁学性质、空间分布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χLF(低频磁化率)、SIRM(饱和等温剩磁)平均值分别为194.24×10-8 m3/kg和2 288.62×10-5 Am2/kg,显著高于远离道路区和对照区.②道路沿线表土样品SOFT(软剩磁)、HIRM(硬剩磁)及S-ratio(300 mT反向磁场测试的等温剩磁与SIRM比值的相反数)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区的4.35、3.66、0.99倍,S-ratio平均值接近于1,SIRM/χLF平均值小于20 kA/m,χFD(百分频率磁化率)平均值为2.04%,IRM(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③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的χLF、IRM20 mT(20 mT正向磁场测试的等温剩磁)、SIRM相互之间以及三者与SOFT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χLF与χFD、SIRM/χLF均呈显著负相关,χFD与SIRM/χLF呈显著正相关,S-ratio与SOFT呈显著正相关、与HIRM呈显著负相关.④道路沿线区和远离道路区表土样品的磁性矿物均存在光滑完整的球粒状、不规则或片状颗粒,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O、Si、Al、Fe等,并含有微量的Ni、Cr、Mn等重金属元素.研究显示,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表土样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载磁矿物以多畴、假单畴粗颗粒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χLF、SIRM、SOFT的空间变化趋势类似,均在通往湖口的道路处出现高值区,并且磁性颗粒较粗,形成潜在土壤污染区.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磁性增强可能与旅游交通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外源输入有关.因此,环境磁学方法具有大范围监测景区土壤环境、判别污染物来源和圈定旅游交通土壤污染范围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杭州市中心城区主干道体育场路、凤起路和庆春路的交通噪声监测表明,96%的监测点监测值超过昼间70dB限值要求,其中等效声级Leq在70.0dB~75.0dB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度的89.8%:三条交通干线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值-↑Leq在71.6dB~73.2dB,按交通噪声污染分级,体育场路和凤起路属于中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庆春路属于轻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解决交通噪声污染最可行的措施为对道路进行拓宽,采用疏水沥青低噪声路面,优化车道,调整交通信号,加快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加强交通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机动车技术水平和道路路况是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两大因素。本文以中山、佛山和广州三个城市为代表城市,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实时采集交通流视频的方式收集三个城市的机动车技术水平信息和道路路况,并分析了上述三个城市的燃油类型和累计行驶里程和交通流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衰明,备城市的机动车技术水平特征及差距,其中广州的出租车、公交车已规模推广环保型燃料,各类车型燃料使用比例不同使得尾气成分有一定差异;广州公交车累计行驶里程和年均行驶里程分布较靠后,公交系统的使用率较高;出租车年均行驶里程低于佛山、中山。在交通流分布上,广州总交通量大于中山;广州各级道路交通量呈梯度递减分布,小时交通量差距较大;中山仅国道承担较大范围的运输,其他各级道路分布形状统一,非工作类出行比例低。  相似文献   

7.
公路边土壤和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及临界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距公路5、10、50、100、200m准备收割的稻田中同时采集土壤及稻米样品。对2条公路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大多集中在公路两侧50m左右的范围内。土壤自身性质对路边土壤及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具有显著影响。经壤水稻中铅的累积量小于重壤水稻土,但轻壤水稻糙米的含铅量却高于重壤。轻壤中土壤含铅量和糙米含铅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探讨了公路边土壤的临界含量问题,推算出轻壤中此值为58mg/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市主干道植被滞尘对环境污染的磁学响应,采集宝鸡市道路两侧不同类型植被叶子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测试。结果表明:街道两侧植被叶子主要为低矫顽力的多畴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同时含有高矫顽力赤铁矿。城市道路叶子磁性矿物浓度高于校园清洁区,载磁矿物粒径集中在0.1~5 μm,其中离交通线较远的草本粒径相对较细,为0.1~1 μm。同一高度不同时间(5月和11月)植被记录的环境污染存在差异,距地表0.05 m草本和4 m处乔木的叶子5月记录的污染较11月严重,而0.25 m和1 m处的灌木11月污染较重。城市主干道空间分布呈现两个污染峰值区,分别为包含姜谭路与宝福路的A区和东风路所在B区,这与繁忙的交通和区域内分布的重工业企业有关。  相似文献   

9.
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中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彦涛  马民涛  柳至和  任杰 《交通环保》2004,25(4):11-13,23
介绍了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结构及其功能,详细阐述了采用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公式、FHWA模型与GIS集成的方法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该方法可实现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及任一噪声预测点噪声值的计算,并能以等声级形式表示道路噪声分布情况。其作为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应用功能,为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工具。对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农业土壤与作物铬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湛江市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中铬的含量,研究铬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铬平均含量为87.13mg/kg,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样品占20.75%,徐闻、雷州等地超标较严重。湛江市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大的4大类农作物蔬菜、水果、甘蔗和水稻铬平均含量介于0.014~0.160mg/kg之间,均符合我国《食品中铬限量卫生标准》(GB 14961-1994)。蔬菜类的芥菜铬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青瓜、菜心、生菜等蔬菜品种和菠萝、香蕉、橙子、甘蔗等水果类铬的富集能力则较低;水稻铬的富集能力容易受土壤复合污染影响,富集系数介于0.0001~0.0048。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RfD值和广东省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计算,湛江市蔬菜、水稻和水果(含甘蔗)三大类作物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日平均摄入量为78.9μg/d,若考虑其它的摄入途径,农产品中的铬对人体潜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北京铺装道路交通扬尘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樊守彬  田刚  李钢  邵霞 《环境科学》2007,28(10):2396-2399
根据对北京82条城区道路和56条郊区铺装道路路面尘负荷的监测,依据AP-42交通扬尘排放因子模型,针对道路类型、车流量、道路位置等研究了北京交通扬尘的排放规律,分析了2种确定路面尘负荷的方法.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路面尘负荷分别为:0.17、0.34、1.48和2.60 g/m2,北京郊区国道、省道、县道、乡级路和县城内城市道路路面尘负荷分别为:0.18、0.56、1.58、3.10和1.58 g/m2;根据路面尘负荷与车流量及道路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在城区利用尘负荷与车流量的关系式对尘负荷进行赋值相关性较好,在郊区利用不同类型道路尘负荷平均值对道路尘负荷进行赋值相关性较好;路面尘负荷及排放因子随着车流量的增大而降低,而交通扬尘PM10排放强度随车流量的增大而增强;城区主干道交通扬尘排放PM10强度最大为130.2 kg/(km·d),郊区国道交通扬尘PM10排放强度最大为43.8 kg/(km·d).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石家庄采暖季铺装道路降尘中元素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利用降尘缸收集市区4种类型道路的降尘样品,分析降尘PM_(2.5)中Na、K、Cr、Ni、Cu、Zn、As、Pb、Al、Mg、Ca、Fe、Si等13种元素在不同类型道路、不同高度的含量特征,采用富集因子、主因子分析推测PM_(2.5)中元素来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主干道和支路降尘中元素含量最高,快速路最低,地壳元素Al、Si、K、Na更易在1.5 m高处富集,2.5 m高处多人为污染元素如Cr、Ni、Cu、Zn、As、Pb;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采暖季道路降尘PM_(2.5)元素来源于燃煤燃油、交通(机动车尾气排放及零件老化磨损、轮胎磨损、道路扬尘)、建筑扬尘和生物质燃烧;富集因子范围0.35~100.45,地壳元素无富集,Cr富集因子平均值达100,生态风险指数高达320,富集程度极强且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道路是城市重要的交通纽带,一旦发生积水内涝,将导致城市交通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山地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纵坡大、雨水口截留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发生积水内涝和马路洪水的风险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利用透水边带提高大纵坡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截留效率的方法。在实验室搭建了城市单车道物理试验模型(比例1∶1),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透水面积比、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透水边带对雨水径流的截留效率,并与传统道路雨水口截留能力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透水面积比条件下,雨水径流截留能力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减小;相同重现期条件下,雨水径流截留能力随着透水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大,在重现期P=5 a时,透水边带面积比从12.5%增加到50%,雨水径流截留率从72.3%增加到79.3%。与传统雨水口截留能力相比,增加透水边带后雨水径流截留能力可提高30%左右。因此,大纵坡城市道路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条件下,可根据道路空间布局特征,通过设置透水边带来提高雨水径流的截流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关于道路扬尘排放的计算多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AP-42排放因子法,直接计算道路扬尘的年均排放总量,但其动态化程度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本研究采用车速-流量模型构建高时间分辨率的道路车流量获取方法. 以天津市为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结合本地化的排放因子以及天津市采取的道路扬尘控制措施,借助GIS平台编制高时空分辨率的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精细反映天津市道路扬尘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①时间尺度上,受早晚高峰的影响,城市道路在08:00—09:00与18:00—19:00扬尘排放强度较大,13:00—14:00是白天扬尘排放强度的低值时段. ②空间尺度上,夜间(03:00—04:00)道路扬尘排放强度的高值区域集中在高速路段,白天扬尘排放强度的低值时段(13:00—14:00)集中在城市道路中支路密集的地区,道路扬尘排放强度高峰时期(18:00—19:00)集中在各类型的城市道路. 全年道路扬尘排放高值区域集中在城市支路和郊区道路. ③天津市内六区全年道路扬尘PM2.5、PM10、TSP排放量分别为603、2 492和12 986 t,相较以往研究有所下降. 从区域看,道路扬尘排放总量呈偏远郊区>环城四区>市内六区的规律. 城市道路采取的洒水措施明显降低了道路扬尘排放总量. 研究显示,受交通扰动影响,道路扬尘排放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渭南市街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车载颗粒物传感器于2019年3月1日—5月31日对渭南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浓度开展在线走航测量,分析了影响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①渭南市区内所有道路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37.7~51.9 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PM2.5~10(粗颗粒物)平均浓度范围为65.8~119.1 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各功能区城郊.②工作日早高峰时段(07:00—09:00)主城区道路环境PM2.5、PM2.5~10污染较非工作日严重,3种类型道路工作日07:00 PM2.5~10平均浓度呈支路(103.5 μg/m3)>主干道(102.1 μg/m3)>次干道(96.9 μg/m3)的特征.③对于高新区和老城区路段,除早晚高峰时段出现PM2.5和PM2.5~10浓度峰值外,凌晨时段渣土车行驶路段、裸地或施工现场周边路段易出现PM2.5~10浓度峰值,其PM2.5~10平均浓度最高达230.9 μg/m3(乐天大街西段的路段Ⅳ).研究显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特别是早高峰,机动车排放导致渭南市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路段的PM2.5污染加重,夜间渣土车行驶导致高新区和老城区靠近城郊路段的颗粒物(PM2.5和PM2.5~10)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夏季杭州市主要类型道路(隧道、快速道路、主干道和支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以及2010年11月—2011年7月间快速道路空气中VOC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道路空气中VOC浓度显著大于风景区内VOC浓度,隧道浓度最高(828.4μg·m-3),其它道路空气中VOC浓度随着车流量减少而降低.源解析结果发现道路空气中VOC的主要贡献者为机动车排放,但同时也受到溶剂挥发、煤或生物质燃烧的影响,风景区内VOC则受煤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影响更大.快速道路空气中VOC浓度和反应活性由机动车排放、植物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决定,呈现夏〉秋〉冬〉春的季节变化特征.机动车排放的烯烃和芳香烃是道路空气中主导的活性VOC物种,说明机动车排放是杭州市大气反应活性的最大贡献者.此外,在夏、秋季节,植被排放的异戊二烯显著的增强了道路空气中VOC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夏季道路环境中NO_x,NMHCs及气象因子对ρ(O_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2009年夏季3种典型道路(开阔道路、交叉道路、街道峡谷)环境中O3,O3前体物(NO,NMHCs等)及气象因子的监测,分析了北京市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的变化规律及O3前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对ρ(O3)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市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呈明显的日间单峰变化规律,这与非道路环境并无不同.不同类型道路环境中ρ(O3)的变幅与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3种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与ρ(NO),ρ(NMHCs)等均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与ρ(NO2),ρ(NO2)/ρ(NO)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3种类型道路环境中ρ(O3)均呈现出与紫外强度、温度相同的变化趋势,而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相反,ρ(O)高值出现于高温、强紫外线与低湿度的时刻,ρ(O)变化略滞后于紫外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交通状态对道路轻型车运行工况和尾气排放的影响,收集广州市珠江新城路网中出租车、轻型货车的浮动车数据并计算轻型车的运行工况参数,结合MOVES模型(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和交通流量数据仿真计算轻型车的尾气排放量,分析畅通、拥堵、严重拥堵3种交通状态下轻型车的运行工况、排放速率、尾气排放量的变化与差异. 结果表明:在相同道路类型、不同交通状态下,轻型车的运行工况差异较大,其中拥堵和严重拥堵状态下运行模式分布主要集中于怠速、低速运行模式;在相同交通状态下,主干路的运行工况优于次干路,其怠速运行模式所占比例较次干路低15%~20%;畅通状态下,主、次干路轻型车HC、NOx、CO平均单车排放速率分别为2.00、1.87,2.57、2.47,42.59、37.51 mg/s,分别约为拥堵状态下的1.17、1.27、1.35倍,约为严重拥堵状态下的1.30、1.39、1.70倍,而主、次干路PM2.5平均单车排放速率在3种交通状态下均接近,范围在0.050~0.056 mg/s之间;轻型车在严重拥堵状态下单位时间的污染物排放量最高,是畅通状态下的2.22~3.87倍. 研究显示,交通状态是影响轻型车动态排放速率及道路总排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某市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路网建设为例,根据公路路网的交通参数、道路地形地貌条件、路面设施等,利用导则推荐模式预测路网噪声贡献值。该新区路网中道路距离多在500m以上,不论道路平行还是相交,噪声影响以主干道为主,以次干道为辅,相互影响;根据路网噪声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郊道路地表径流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对比及源解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随着城市化发展,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交通道路地表径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以上海中心城区(漕宝路)和郊区(嘉金高速)交通道路为研究对象,采集2017~2018年7场降雨地表动态径流水样,分析道路地表径流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特征及组成比例,并采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进行PAHs源解析,从而明确交通道路地表径流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差异.结果表明,郊区嘉金高速Σ16PAHs的几何均值(5 539. 2 ng·L~(-1))高于市区漕宝路(548. 1 ng·L~(-1)) 10倍以上,与嘉金高速货车比例大且清扫频率相对较低有关.两个点位的苯并[a]芘[benzo(a) pyrene,Ba P]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尤其嘉金高速超标21倍.漕宝路和嘉金高速径流PAHs组分比例差异不大,均以4~6环为主,占比约80%.通过特征比值法定性源解析发现,漕宝路PAHs主要来自燃煤源和交通源;嘉金高速PAHs主要来自石油、煤等燃烧源和交通源. PMF定量源解析表明,漕宝路径流PAHs来源以燃气、燃煤源为主,占48. 6%,其次为交通排放源和石油源,分别占29. 8%和21. 7%;嘉金高速道路径流PAHs来源贡献比从大到小依次为交通排放源、燃煤源、石油源以及炼焦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8. 5%、34. 6%、14. 6%和12. 6%.市、郊道路的PAHs来源及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燃气、燃煤源是市区漕宝路地表径流PAHs主要来源,与其所在徐汇区人口密度大、燃气使用量相对较多有关;交通排放源是郊区嘉金高速地表径流PAHs主要来源,与其客、货车流量相对较大、其排放PAHs远高于轿车有关;另外嘉金高速PAHs来源还存在炼焦源,与青浦区工业煤炭使用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